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方案”走向世界 上海血研所“一门四院士”传递接力棒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上海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8-04-23 08:36:22  评论()

文件名称:让“上海方案”走向世界 上海血研所“一门四院士”传递接力棒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让上海方案走向世界上海血研所一门四院士传递接力棒

选择一份直面生死考验,每天都在逆流而上的事业是什么感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血液科副主任赵维莅想了想说,是致力于努力改写悲剧故事的决心,更是满满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想让更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重燃希望。

众所周知,血研所是沪上医疗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一坐落于瑞金医院,向全国医疗机构开放的科研平台,吸引着全球的聚焦目光。这里,有一门四院士的科研传承佳话:30年来,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4位院士师徒接力,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通行的治疗标准,血癌终于有了治愈可能。

如今,在4位院士的引领下,不满足已有成绩、不断挑战难题的血研所青年们还在勇攀一个又一个学术高峰。团队这棵大树,树根是王振义院士,树干是3位陈院士,我们这些树叶吸取着前辈的营养成果,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奋斗呢?赵维莅如此说道。

每周四开卷考试

还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问我要不要去血液学研究所看一看,这里可以看好白血病,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赵维莅回忆,当时王振义、陈竺、陈赛娟3位院士挤在瑞金医院33号楼简陋的小办公室内。

没有蒸馏水,大家每天上班自制;没有制冰机,大家手工把冰块敲碎。正如陈赛娟院士所说,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还是坚信有能力做出好成绩来。在这里,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两药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上海方案引发世界震动,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已超千例,生存率高达9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首个可治愈的成人髓性白血病。

如今,已摘得中国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院士仍奋战在临床与科研一线。94岁高龄的他,谈及热爱的事业依旧兴致勃勃。今年2月,流感肆虐,病中的他坚持为一手足麻木无力伴腹泻消瘦的疑难患者查阅文献组织会诊,最终明确这名患者为罕见的巨球蛋白血症。年轻人工作忙,我帮你们把书看完了,不查不知道,关于巨球蛋白血症的文章已经有近百篇啦!看似打趣的话,实则正是这位智者的治学心得始终保持学习状态,获取新知识同时找到新乐趣。

赵维莅说,前两年,王振义院士有了自己的微信群,名字就叫开卷考试。每周四,雷打不动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在群里上演,大家一同交流诊断思路,王院士还让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们向他提问打分。王院士70岁才开始学电脑,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他制作PPT时,还会特意将重点用一根根红线标出。这些细节,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退一步是更好成长

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血液病等待着被研究攻克,你们要有自己的创新。院士们的话激荡着血研所青年一代的心。赴法留学期间,赵维莅率先在国际上阐明了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xL与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回国后,她毅然回归到临床岗位,并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亚专科团队。

在淋巴瘤中,有类特级杀手叫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它在亚洲地区相对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之前有位患者临终前告诉我,无法陪伴女儿成长是他最大的遗憾,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背负着许多生命与幸福的使命感。赵维莅和团队成员们就此钻进了研究,每一稿论文的修改意见都是厚厚一叠纸,病房和实验室的两点一线几乎成了大家的唯一轨迹。

终于,百余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完成,2015年,课题组满怀希望将论文投到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然而,一盆冷水当头泼下:编辑认为需要有多个对照组的数据作为佐证,稿件被退回修改。

不忿和委屈的情绪让年轻人产生了想要与编辑据理力争的冲动。为此,陈竺院士专程从北京回沪,与陈赛娟院士一同召集大家开会。读书的时候,我整整做了一周好不容易才有结果的实验,被导师要求再做两遍,这样才能确保其结果是有价值的。看起来很过分的要求,其实也是对你们韧性的考验。陈竺的话让大家冷静下来。

当年7月的一天深夜,赵维莅接到了导师陈赛娟院士的邮件:我们的论文通过了。至此,全球迄今关于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团队更为该病的分层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患者的2年生存率可从原先的40%提高至80%。

逆流而上再启程

忙到没有时间吃午餐的赵维莅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去门诊、病房走走。血液系统疾病如同小船,随血流扩散累及全身,因此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她坦言,我最大的愿望是淋巴瘤患者可以不用化疗,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让更多靶向药物能造福患者,哪怕提高1%的希望,我们也会竭尽全力。

如今,站上了转化医学高地的上海血研所正在进一步迎难而上,陈赛娟院士说,希望世界医学界未来能听到更多来自上海、来自中国的声音。随着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落户瑞金医院,陈竺院士表示,上海方案的成功经验必将启发攻克更多恶性血液疾病,如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将众多生命杀手绳之以法。他们的目标是,努力争取在2025年使我国恶性血液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目前提高50%,到2035年,基本攻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王院士的开卷考试教会我们如何从临床发现问题,陈竺、陈赛娟两位院士教会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陈国强院士又教会我们如何将个体患者的研究扩大至循证临床的研究。赵维莅说,她始终不会忘记,团队年轻的小郑医生在参加面试时对为什么要留在血研所的回答,因为我看到院士们和赵老师每天在门诊和病房有那么多患者,看到患者的无助,更看到患者在好转、康复后的喜悦,我觉得这就是我毕生奋斗的目标。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