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0171152号提案的答复
文件编号:闽质监函〔2017〕102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陈晓玉、骆沙鸣委员:
《关于支持我省泉州等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建议》(第20171152号)由我局分办。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力支持泉州等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对全省各设区市质量强市相关项目进行帮扶
1.积极指导泉州等城市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目前我省有厦门、福州和泉州3个设区市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占全省设区市总数的1/3,其中厦门市已于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命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3个设区市的GDP接近占全省的6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5%以上。我局对这3个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全过程,从培育辅导、推荐上报、答辩审批、开展创建、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及时跟进,积极帮扶指导和督促推动。比如从2015年初起,我局对泉州市的创建工作进行前期辅导,会同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申报材料审核,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上报,指定专人与泉州市申报团队一同赴京参加答辩会,2015年11月获质检总局批准,成为我省第三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城市。创建期间,我局领导多次带队指导创建工作,出席泉州市政府召开的动员大会,推动创建工作。派专人对泉州市创建计划和各阶段创建活动进行帮扶指导,借鉴兄弟省市城市的先进经验,建立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示范点,推动创建活动全面展开。今年4月上旬,省质量强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福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行预验收,专门邀请泉州市观摩学习。
2.大力树立质量奖标杆。去年我省中国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厦门航空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福耀玻璃和九牧集团荣获提名奖。全省已有21家企业荣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其中泉州市4家)。泉州市的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获省政府质量奖,获奖数占全省总数的近1/5,名列第一。在宣传动员、帮扶指导和经验分享方面,加大培训力度,邀请有关质量奖专家为拟申报企业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申报质量。加大现场帮扶指导力度,对重点企业,省质监局领导多次到现场,与企业当面沟通,宣讲政策,具体指导申报工作,受到企业好评。加大获奖企业经验分享力度,省市质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获奖企业经验分享活动,泉州市组织200多家企业学习分享九牧和柒牌获奖经验,厦门市去年组织千家企业分享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获奖经验,全省20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三棵树获奖经验现场分享活动,获奖企业经验分享活动深受广大企业好评。
3.大力支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全省共建立“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1个。我局对各地创建工作全程积极帮扶,如指导南安市、晋江市分别申报“全国水暖卫浴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运动鞋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南安市于2015年3月获国家质检总局命名“全国水暖卫浴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今年5月组织对晋江市创建“全国运动鞋服知名品牌示范区”进行验收,创建工作获专家组高度评价,待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命名。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对各设区市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积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并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培训辅导帮扶,争创名牌产品。我省共拥有福建名牌产品1591项,其中,泉州市有304项福建名牌产品,占全省总数近1/5。二是支持各地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省共有72个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泉州市有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德化白瓷等10个产品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居全省前列。安溪铁观音荣获“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第一”称号。三是组织全省企业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自主创新品、区域品牌等品牌价值评价。其中,泉州市44家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上亿元榜单、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榜。
5.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一是成立省级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和引导全省各地信息化主要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共同制定相关产品标准、技术标准、设计标准、检测标准和评价标准。如泉州市已有78家企事业单位参与51项各类标准的制修订,11个专标委秘书处和工作组落户泉州市企业,积极推动全国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工作站建在泉州。二是出台标准化工作激励政策,积极建议省政府分别于2007年、2008年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对我省承担或参与制定信息化方面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单位,在省级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中分别给予不超过30万、20万、10万的资金资助,并在“省政府标准贡献奖”的评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服务。我省依托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加强标准情报信息中心平台建设,设立国家标准馆福建分馆,广泛收集国内外各行业标准信息,建立涵盖我省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标准数据库,构建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省信息化标委会委员和相关企业提供行业动态、标准法规、标准资料库、标委会文件等方面信息互动、服务和交流。举办信息化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指导相关企事业单位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四是积极组织帮扶各地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等。如中国陶瓷电子商务标准化项目在德化正式启动,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申报国家级泉州市行政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永春县通过全国首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验收,惠安崇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等。
6.支持各地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建成4个国家级和29个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对广大中小学学生开展质量教育,普及质量知识,提升质量意识。如泉州市计量所、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永春县计量检测所、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安踏晋江工业园)和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建立了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经省质监局、省教育厅、福建检验检疫局联合评审、批准,命名为“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二)助力各设区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积极扶持各设区市国家级、省级质检机构(质检中心)建设。我局历来重视支持和重点指导各设区市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建设,目前全省建有省级质检中心38个(含在建)、国家级质检中心共22家(含在建)。如泉州市就有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含在建)和省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含在建)各6个,居全省前列。采取的主要帮扶措施:一是在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复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我局通过省财政给予每个中心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我局批准筹建的省级质检中心均在财政保障范围内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在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筹建和建成后,我局从技术改造经费,科研项目立项等多方面予以重点扶持。2016年我局下拨技术装备改造经费190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500余万元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如对福建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晋江)拨付技术改造经费30万元,用于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在全省质监系统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批复泉州地区立项3项,补助科研项目经费50万元。二是积极支持省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申报国家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多次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沟通汇报,今年4月局领导就该中心申报工作专程赴国家质检总局汇报。三是积极推动泉州市目前在建的石材建陶、水暖洁具、燃香类产品、阀门产品等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从省财政申请30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拨付给石材建陶、水暖洁具、阀门产品等3个在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向省财政申请燃香类产品国家质检中心专项补助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办理中。四是在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运行方面,我局历来重视对各地市已建成的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的政策支持。2016年以来,我局向国家化学工业气体质检中心(福州)等4个国家质检中心、省建筑陶瓷质检中心(泉州)等8个省级质检中心以及9个设区市质检所下达完成了4839批次省级监督抽查任务,补助经费1970万元。其中,泉州市的省建筑陶瓷质检中心(泉州)、省日用陶瓷质检中心(德化)、省消防水暖质检中心(南安)、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晋江)、泉州市质检所5个检验机构下达完成了635批次省级监督抽查任务,补助经费269万元。
2.加强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完善量传溯源能力和水平,加快计量技术创新步伐。鼓励和支持泉州市等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围绕微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相关的量传溯源所需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领域计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自动监测、定位跟踪等新方法新技术,参与创新发展。二是优化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计量技术支撑作用。着手建立一批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计量保障服务体系,增强我省在计量领域的影响力,加强泉州市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和设备投入。督促指导各地计量检测机构积极通过实验室认可,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与国际知名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合作、量值比对,加快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检测资质与检测报告国际互认。今年全省首批推出十家计量综合服务示范点,完善省市县三级服务联动机制,主动对接企业和重点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一站式”服务。积极构建计量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实验室开放等服务。加快泉州省能源计量检测中心筹建工作,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三是提升计量检定能力和水平,确保计量发展持续推进。准确把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计量标准,培育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层次计量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计量发展综合水平。鼓励和支持各级计量技术人员参加注册计量师考试,一二级注册计量师比例逐年提高,提升全省质监系统计量检定能力。四是给予资金扶持,我局每年安排1125万元经费用于保障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等计量工作的开展,并主要以支持地、市一级的计量机构为工作重点,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放在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位置上。2016年我局对泉州市计量所拨付技术改造经费28万元,支持泉州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工作。
(三)大力扶持泉州市等城市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
1.高度重视帮扶泉州市等城市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一是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以推动计量、检验检测等质监技术机构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全省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6年我局拨付全省质监技术机构技术改造、科研项目、监督抽查和量值对比等各项专项经费7600余万元,极大地支持了质检技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以筹建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泉州市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该中心获批筹建后,将积极配合该中心向省财政申请10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并在后期筹建过程中通过科研立项等工作予以重点指导和帮扶。以推动计量、检验检测等质监技术机构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泉州市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实施。2016年拨付泉州地区质监技术机构技术改造、科研项目、监督抽查和量值对比等各项专项经费408万元,极大地支持了泉州市质检技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领域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标准化委员会在技术研究、标准制修订和行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梳理近年来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地方标准,围绕《福建省“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目标,尽快充实数字信息基础通用、信息资源、安全、应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标准,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强化标准化人才培训,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地方标准制修订。紧贴我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完善地方标准立项协调机制,分阶段、有重点开展相关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每年下达1-3个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省地方标准专项计划,建立地方标准立项“绿色通道”,急需标准随时立项。加强与国家标准委和全国信息化等相关标委会、标准专家组的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制定与发布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实施,研究制定更高要求的技术规范;协调和支持我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企业和相关单位更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转化为标准。三是鼓励我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行业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重点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并制定团体标准,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以标准的提升推动我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激励政策,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管理办法》、《福建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对承担或参与制定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单位,承担筹建全国及福建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单位,以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省市级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优先重点支持资助。同时,积极鼓励我省制定的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标准参加评选福建省标准贡献奖和申报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标准文本正式批准发布实施后视同同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不断调动相关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城市是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省的中坚力量,建设质量强市是实现质量强国、质量强省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您们指出的,我省应抢抓机遇,以质量促效益、以质量占市场、以质量促转型,省政府及省直有关单位支持各设区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大力支持泉州等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泉州等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相关项目的帮扶。我局已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对晋江市创建“全国运动鞋服知名品牌示范区”早日命名,并争取国家质检总局继续大力支持泉州市等城市争创中国质量奖。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福建名牌产品等工作的支持,鼓励各类相关机构开展品牌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企业增强品牌价值意识,支持更多的企业和区域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支持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企业质量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力度。以标准助力泉州等城市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一是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产品。如针对岵山荔枝等泉州特色产品有的放矢开展定向培育,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新创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以品牌促质量效益提升。二是进一步扩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量。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扩大专用标志使用覆盖面。三是进一步组织指导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对各地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指导,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四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地方标准制修订。紧贴我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完善智能制造领域标准体系,鼓励重点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并制定团体标准,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五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标准化奖励政策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企业在标准制定、实施和标准化项目创建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六是加大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三)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通过多种措施来推动各设区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一是在扶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方面,继续推动各设区市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通过质监科技支持,资金帮扶等多项措施予以重点扶持。二是继续发挥当地质检机构的技术优势,围绕当地产业布局,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免费检测等质量提升工作,为泉州等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地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配套完善量传溯源能力和水平,加快计量技术创新步伐。我局将按新出台的《福建省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方案》,对各地购买计量技术设备仪器和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推动各设区市和百强县计量所要争取二年内全部通过实验室认可,加快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检测资质与检测报告国际互认。
我们也衷心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关心支持质量工作,继续为质量发展鼓与呼,为推动泉州早日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一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感谢你们对质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郑建闽
联系人:傅晓清
联系电话:0591-87825945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年7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