集体记忆的网
龙应台与主持人任志强(照片)一只木头书包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一个木头盒子的故事。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在1959年新安江建水坝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被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
“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不是新的,但是把它当作社会学建立完整理论的学者是法国的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他在他的经典著作《集体记忆》的序文里一开头就举了一个例子。
1731年,人们在法国一片森林里发现一个九、十岁大的女孩子。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是完全没法说出自己的身世或童年任何记忆,人们只能从她零碎的陈述片段里去拼凑她可能来自因纽特部落;当她看见因纽特人的屋子或船或海豹的图片的时候,好像有较多的反应。她显然曾经漂洋过海被送到法国来。
哈布瓦赫的论点是,女孩无法表达记忆,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因为她突然被连根拔起丢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得她与原来所属社会的集体记忆的纽带被切断了。
哈布瓦赫认为,一个个人的记忆,必须有集体记忆的大框架的承载才可能被“召唤”出来。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记起了什么,往往是因为我们身旁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或同学朋友,问我们什么我们才会回答什么,而回答要先经过记忆搜寻,因此是与社团的互动维持了我们的个人记忆。人越是深处于集体记忆的结构中,他记忆的能力就越强。倒过来说,越是离群索居或是与集体记忆割裂,个人记忆的能力就越低。
集体记忆是一张编织绵密的大网,个人的记忆密实地编进了它的纹理,与集体记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下一页:宜昌夷陵黄花南边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 ...
昨日,朱立伦大陆之行的第一站,选择了复旦大学。朱立伦演讲时不打领带,身着衬衫与大学生们互动。以下是朱立伦复旦大学演讲的全部内容(注:朱立伦昨天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全程脱稿):许校长,现场所有的老师、同学, ...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
左小祖咒更是在微博中发了5.12遇难学生名录,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
据“青年时代”讲述,他是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他所在的部门决定组织一次出游,目的地是雨花台风景区。虽然这个活动本身很平常,但是在选择活动参加人选时,却让他陷入了一场小小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