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30号(资源环境类073号)提案答复的函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农业部  法律法规网 2017-06-28 16:38:51  评论()

文件名称: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30号(资源环境类07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件编号:农办案[2017]5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菊红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国家高度关注铁丝网围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林业局,现答复如下。

草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类型之一,生活着普氏原羚、鹅喉羚、野马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受气候恶化、人为破坏、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我国草原大面积退化。到本世纪初,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国家陆续采取了包括建设草原围栏、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同时,通过建设草原围栏,加快推进草原确权承包、明确草原权属责任,使原来草原无主无序的利用方式转变为有计划可控的利用,促进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实践证明,围栏建设有效推进了草原保护建设进程,加快了草原生态的恢复。据监测,2016年全国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4.6%,以围栏建设为主要内容之一的退牧还草工程区平均植被盖度达66%,较非工程区高出10个百分点,牧草平均高度、鲜草产量分别增加36%、33.6%,生物多样性、群落均匀性、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等均有提高,草原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许多曾经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草原围栏建设对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增强草原生态功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成为维系家园生态所必需的“安全带”。

在实施草原围栏建设之初,我们要求各地充分考虑围栏对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工程围栏设计、勘察、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布局、合理施工,对自然保护区、重要野生动物密集区和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区等采取预留通道、半封闭围栏、减少围栏密度等多种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干预,合理保护草场资源和野生动物。2011年起,国家在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严重退化草原实行禁牧补助,对实施草畜平衡实行奖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再次对退牧还草工程政策措施做了丰富完善,对草原围栏建设思路逐步进行调整,草原围栏主要在草畜平衡区域实施,不再安排禁牧区围栏建设任务。同时,不断加强人工饲草地、牲畜棚圈建设,促使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转向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转变生产方式,缓解天然草原压力,促进草原生态恢复。2016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建立草畜平衡制度,控制禁牧面积,扩大划区轮牧,进一步明确“发展人工饲草地建设,推行划区轮牧、季节性舍饲圈养和规模化饲养相结合”是我国草原利用的方向。据统计,2017年草原围栏建设规模较“十二五”初期减少了50%。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科学利用围栏,切实落实与围栏建设相配套的各项管理措施,在草畜平衡区因地制宜采取生物围栏、土石围栏、网围栏等方式,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恢复。

感谢您对我国草原保护建设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部

2017年6月2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畜牧业司010-59193203

EndFragment

附件:

农办案5().CEB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