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2016北京演讲稿:倾听一个人的记忆
龙应台与主持人任志强(照片)一只木头书包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一个木头盒子的故事。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在1959年新安江建水坝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被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
龙应台与主持人任志强(照片)
一只木头书包
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一个木头盒子的故事。
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在1959年新安江建水坝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被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哥一家人被迁到江西婺源。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读书,第一件事就是把爸妈失去了三十年的儿子找了回来——在那之前,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90年代去了衢州,看见表哥在荒地里耕作,他的母亲,也就是我母亲口中常说到的大嫂,形容枯槁,蓬头垢面,坐在一个透不进一丝光的厨灶旁边。
2007年,我跟我台湾的兄弟们说,“多年来,我们只照顾了湖南的大哥,但是对于妈妈所牵挂的人——她的兄弟的后代,却很少关照,我们是不是太父系中心了?”
哥哥和我在那一年就到了江西婺源。
淳安应家的整个家族都成了农民了。我们坐在屋前的长条板凳上说话,翘尾巴的鸡咕咕咕咕到处走,一地的鸡粪和羽毛。一大堆人谈了好一阵子,把谁是谁搞清楚就已经很费了点时间。表哥突然站起来走进内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陈旧的木头盒子。木头原来可能是有颜*的,已经剥落得认不出来,小小的锁,因为岁月长久,扣不起来。
在台北的家中拍下,和窗外台北流动的街景仿佛在说两个世界的故事。
表哥有典型的农民的木讷,说,“姑妈小时候的。”
是我的母亲小时候的“书包”!
“怎么会在你这里?”我万分惊讶。
“外婆带在身上的。”
外婆?外婆就是我母亲的母亲,她——我对她一无所知。
表哥指着屋旁的竹林,说,“外婆的坟就在那里面,要不要去看看?”
我差一点跳起来。母亲朝思暮想的外婆在这里过世的?她曾经住在这屋里?她就葬在这林子里?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早说,竟然还问我“要不要去看”?
我替母亲跪在泥地里给外婆磕头,上了香,回到屋里,我抱着母亲的木头“书包”,想看个仔细。外婆是淳安老街上绸布店的地主妻子,在离乡背井的岁月里,万里的颠沛流离,没有一片土属于自己,生命里什么都保不住了,却紧紧抓住女儿的一只木头“书包”,到死才松手。母亲在1948年离开家乡时才二十四岁,母女二人此生不曾再见。
我打开盒子,看见盖底竟然仍有墨*清晰的蓝*钢笔字:
此箱访客忽要开
应美君自由开箱
*格明朗、十岁的美君,“勿”字还写错成“忽”,正气凛然地告诉全世界不准动她的箱子。
透过这只木头“书包”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记忆的断裂。
我不知道外婆的名字,不知道她在哪里生、哪里死,不知道她走过哪些地方,不知道她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她的一生,我连轮廓都不知道。但是她是我最亲密的母亲的最亲密的人。我的记忆是彻底断裂的。
下一页:集体记忆的网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 ...
昨日,朱立伦大陆之行的第一站,选择了复旦大学。朱立伦演讲时不打领带,身着衬衫与大学生们互动。以下是朱立伦复旦大学演讲的全部内容(注:朱立伦昨天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全程脱稿):许校长,现场所有的老师、同学, ...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
左小祖咒更是在微博中发了5.12遇难学生名录,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
据“青年时代”讲述,他是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他所在的部门决定组织一次出游,目的地是雨花台风景区。虽然这个活动本身很平常,但是在选择活动参加人选时,却让他陷入了一场小小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