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庆市巴南区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重庆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6-07-13 16:30:40  评论()

文件名称:[重庆]重庆市巴南区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

文件编号:渝文备〔2015〕1899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文备〔2015〕1899号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总体规划的通知

巴南府办发〔2011〕36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温泉旅游企业: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修编后的《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中国温泉之乡

——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巴南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

中国温泉之乡

——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项目参加人员: 吕玉香 温金梅 郑志林 谢 斌

项目负责:樊新庆

报告编写:吕玉香 樊新庆

校 核:张忠举

审 查:王治祥 周 军

总工程师: 杜春兰

队 长: 李 彪

提交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提交时间:2011年3月

中国温泉之乡

——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内审意见

一、报告是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编制的,依据充分。

二、报告在地面调查、现场抽(放)水试验、动态监测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搜集巴南区温泉旅游发展规划布局等资料和中国温泉之乡——重庆市巴南区温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重点阐述了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和分步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规划报告从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特点、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需求与保障能力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巴南区目前的地热资源形势,提出了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目标和开发利用保护目标,依据充分,合理可行。

四、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展望期为2021~2025年,结合巴南区地热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发展编制而成,是一份地区性和行业性的专项规划,是巴南区地热资源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五、报告章节安排合理、内容详实、图表清晰。

经队审查,同意将《中国温泉之乡——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提交主管部门审查。

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2011年3月1日

1.总 则..................................... - 2 -

1.1《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 2 -

1.2《规划》的依据............................ - 2 -

1.3《规划》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期限.............. - 2 -

2.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 2 -

2.1自然地理概况.............................. - 2 -

2.3地热地质环境及地热资源概况................ - 2 -

2.4地热资源勘查情况.......................... - 2 -

2.5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2 -

2.6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热资源需求预测及保障能力分析 - 2 -

3.地热资源规划............................... - 2 -

3.1规划基本原则................................................................ - 2 -

3.2规划的目标.................................................................... - 2 -

3.3规划布局........................................................................ - 2 -

4、地热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2 -

4.1已开发地区.................................................................... - 2 -

4.2新开发地区.................................................................... - 2 -

5.规划的实施步骤与保证措施................... - 2 -

5.1规划的实施方案步骤.................................................... - 2 -

5.2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 2 -

附图:

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图(1/10万)

巴南区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交通极为方便,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重庆加快建设主城核心圈九个区范围内的“五方十泉”(见表1)中,巴南区就占“二方四泉”。区内东温泉、南温泉(含小泉)列入了重庆市的四大名泉,驰名中外,桥口坝温泉是区内温泉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巴南区在三个片区(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开发利用热水井15口,年开采量310.21万m3,几年来共引进旅游重大项目35个,投资总额近212亿元,投入10亿余元建成了阳光温泉度假村、新东方温泉酒店、东方温泉大世界、扬子江温泉度假酒店、秀泉映月酒店、航空温泉度假酒店、清风峡度假酒店、南温泉公园99号酒店、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为都市休闲旅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表1 重庆主城核心圈“五方十泉”统计表

重庆城市核心圈

五方

十泉

备注

巴南区

东温泉、东方温泉大世界

南温泉、小泉保利温泉别墅

九龙坡区

西

天赐温泉、贝迪温泉

璧山县

金剑山温泉

北碚区

北温泉

渝北区

统景温泉

沙坪坝区

梨树湾温泉

南岸区

海棠晓月温泉

随着“城乡统筹”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对地热资源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和增强,旅游业也日益成为市场最旺盛的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强劲增长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 2001年全区接待游客仅130万人次,旅游收入3.9亿元,到2008年全区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巴南区将在“十二五”时期,围绕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巴南旅游“一园一区”新格局:即围绕“江南新城”定位,借鉴纽约中央公园布局模式,将南温泉、铜锣山、樵坪山区域打造成为江南新城的“中央公园”;围绕麻柳沿江开发区,将以东温泉热洞为核心,涵盖姜家溶洞、双河琵琶洞、丰盛古镇及响石保护区、桃花岛、浪琴游艇基地、五步河、天坪山一圈的温泉喀斯特区域,建设成为东温泉喀斯特旅游区,提前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麻柳沿江开发区的休闲度假基地、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和国际温泉旅游目的地。因此,为了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编制了《重庆市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摸清巴南区的地热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热资源效益,维护巴南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申报“中国温泉之乡”奠定基础。具体任务是:

(1)对巴南区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巴南区温泉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重点阐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总体布局与分步实施方案和保证措施。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3)《2005—2010年重庆市温泉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4)《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5-2015年);

(5)《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管理办法”》(2007)99号文;

(6)《1999—2020年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重庆“一圈百泉”总体策划》;

(8)《中国温泉之都---重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

(9)《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0)《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1)《重庆市巴南区南温泉控制性详细规划》;

(12)《重庆市巴南区温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

本《规划》是指导巴南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性文件。

《规划》的适用范围为桃子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地热田的热储中深埋区(面积约234km2)和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三片区的温泉出露区(包括热洞,面积约6km2),总面积约240km2。

《规划》的计算基年为2010年,使用的资料和数据以2010年底为基准,规划期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25年。

1.位置交通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是重庆城市核心区(包括9区)中面积最大、地热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区。东与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县相连,西与江津区为邻,北与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长寿区交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06°26´6~106°38´6,北纬29°08´~29°46´,东西宽46km,南北长70km,幅员面积1827km2,辖2个街道、19个镇,总人口86.6万人。区政府驻地鱼洞,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距重庆火车站(菜园坝)22公里,距重庆港口(朝天门)23公里,距重庆机场45公里(见图1)。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长江横贯区境,已建成的李家沱、马桑溪两座长江大桥,渝黔高速公路、上界高速公路和重庆二环高速公路、渝沙(重庆到长沙)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渝黔高等级公路通过境内40余公里,直达云贵、广西、北海。区内已形成以国家公路主干线、高速公路、区级、镇、乡级、村级公路构成的公路网络。长江流经境内60余公里,航运上可达四川宜宾,下可至上海,国家计划投资修建的200万吨级综合滚装码头座落在区政府所在地鱼洞,航运十分方便。其中:东温泉片区位于巴南区东部,巴南旅游双环线上;南温泉片区位于巴南区北东侧,直线距离7 km,距重庆市区18km;桥口坝片区位于巴南区东侧,从南坪有公共汽车直通,渝黔高速公路于片区北侧通过(一品下道)可达该地,相距约30km。

2.气象水文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夏热,秋多雨,春早、多伏旱。据重庆、巴县气象局和东永气象站统计巴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6~18.7℃,8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5.8℃~28.9℃;1月最低,为5.3~8.0℃。日极端最高气温41.7℃(巴县站1972年8月26日),最低气温-1.8℃(巴县1972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60 mm,最大降水量1544.8mm,最小降水量740.11mm,降雨期集中在每年5~9月,并常伴有雷阵雨,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年平均降雨日168天。冬季多雾,雾日年平均40天,最多达148天,偶见降雪,无霜期长。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

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一级支流有五布河、花溪河、箭滩河;次一级支流为鱼溪河、双河、鱼藏溪、黄溪河、孝子河。

1 工作区交通位置

2.2社会经济概况和主要旅游资源

1.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概况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1995年成立巴南区。

近年来,评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43.33亿元,较2005年实现了较大突破。

巴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大。全区有植物资源近4000种,农作物品种繁多,除栽植粮、油、蔬菜和大量经济作物品种外,经济果木有柚、柑橘、梨、枣、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区境内有动物资源数百种,有矿资源数十种。曾先后开发利用的有原煤、铁矿、石油、天然气、页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钾土、砂金、地热水等。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和钾土、砂金等资源的开采,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全区现有多家页岩砖厂,对页岩的开发利用数量较大;地热水的出水点较多,已在东泉、南泉、桥口坝等地多处开发利用。

2.主要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方面:

①森林资源富集。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31.5%;②温泉资源富集。温泉分布广泛,在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一品、安澜、麻柳、丰盛等区域及周边地带均可开采利用,占全重庆市温泉资源储量的40%,雄居重庆各区县之冠。温泉品质上佳,具有良好的治病、美容、保健功效;③江河、湖泊资源富集。长江流经巴南60多公里,温婉绵延的五布河、花溪河、梅溪河景色怡人,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南湖、下涧口以及滩子口水库等90多座清新秀丽的湖泊资源;④岩溶资源富集。主要有:东泉镇的热洞;姜家镇的龙池洞、雾露洞;双河口镇的琵琶洞;丰盛镇的潮泉洞、白杨堡洞,南泉镇的仙女洞、天门洞、猫儿洞。巴南区将以东温泉热洞为核心,涵盖姜家溶洞、双河琵琶洞、丰盛古镇及响石保护区、桃花岛、浪琴游艇基地、五步河、天坪山一圈的温泉喀斯特区域,建设成为东温泉喀斯特旅游区,提前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另外,巴南区也已决定将热洞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人文资源方面:

①源远流长的巴文化。几千年来的古巴文化赋予了我区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民间文化遗产名扬神州,全市首批命名的历史名镇丰盛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纯真的川东民居风貌;②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五布河露天裸浴堪称民俗一绝;③流传千古的陪都文化。“历史名泉”南温泉有抗战迁都后留下的曾公馆、林森别墅、校长官邸旧址、孔祥熙别墅等,具有浓厚抗战文化色彩的陪都遗迹;④云篆山知青文化以参与性和体验性吸引游客;⑤清新久远的宗教文化。圣灯山上素有明建文帝避难之地传说、被誉为“神山圣境”的云豁寺以及云篆寺、白沙寺、天星寺等传承佛家宗教文化的庙宇;⑥令人神往的古寨传说。云篆山寨、樵坪古寨、姜家明清古寨等古寨遗迹遍布区境,美景美文引人入胜。
都市乡村资源方面:

铠恩国际家居名都、国际高尔夫球场、宗申工业园等现代时尚旅游景点,彰显都市商务休闲情趣。惠民枇杷园、二圣梨园、云篆山樱桃园、东温泉五布柚园、南彭草莓园、南南百里生态走廊等众多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区

区内地热水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地貌、水文气象等多因素严格控制和制约。地热分布主要受高隆起背斜褶皱构造控制;热储结构受控于地层岩性;地热水的形成、补、迳、排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1.构造特征

区内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高隆起的南温泉背斜两翼(在东翼的南温泉、桥口坝温泉和西翼的小泉有热显示)、桃子荡背斜两翼(在北倾没端的东温泉有热显示),其次为明月峡背斜南倾没端、丰盛场背斜北段西翼(热显示点较少),区内断裂不发育。

2.岩性特征

背斜轴部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和雷口坡组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翼部为三叠系须家河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碳质页岩或煤层和侏罗系砂泥岩不等厚互层。

3.地貌特征

主要为平行岭谷地貌区。在南温泉背斜轴部形成“一山两槽三岭”,在桃子荡背斜轴部形成“一山一槽两岭”。

4.地热水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1)地热水的形成及其特征

区内地热水是在重庆这个特定的地热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由高隆起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槽谷,聚集大气降水通过漏斗、溶隙等向地层深处渗透(横向径流为主),随地热增温及化学热等因素使地下水水温增高;深部地热水纵向径流,然后在地表减压最大的地段,即江、河横向深切地段(“减压天窗”处)排泄地热水形成温泉。

①热储构造:区内热储层主要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T1j2),其次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段(T1j3)、四段(T1j4)、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T1j1),总厚约540m左右;热储盖层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j)碎屑岩层及侏罗系(J)红色砂、泥岩地层共同组成,总厚大于1000m;热储下部隔水层主要由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厚度大于500m。

②热源:本区地热水主要由地热增温所致,即热储温度受埋深控制。另外,化学热(矿物分解)、机械热(构造运动)、放射热(放射性物质蜕变)等也是地下水水温增高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根据区内14个热水井的水质检测报告,按K—Mg温标地热梯度计算法,热储下部温度为70~95℃。

③地热水的补、迳、排特征:区内地热水具有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深部纵向迳流、河谷深切地段排泄的特点。

(2)地热水分布及其特征

①天然温泉分布及其特征

区内天然温泉分布在五布河、花溪河、箭滩河两侧的热储出露区,其高程多数在220m以下。目前仅有6处,其特征描述如下:

a、温泉出露具对称性。如南泉与小泉,由于南温泉背斜轴部有飞仙关组老地层出露于地表,造成“高位”岩溶槽谷中出现“双槽”地貌特点,因此两翼温泉的补给来源于各自的地热田补给,相互间互不干扰。

b、温泉具承压性,为上升泉或泉群,水温27~45 C。

c、温泉出露处有轻微的臭鸡蛋(H2S气体)气味。

②热水井分布及其特征

区内热水井共有16个,其中浅井13个;深井3个。

a、浅井为本区现目前主要开采利用的热储出露区附近就热打热而开凿的热水井,深度较浅(70.70~417.53m),开采较易,开采投资相对较小,水温、水量及水质基本满足现目前需求。开孔层位有第四系、须家河组下段(如东温泉天子泉钻井)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四段(如热洞钻井)等,终孔层位为嘉陵江组一段、二段、三段。

b、深井分布于南温泉背斜北段的热储埋深区,主要开采利用南温泉高隆起背斜两翼深部地热水,埋深较大(鹿角钻井2156m,东方宾馆钻井1918m,独龙村钻井2307m),基本不自流,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投资相对较大,出水量1500~2000m3/d,水温53~59ºC,开孔层位均在侏罗系下沙溪庙组(J2s1),终孔层位为嘉陵江组一段、二段。

5.地热资源储量

根据《重庆市巴南区温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巴南三区内234km2范围的热储存总量为3.8812×1016KJ,折成标煤12.42亿吨,热流体储存总量为85.69×108m3;可开采量为9.65×104m3/d;已采地段推荐允许开采量为16996.36m3/d,主管部门核定的允许开采量为15440.36(八一井未核定)(表2~表4)。

表2 巴南三片区地热资源储存量一览表

片区

热储构造

热储存量

热流体储存总量

热总量

(×1015KJ)

折成标煤(万t)

热水总量(×108m3)

热水热量(×1015KJ)

平均热

储温度

(ºC)

折成标煤

(万t)

东温泉

桃子汤背斜东翼

9.330

31843

21.00

0.6078

87.13

2089

桃子汤背斜西翼

11.071

37785

24.25

0.726

89.51

2478

南温泉与桥口坝

南温泉背斜东翼

9.670

24756

18.34

0.4764

80.04

1626

南温泉背斜西翼

8.741

29833

22.10

0.5740

80.04

1959

合计

38.812

124217

85.69

2.3842

8152

表3 巴南三片区地热资源可开采量汇总表

片区

项目

东温泉片区

南温泉与桥口坝片

合计

桃子荡背

斜东翼

桃子荡背

斜西翼

南温泉背

斜东翼

南温泉背

斜西翼

一日

热水量(×104m3)

2.9296

2.5185

2.0578

2.1482

9.6541

热量(×109KJ)

3.9488

3.3947

2.3408

2.4436

12.1279

相应热能(MW)

0.940190476

0.8082619

0.5573333

0.5818095

2.8875952

折成煤(×104t)

0.0135

0.0116

0.008

0.0083

0.0414

一年

热水量(×104m3)

1069.304

919.2525

751.097

784.093

3523.747

热量(×109KJ)

1441.312

1239.058

854.392

891.914

4426.676

相应热能(MW)

343.1695238

295.01381

203.42667

212.36048

1053.9705

折成煤(×104t)

4.9275

4.236

2.92

3.0295

15.113

100年

热水量(×104m3)

106930.4

91925.25

75109.7

78409.3

352374.7

热量(×109KJ)

144131.2

123905.8

85439.2

89191.4

442667.6

相应热能(MW)

34316.95238

29501.381

20342.667

21236.048

105397.05

折成煤(×104t)

492.75

423.6042

292

302.95

1511.304

表4 热水井允许开采量一览表

片区

热水井(个)

允许开采量(m3/d)

核定量(m3/d)/核定井数(个)

东温泉

6

8712

7156/5

南温泉

6

6535.45

6535.45/6

桥口坝温泉

3

1748.91

1748.91/3

合计

15

16996.36

15440.36/14(八一井未核定)

6.地热水水质特征

(1)东温泉片区

东温泉片区6个热水井水温43~53℃,均为热矿水,水质类型为硫酸钙型。热矿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组分与微量元素,按医疗矿泉水命名浓度标准该热矿水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镭水(表5)。

表5 热水井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一览表

片区

项目

东温泉

南温泉

桥口坝温泉

色度

≤5º

≤5º

≤5º

浑浊度

≤4º

≤4º

<4º

嗅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值

7.21~7.83

6.96~7.64

6.70~7.50

SO42-(mg/L)

2014.26~2017.26

1247.51~1858.20

1723.00~1762.00

Cl-(mg/L)

11.47~19.55

14.19~119.81

22.50~24.10

HCO3-(mg/L)

163.63~174.64

146.01~215.95

187.00~196.00

Ca2+(mg/L)

623.76~641.78

470.94~559.03

568.00~578.10

Mg2+(mg/L)

121.20~129.63

102.06~120.92

123.80~127.30

H2S(mg/L)

0.02~1.98

0.01~7.59

0.52~0.53

偏硅酸(mg/L)

50.06~53.60

25.00~47.00

37.40~39.10

偏硼酸(mg/L)

1.59~1.83

1.20~1.72

1.38~3.43

氟(mg/L)

3.30~3.90

2.75~4.05

3.15~3.30

锶(mg/L)

16.634~19.556

10.5~18.10

11.50~15.00

镭-226(×10-11g/L)

1.50~2.20

0.41~6.32

0.21~0.48

氡-222(Bq/L)

2.56~3.56

1.94~18.59

12.63~17.29

总α含量(Bq/L)

0.13~0.57

0.10~3.30

0.044~0.087

总β含量(Bq/L)

0.076~0.500

0.03~0.23

0.018~0.323

总矿化度(mg/L)

3010.70~3080.66

2232.00~2920.00

2595.00~2872.00

总硬度(mg/L)

2091.02~2101.68

1596.28~1912.13

1953.00~1969.00

地热水化学类型

SO4—Ca型

SO4—Ca型或SO4—Ca·Mg型

SO4—Ca·Mg型4

(2)南温泉片区

南温泉片区6个热水井(不含独龙村井)基本不自流,均为热矿水,水质类型为硫酸钙型,热矿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组分与微量元素,按医疗矿泉水命名浓度标准该片区4个热水浅井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低温热矿水、南温泉民主村深井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镭中矿化低温热矿水、南温泉鹿角深井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镭、硫化氢中矿化低温热矿水。

(3)桥口坝片区

桥口坝片区3个热水井中有2个为自流井,水头为+1.82~+4.1m,1个不自流,水位埋深为9.75m,水温40~42℃,均为热矿水,水质类型为硫酸钙镁型。热矿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组分与微量元素,按医疗矿泉水命名浓度标准该热矿水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低温热矿水。

巴南区现开发利用的15口热水井均做过调查、勘查、单井评价工作,其中12口为热水浅井,分布于三片区的温泉出露区;2口为热水深井,分布于南温泉背斜的两翼热储中深埋区;南温泉西翼有1口井热水深井已实施,尚未开发。

1.东温泉片区勘查情况

(1)温泉出露区勘查情况

1999~2007年在“就热打热”的形势下先后在东温泉片区桃子荡背斜北倾没端东翼施工6口热水井、西翼施工1口(已报废),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勘查及单井评价,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勘查程度达到详勘;在东温泉片区桃子荡背斜西翼北段尚无勘查资料,研究程度较低,仅达到普查阶段。

(2)热储中深埋区勘查情况

东温泉片区热储中深埋区尚无勘查资料,研究程度较低,仅达到普查阶段。

2.南温泉片区勘查情况

(1)温泉出露区勘查情况

1975~1977年完成了重庆市南温泉地热水勘查(就热打热勘查,完成5个勘探孔,编写了地热水勘查简报);1984~1986年完成了1:1万重庆市小泉宾馆地热水勘察(完成了5个勘探孔,观测孔12个,做了多孔抽水试验);1975~1986年在“就热打热”的形势下先后在南温泉背斜两翼的南泉和小泉两个区块施工7口热水井,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勘查及单井评价,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勘查程度达到详勘阶段。

(2)热储中深埋区勘查情况

南温泉片区热储中深埋区有3口热水深井,其中2口井勘查程度达详勘阶段。

3.桥口坝片区勘查情况

(1)温泉出露区勘查情况

1962年四川石油局在桥口坝施工南二井,井深188m,出水量达2.3万m3/d,自喷两个月后致使南温泉流量巨减,影响了南温泉公园的正常用水,后经强行封堵,但由于封堵不严,仍有1000余m3/d自流,2000年以后在“就热打热”的形势下先后在该片区南温泉背斜东翼施工2口热水井,并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勘查及单井评价,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勘查程度达到详勘;在该片区南温泉背斜西翼南段尚无勘查资料,研究程度较低,仅达到普查阶段。

(2)热储中深埋区勘查情况

桥口坝片区热储中深埋区尚无勘查资料,研究程度较低,仅达到普查阶段。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巴南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当地居民开始用温泉沐浴、避暑;抗战期间蒋介石、宋美龄等长期在南温泉沐浴、避暑;解放后,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郭沫若等均来南温泉泳浴过。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温泉出露区钻井开采,主要用于康乐中心用水。2003年开始在热储中深埋区钻井开采,逐步用于康乐、供热、医疗等领域。截止2010年底,已开发利用热水井15口(含2口深井),年均开发利用量为2.37×106m3(表6),仅占总资源量的0.028%,占可开采量的7.181%。

表6 巴南三片区地热资源不同用途及开采量统计表

序号

用途

用量(万m3/a)

所占比例(%)

1

康乐

202.55

65.3

2

供热

42.70

13.8

3

医疗

64.96

20.9

合计

310.21

100

2.地热水开发利用情况

(1)东温泉片区地热水开发利用情况

经统计,6口热水井目前开采地热水总量为4450m3/d,则地热水年开采总量为1.62×106 m3,占东翼地热水资源量2.10×109 m3的0.077%。

表7 东温泉片区热水井开发利用现状统计表

项目

名称

井深

(m)

水 温

(℃)

允许

开采量

目前

开采量

使用情况

威特卡丝

332.6

53

1500

800

旅游、休闲

天之泉

375

52

1800

1500

休闲、游泳、沐浴

八一

126

43

1556

300

休闲、游泳、沐浴

成德

173

52

1000

1000

供东方世界使用

民航

369

51

856

850

民航宾馆使用

热洞

384.2

52

2000

0

旅游、休闲

总计

8712

4450

(2)南温泉片区地热水开发利用情况

①鹿角温泉井: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培训中心。除了必要的泵房、配电房以及两更衣室外,就只在井边修建了一较大的露天旅游池,再无其它的服务设施。数年过去了,也无新的变化。

②民主村温泉井:井处于公路边的东方宾馆旁,现为东方宾馆代管,建有大、小泳池和室内小浴池等,现已对外营业。

③南温泉公园井:每日白天抽水数小时,对公园内仅有的露天大泳池和数间室内小泳池供水。

④小泉宾馆ZK1、ZK4号两温泉浅井:小泉宾馆地域较宽,树木茂盛,环境幽静。两温泉井主要对宾馆的大、小泳池供水。未对外开放。

⑤天之泉:位于南温泉公园内,用于旅游、休闲。

⑥南泉镇独龙村深井:才钻井成功,正处详查阶段

(3)桥口坝片区地热水开发利用情况

该片区3口热水井,均分布在南温泉背斜东翼南段。均已开采利用(见表8)。

经统计,南温泉片区和桥口坝片区9口热水井目前开采地热水总量为4048.91m3/d,则地热水年开采总量为1.478×106 m3,开采热量为1.681×1011KJ/a。

表8 南温泉片区和桥口坝片区热水井目前开采量统计表

项目

名称

井深(m)

水 温(℃)

目前开采量(m3/d)

使用情况

南温泉

民主村井

1918.00

59

400

对外沐浴

小泉zk1井

329.87

42

600

宾馆使用

小泉zk4井

417.53

45

300

宾馆使用

公园井

55.43

42

500

洗浴

天之泉井

519.00

42.5

1000

旅游、休闲

鹿角井

2156.00

53

300

供内部使用

桥口坝

华馨井

70.70

41

120

休闲

南电井

171.98

40

200

休闲

南二井

188.00

42

628.91

休闲

合计

平均45.17

4048.91

(1)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热资源需求预测

①形势分析

地热资源作为节能、清洁能源和医疗热矿水资源,因其可再生性和在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贡献,随着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对地热资源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和增强。

与此同时,随着巴南区“二方四泉”在档次上、品牌上的开发创新,更加显示出“重庆南部城中花园”的地理位置优势,加上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会汇聚更多前来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和西南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区)投资、旅游观光的中外客人,也一定会扩大对地热资源的需求。

此外,随着 “城乡统筹”的发展,城镇人口将快速增长,工作压力将逐渐加大,生活节奏将逐渐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一种放松身心、呵护身体的休闲方式,于是乎温泉休闲就成为人们的首选。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巴南旅游接待游客约58万人次。据了解,黄金周7天,巴南旅游共接待游客57.79万人,同比增长13.6%,其中东温泉、南温泉、云篆山分别接待4.8万、3.3万、2.4万人;综合收入25710.10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东温泉、南温泉、云篆山分别为3623万、2092万、590万元。假日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巴南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地热资源市场前景良好。

②需求分析

巴南区的南温泉和东温泉驰名中外,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温泉旅游”逐渐成为重庆市继“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城都市”之后的又一主打旅游产品,成为重庆市开发地热的热点和亮点,消费者的旅游方式也逐渐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深度旅游转变。据统计,近六年来(2003~2009年)新增热水井8口,每年以1~2口热水井的开发速度递增,是重庆市热水井递增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还会有较大的的社会需求。新增地热资源开发将由城内转向城外,由温泉出露区(即热水池)转为热储中深埋区(热水库),其主要用途也将随之转向为温室和养殖等生态农业方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根据巴南区的地热资源情况、旅游发展规划对地热资源的需求情况,按相应的发展目标对巴南区2011~2020年地热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见表9)。

表9 地热资源需求与保证能力分析表

规划区

东温泉片区

南温泉片区

桥口坝片区

规划期

基年(2010)

近期(2011~2015)

中远期016~2020)

基年(2010)

近期(2011~2015)

中远期2016~2020)

基年(2010)

近期(2011~2015)

中远期2016~2020)

期末温泉接待总人次(万人)

118.3

266.1

383.1

89.9

202.2

291.2

29.6

66.6

95.9

期末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7.2

11.6

16.5

5.1

8.2

11.7

1.5

2.4

3.4

资源消耗量(万m3/a)

162.4

328.2

472.5

84.0

188.9

272.0

63.8

129.2

167.5

已有资源供给量(允许开采量)(万m3/a)

318.9

425.4

498.4

238.5

421

421

63.8

100.3

136.8

新增资源开采量(万m3/a)

-

106.5

73

-

182.5

-

-

36.5

36.5

地热资源可采总量(万m3/a)

1988.56

1535.19

供需平衡分析

供大于需

供大于需

尚需扩大开采

供大于需

供大于需

尚需扩大开采

基本平衡

尚需扩大开采

尚需扩大开采

保证程度分析

保证程度高

保证程度高

③保障能力分析

按照2010年全区开发利用地热水310.21万m3/a,接待旅客237.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较2003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全区地热水消耗量预计为697.2万m3/a,接待旅客将达到534.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22.2亿元;到2020年全区地热水消耗量为951.3万m3/a,接待旅客将达到855.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31.6亿元(较2010年翻二番)。

巴南三片区目前已开发利用的15口热水井允许开采量为621.2万m3/a(约为基年开采量的2倍),近期规划8口,替换4口,报废2口,共计新增生产井10口,每口按1000m3/d计(重庆地区30余口热水深井最低允许开采量为1000m3/d),则近期地热水供给量为946.7万m3/a(为近期期末开采量的1.63倍),远期规划1口,替换2口,共计新增生产井3口,每口按1000m3/d计,则远期地热水供给量为1056.2万m3/a(为远期期末开采量的1.16倍),不会出现超采现象,并且每个热水井的允许开采量是偏于保守的,因此区内温泉旅游的发展对地热资源需求的保障能力是完全可靠和有保证的,能满足地热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表10)。

表10 地热资源保证程度一览表

规划期

地热资源消耗量

(万m3/a)

地热资源供给量

(允许开采量)

(万m3/a)

保证程度(倍)

基年(2010年)

310.2

621.2

2.0

近期期末(2015年)

580.9

946.7

1.63

远期期末(2020年)

912.1

1056.2

1.16

3.地热资源规划

3.1规划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根据巴南区地热水资源赋存规律,结合温泉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东泉”、“南泉”、“桥口坝”三大片区为重点,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温泉旅游体系和地热产业。重点加强核心温泉所属地热田的勘查与开发,兼顾区内高隆起背斜热储构造的整装勘查、成片推进、成片打井开发,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勘查为主、研究为辅

在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着力解决目前我市地热资源领域的技术瓶颈。包括建立地热水资源勘探试验基地;推进物、化探技术在地热水资源勘查、评价领域中的应用;加强深井钻探成井工艺的研究;开展地热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地热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研究;探索中温地热资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建立地热水资源动态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等。

——循序渐进、适度超前

以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为基础,摸清本区地热水资源分布规律,使地热地质勘查工作逐渐向纵深发展;以调查评价结果为依据,科学确定勘查工作靶区,由点到线,由线成面,循序渐进,适度超前,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程度和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合理开发、有效保护

实施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战略,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努力规范地热水资源勘查,合理控制勘查规模和布局;严格实行保护性限量开采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控制开采总量,防止过度开发利用;加强地热水资源开发监督管理,推进综合利用等措施有效保护地热水资源。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加大政府对地热水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力度,合理控制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总量、布局、规模与时序,使资源勘查、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资源调查评价、前期勘查和矿业权市场化配置力度,引导和拉动社会投资,培育资金雄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利用高效,具备资源勘查—开发—配套建设一体化能力的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温泉产业,建成“中国温泉之乡”。

3.2规划的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加大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全面提高地热地质工作程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通过加强地热水资源管理,逐步完善地热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的勘查与开发项目,提升“二方四泉”,推动“一圈百泉”,打造“中国温泉之乡”。

2.2011~2015年近期目标

(1)提高地热地质工作程度及地热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完成南温泉背斜和桃子荡背斜热储中深埋区(深井开采区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巴南区地热资源开采潜力调查研究;建立勘探试验基地,提高勘查技术水平;对地热异常区浅埋低温地热田进行勘查,提高优势的低温地热资源的保障能力;基本建立地热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巴南区温泉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档住宅产业对地热水的需求,到2015年末保证地热水供给量为1000万m3/a。

(2)优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构建特色高效的温泉产业,打造民俗东泉“特色”、重塑历史南泉“金招牌”、创立时尚桥口坝“精品”;加强地热资源开发方式和利用条件研究,初步建立我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按不同地热水类型建立巴南区温泉理疗档案。进一步打好温泉牌和生态牌,发挥旅游带动功能,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达到1年打基础、3年大发展、5年大变样的效果,在2015年末初步实现巴南区“中国温泉之乡”的目标。

(3)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地热水资源综合(梯级)开发利用典范区,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综合利用型转变。

(4)完善管理体制,有效保护资源。建立地热水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各地热水井资源开采量,消除无证开采、长流水开采、过量开采等现象,有效保护资源;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地热尾水排放的监管。

3.2016~2020年中远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地热地质工作程度及地热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引进新技术,提高地热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加强科学研究,引进新方法,完善地热资源勘查理论体系;查明区内各个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建立健全地热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实现2020年末地热水开采保证供应量为1100万m3/a。

(2)进一步加强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低温低矿化热水的利用条件研究,推广地热水资源种植、养殖试验,完善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地热水资源多元化、梯级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率。

(3)进一步完善地热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地热地质调查与勘查良性互动,健全和完善地热资源的法规体系,逐步推进地热资源信息管理现代化;资源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逐渐推进巴南区地热资源自动化开发利用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地热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实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4)在2020年末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地热资源矿产地,初步实现巴南区打造成为“重庆都市休闲旅游大区”的目标。

4.2021~2025年展望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程度。地热水资源主要分布区1∶5万地热地质调查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地热田低温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力争发现2~3处低温地热田勘探靶区,建立我市新的勘探开发后备基地,进一步提高全市地热资源的保障能力,力争实现2025年末地热水开采保证供应量为1200万m3/a。重点加强核心温泉产业区辐射范围的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满足“中国温泉之乡”建设对地热水资源的需求。

(2)进一步优化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突出巴南区发展温泉旅游的优势和重庆南部近郊“城中花园”地位,发挥“重庆都市休闲旅游大区”的作用。通过温泉精品项目的全面建成开发,带动辐射范围温泉差异化发展,展示“中国温泉之乡”的整体形象。

(3)实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以科技进步促进地热经济的发展,促进巴南区“城乡统筹”的建设步伐。

(4)进一步强化地热资源行业管理,良性运行地热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和实现地热资源信息管理现代化;全面实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强化地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依法开采。

3.3规划布局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7]6号)的精神,按照巴南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三个区域的不同特色,建成“民俗东泉、历史南泉、时尚桥口坝”的要求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采、统一供应、有偿使用”的管理原则,巴南区地热资源的规划布局的战略目标是以“两方四泉”为发展重心,以“分区、分期”为实施方案,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加大地热勘查力度,提高地热水资源对温泉产业的保障能力,把巴南区建成“重庆都市休闲旅游大区”。

3.1.1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规划

以查明资源家底为调查评价突破方向,加大地热调查评价的投入,提高地热资源调查研究程度。其调查时限分区及需开展的重点项目为:

1.近期(2011——2015年)

针对南温泉背斜和桃子荡背斜两翼:

(1)开展两翼新开发区(热储中深埋区)1:5万的地热地质调查;

(2)对已开发的巴南三片区(温泉出露区)各热水井进行开采潜力、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调查,核定允许开采量,提升资源的保障能力;

(3)选择2处有条件的地段开展科学研究与示范,主要对物、化探技术的应用、成井工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4)针对东泉热洞进行科学研究,包括喀斯特温泉系统发育成因、形成机理及温泉水理化性质等。

2.中远期(2016——2020年)

(1)巴南区地热资源储量核查;

(2)巴南区南温泉背斜和桃子荡背斜地热田勘查开发潜力研究;

(3)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地热田(热储中深埋区)1:5万的地热地质调查;

(4)巴南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与示范。

3.展望期(2021——2025年)

(1)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地热田勘查、勘探评价工作;

(2)编制巴南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3)编制巴南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2021—2025年)总体规划。

3.1.2地热资源勘查规划

1.地热资源规划选点依据

(1)地热地质条件:在各片区温泉出露区0.5~2.0km2范围内;在南温泉背斜和桃子荡背斜两翼地热田热储中深埋区垂直深度500~2500 m范围、平面上沿背斜轴线间距5km左右布置勘探点和热水井位;

(2)旅游资源条件:在已开发的旅游景区和已规划的拟建旅游景区布置勘探点和热水井位;

(3)城乡建设:结合城乡发展规划在重点建设城镇附近和利用地热水培育水产养殖和温室种植的示范基地布置勘探点和热水井位;

(4)交通条件:原则上在交通干线和乡镇公路附近布置勘探点和热水井位,可减少投资成本和降低投资风险;

(5)场地条件:选择在5亩以上的平地且不受最高洪水位影响的地段布置勘探点和热水井位。

2.地热资源勘查规划

根据本区地热水资源分布规律,按照进规划分期依次对南温泉片区、东温泉片区、桥口坝片区、未开发区(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的地热资源勘查规划进行阐述:

(1)近期(2011——2015年)

①南温泉片区

a、在南温泉背斜西翼道角一带规划一个勘探试验块段。

b、温泉出露区以南温泉、保利小泉为核心,南泉现有3个热水井(报废南3号1口)、小泉现有4个热水井(报废小泉zk2、zk3共2口),鱼洞独龙村也有一口地热井2009年实施成功,尚未开发,热水井密度较大,部分热水井在开采时有一定影响,勘查程度达到勘探阶段。出水量约7485m3/d, 水温38~45℃,由于历史原因,允许开采量未核定,属“就热打热”浅钻井开采型。原则上不投入勘探工作量,在可采资源量未核定审批前,暂划为禁止勘查区,禁止新增钻井数。但由于设施老化、水温偏低、水量偏小等原因已报废的3口热水井先进行封堵,采用“封一打一”、“封二打二”的措施进行替换,以整合周边温泉增温增量及其它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型”温泉旅游,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替换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3年。

c、在南温泉背斜西翼热储中深埋区的道角附近(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东翼热储中深埋区的界石镇各规划一口热水井各规划一口热水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2、2015年。

②东温泉片区

a、桃子荡背斜西翼倾末端东泉镇一带地质工作程度较差,研究程度低,尚未投入勘查工作量,资源情况不清,应从后备地热资源开发基地角度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以确保东温泉地热资源供给,规划一个勘探试验块段;并结合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b、温泉出露区以巴南东温泉为核心,东温泉分布于桃子荡背斜北端,背斜东翼现有热水井6口,出水量约16289m3/d,核定的允许开采量约7156m3/d,水温43~53℃,属“就热打热”浅钻井开采型,勘查程度达到详查阶段,具有热储埋藏浅、水量大、水温高、水质优、开发成本低的特点,目前供需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原则上不投入勘探工作量,在可采资源量核查前,暂划为禁止勘查区,禁止新增钻井数。背斜西翼施工1口热水井(既公安局井,已报废),可采用“封一打一”的措施进行替换,替换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2年。

c、在桃子荡背斜西翼热储中深埋区的姜家镇、接龙镇、东泉镇各规划一口热水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2年、2013年、2014年。

③桥口坝片区

a、温泉出露区以桥口坝为核心,勘查程度达到详查阶段,现有热水井3口,出水量约3069.42m3/d,允许开采量约1748.91m3/d,水温40~42℃,属“就热打热”浅钻井开采型。目前供需处于基本饱和状

态,原则上不投入勘探工作量,在可采资源量核查前,暂划为禁止勘查区,禁止新增钻井数。主要开展现有温泉的增温增量及其它旅游资源勘察,开发“时尚型”温泉旅游,突出时尚休闲特色。

b、在南温泉背斜南段西翼热储中深埋区的百节村、东翼热储中深埋区的一品镇各规划一口热水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2年、2014年。

④未开发区(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

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两翼的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2)中远期(2016——2020年)

①南温泉片区

a、继续开展勘探试验块段的科学研究工作;

b、开展已实施钻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②东温泉片区

a、在桃子荡背斜东翼热储中深埋区的白鹤塘规划一口热水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9年。

b、东温泉民航井由于井内结构变化等原因可能在近期末报废,可就近选择井位进行替换,替换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8年。

c、继续开展勘探试验块段的科学研究工作,继续开展已实施钻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③桥口坝片区

桥口坝华馨井由于井内结构变化等原因可能在近期末报废,可就近选择井位进行替换,替换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18年。

④未开发区(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

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两翼地热田的踏勘、1:5万地热地质调查工作。

(3)展望期(2021——2025年)

主要针对未开发区(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在丰盛场背斜北段西翼麻柳嘴镇东部1km处、南段西翼石滩镇东部1.5km处各规划一口热水井,实施年份预计为2022年、2024年。

地热资源勘查规划布局情况详见表11。

表11 巴南区地热资源规划布局一览表

规划期

片区

规划井位置

规划井名称

热储层

预计井深(m)

预计允许开采量(m3/d)

实施年份

近期(2011~2015)

南温泉片区

道角北3km

高尔夫井

T1j

2000±

1000

2012

替换南泉3号

T1j

<500

1000

2013

替换小泉zk2

T1j

<500

1000

2013

替换小泉zk3

T1j

<500

1000

2013

界石镇

界石井

T1j

2000±

1000

2015

东温泉片区

东泉镇

东泉井

T1j

2000±

1000

2012

替换公安局井

T1j

<500

1000

2012

接龙镇

接龙井

T1j

2000±

1000

2013

姜家镇

姜家井

T1j

2000±

1000

2014

桥口坝片区

百节村

百节井

T1j

2000±

1000

2012

一品镇

一品井

T1j

2000±

1000

2014

中远期(2016~2020)

东温泉片区

白鹤塘

白鹤塘井

T1j

2000±

1000

2019

替换民航井

T1j

<500

1000

2018

桥口坝片区

替换华馨井

T1j

<500

1000

2018

展望期(2016~2020)

未开发区

麻柳嘴镇

麻柳嘴井

T1j

2000±

1000

2022

石滩镇

石滩镇

T1j

2000±

1000

2024

3.探矿权设置

(1)现有探矿权

截止2010年底,巴南区内设置地热井探矿权20个,已勘探成功的探矿权为16个,其中东温泉片区6个;南温泉片区7个;桥口坝片区3个。

(2)新设探矿权

新设置探矿权10个。预计到展望期末共设置26个地热水资源探矿权。

探矿权设置应根据规划期内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新进展、新成果,并结合市场需求,对勘查区块及时作出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勘查效果,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3)探矿权投放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投放时序和数量不突破规划调控指标的前提下,对“中国温泉之乡”建设影响大的重点勘查项目优先投放探矿权。部署在规划期新投放探矿权8个,展望期投放2个。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与方向

服务于“中国温泉之乡”的建设,温泉地热水的未来开发要走“开发集团化、功能多样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应用科学化”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强化特色、完善配套,建设特色温泉产业。

——开发集团化:将资源开发与旅游、休闲、医疗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分片区加强温泉资源与片区内其它旅游资源的整合,并与周边景区互补联动开发,规避同构竞争和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建设。

——功能多样化:根据不同水温、水质,坚持一热多用和梯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经营集约化:做大做强、扶优扶强、避免小散乱,发展旅游度假型、康乐保健型、农业观光型、房地产型等特色温泉产品,延长地热产业链,以历史文化型、民俗民族型、精品时尚型丰富和充实温泉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温泉之乡”的形象。

——管理规范化:依照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现代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建立动态自动监测系统,防止过度开发。

——应用科学化:依靠科技创新,尝试性地进行地热水种植、养殖,开展低温地热水资源运用研究,探索重庆市地热在供热和制冷方面的资源潜力。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东温泉片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战略目标:成为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集群和温泉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示范,使巴南区东温泉成为最美的“中国温泉小镇”,见图2.

市场定位:以中低端大众化市场客源为主,兼顾高端消费市场。

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①“特色效应”—— 以乡情民俗为特色,结合秀美的山水风光,以民俗风情裸浴与天然桑拿热洞(东泉热洞奇观,世之自然瑰宝)为最大亮点,突出四季鲜花的景观特色和渝南民居主题建筑风格,打造最具重庆乡土风情的鲜花温泉小镇;

②“规模效应”—— 整合周边温泉及其它旅游资源,统一开发、集中管理,将东温泉、热洞及其他喀斯特资源、五步柚园等资源配套开发,扩大其规模,提升其品位;除了已经基本建成的5个“五方十泉”项目之外,布局开发2~3个大项目,20~30个中小型特色项目;

③“示范效应”——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出发,进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并建立高科技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围绕“民俗东泉”进行地热资源的重点开发利用。

④“品牌效应”——打造“东泉热洞——温泉喀斯特”品牌,东温泉热洞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上唯一恒温温泉热洞,具有资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不仅是温泉喀斯特这一新的岩溶地质术语的起源地,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洞穴理疗与温泉理疗双重价值的喀斯特热洞,拟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并联合巴南区其他喀斯特区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应打造国内领先的温泉、喀斯特旅游典范,在洞穴景观特色、旅游设施、导游等方面提升其品位。

图2 巴南区温泉开发利用规划示意图

该片区热储构造为高隆起桃子荡背斜,规划可供开发的地热田面积109km2,总资源量2.0×1016KJ,可开采量54481m3/d,水温≥50℃,水质为硫酸钙型。该片区目前成井6口,可供给量8712m3/d,消耗量4450m3/d(表7);近期规划热水井3口(表11),每口按1000m3/d计(参照重庆地区30余口热水深井最低允许开采量为1000m3/d,以下取值类似),新增供给量3000m3/d,替换报废公安局井1口,报废民航井1口,累计可新供给量3000m3/d,预计消耗量9991.8m3/d(参见表9,364.7万m3/d),尚余1720.2m3/d;中远期规划热水井1口,新增供给量1000m3/d,替换报废井1口,新增供给量1000m3/d,累计可新供给量2000m3/d,预计消耗量12945m3/d ,尚余766.8m3/d。

展望期规划:保护天体裸浴及热洞在内的有形与无形温泉文化资源;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大众化温泉产业的发展;展望期内;规划新建温泉项目5项,其中,温泉主题酒店2家,温泉景区3家,使片区内温泉项目达到30项以上。

(2)南温泉片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战略目标:重树历史名泉的“金招牌”;建设高档住宅、健身、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重庆“城中花园”。

市场定位:以都市中高端客源为主,兼顾大众化温泉市场

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1)修缮“孔祥熙官邸”、“蒋介石官邸”等文物古迹,突出历史文化特色;

(2)开发养生、休闲、度假等类型的温泉产品,适于都市人群亚健康舒理。除已经基本建成的南温泉疗养院、阳光温泉度假村、南温泉99号、南泉美庐、汤山别院等项目之外,布局开发20个左右项目;

(3)大力发展温泉亲水娱乐休闲,传播南温泉历史文化温泉小镇品牌。

该片区热储构造为高隆起南温泉背斜,规划可供开发的地热田面积90km2,总资源量1.4×1016KJ,可开采量32000m3/d,水温42~59℃,水质为硫酸钙型。该片区目前成井6口,可供给量6535m3/d,消耗量2300m3/d;近期规划热水井2口,新增供给量2000m3/d,替换报废井3口,新增供给量3000m3/d,累计可新供给量5000m3/d,预计消耗量 5175.3m3/d(参见表9),尚余6359m3/d;中远期无新增资源量,预计消耗量为7452.1 m3/d,尚余4084.9 m3/d。

展望期规划:整合现有温泉资源,提炼和打造重庆温泉历史文化;发掘温泉理疗功能,引进国际先进SPA理念与技术,延伸温泉产品链;展望期内,实现新建温泉主题酒店1家,新建温泉景区2家,温泉会所达到10家,使片区内温泉项目达到20项以上。

(3)桥口坝片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战略目标:将桥口坝温泉建成具有浓厚温泉底蕴、特色突出的时尚温泉休闲度假胜地,结合桥口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点,打造国家3A级旅游度假景区。

开发方向为改建“时尚型”温泉旅游,完善被誉为“华清第二汤”的休闲旅游设施,突出时尚休闲特色。

该片区热储构造为高隆起南温泉背斜,规划可供开发的地热田面积35km2,总资源量4.4×1015KJ,可开采量10060m3/d,水温≥50℃,水质为硫酸钙镁型。该片区目前成井3口,可供给量1749m3/d,利用3口,消耗量1749m3/d;近期规划热水井2口,报废井1口,新增供给量2000m3/d,预计消耗量3540m3/d(参见表9),尚余209m3/d;中远期替换热水井1口,新增供给量1000m3/d,预计消耗量4588m3/d ,尚余161m3/d,供需基本平衡。

展望期规划:追求卓越,打造精品、时尚的世界顶级温泉小镇;展望期内,实现新建温泉主题酒店1家,新建温泉景区1家,温泉会所达到5家,使片区内温泉项目达到20项以上。

3.采矿权设置

(1)现有采矿权

截止到2010年,巴南区有地热水资源采矿权15个,其中东温泉片区6个;南温泉片区6个;桥口坝片区3个。

(2)新设采矿权

规划新设置采矿权10个,预计到展望期末共设置25个地热水资源采矿权。

(3)采矿权投放

规划区块内已有采矿权,符合规划的予以保留,反之,按规定进行整合;已有的探矿权符合开采准入条件的转采矿权。采矿权投放及资源配置向国内外优势企业倾斜;在不突破规划采矿权指标基础上主要以“减一增一”方式投放新的采矿权。通过采矿权的有效投放,力争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向“开发集团化、功能多样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应用科学化”体系迈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原则:

(1)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的方针;

(2)按照“优水优用、节约用水”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层开采,分层管理地热水;

(3)建设地热资源环境保护区;

(4)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利用率、设备使用寿命、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

(5)建立地热水动态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并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开发方案。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目标:

(1)在2011年底前将已报废的东温泉的公安局井,南温泉的疗养院井,小泉的zk2、zk3井共4口热水井进行严实封堵。

(2)在2012年底前,现已生产的和待用的17口热水井(除南泉、小泉4眼)必须“三证”(探矿权证、取水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齐全,南泉、小泉4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可推迟至2013年前。到2015年末,巴南区热水井控制在25口左右(表12),开采量控制在1000万m3/a之内,年热弃水处理量占开采量的比例应大于80%,初步建立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初步建成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表12 热水井控制一览表 单位:口

项目

时段 区

已有生

产井数

待用井数

新增井数

报废

井数

合计

报废井说明

规划井数

替换井数

基年

(2010年)

南温泉片区

7

1

0

0

3

17

东温泉的公安局井;南温泉的3号井;小泉的zk2、zk3井。

东温泉片区

6

0

0

0

1

桥口坝片区

3

0

0

0

0

近期(2011~2015年)

南温泉片区

7

0

2

3

0

25

东温泉的民航井;桥口坝的华馨井。

东温泉片区

6

0

3

1

1

桥口坝片区

3

0

2

0

1

中远期(2016~2020年)

南温泉片区

12

0

0

0

0

30

东温泉片区

10

0

1

1

0

桥口坝片区

5

0

0

1

0

展望期

(2020~2025年)

南温泉片区

12

0

0

0

0

32

东温泉片区

12

0

0

0

0

桥口坝片区

6

0

0

0

0

丰盛场背斜

0

2

(3)到2020年末,巴南区热水井控制在30口左右,开采量控制在1100万m3/a之内,年热弃水处理量占开采量的比例应大于9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完善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完善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4)到2025年末,巴南区热水井控制在32口左右,开采量控制在1200万m3/a之内,年热弃水处理量占开采量的比例应大于98%。

对已开发热水井(南温泉片区6口、东温泉片区6口、桥口坝片区3口)逐个检查并完善监测设施,及时建立开采动态系统,对地热水开采动态进行长期监测,系统掌握开采变化引起的水位、水温、水质变化,对已报废的南泉3号井、小泉的zk2、zk3井、公安局井、华馨井进行严实封堵,并检查封堵质量,以免浪费地热资源,为地热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对南温泉片区新开发的5口热水井(近期规划2口、替换3口)、东温泉片区新开发的6口热水井(近期规划3口、替换1口,远期规划1口,替换1口)、桥口坝片区对新开发的3口热水井(近期规划2口,替换1口)、丰盛场背斜新开发的2口井(展望期规划),应依据当地的地热资源条件确定可能的开发规模,控制开采量,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建立监测工作,严禁过量开采,做到科学利用,节约利用地热资源,为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1.南温泉片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步骤

(1)第一步(2011~2013年)

①抓紧完善已开发的6口热水井依法开采手续和监测工作,做到证照齐全,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

②尽快建立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管专门机构,制定监管制度和规定,并加强热弃水的处理工作;

③开展新开发区1:5万地热地质调查(详查)工作;

④开展近期在南温泉背斜西翼道角一带规划的勘探块段的地热地质勘探试验工作;

⑤根据调查和勘探成果,按照合理布局,兼顾协调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的原则,完成规划热水井1口,替换以前报废井3口;

⑥做好新钻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2)第二步(2014~2016年)

①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②做好各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提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依据;

③初步建立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初步建成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④完成近期规划的热水井1口;

(3)第三步(2017~2020年)

①继续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③进一步完善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完善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④尽快完善新钻井的开采手续和监测工作做到证照齐全,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

2.东温泉片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步骤

(1)第一步(2011~2013年)

①抓紧完善已开发的6口热水井依法开采手续和监测工作,做到证照齐全,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

②尽快建立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管专门机构,制定监管制度和规定,并加强热弃水的处理工作。

③开展新开发区1:5万地热地质调查(详查)工作;

④开展近期在桃子荡背斜北倾末端西翼东泉镇一带规划的勘探块段的地热地质勘探试验工作

⑤根据调查和勘探成果,按照合理布局,兼顾协调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的原则,完成规划热水井2口,替换以前报废井1口。

⑥做好新钻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2)第二步(2014~2015年)

①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②完成近期规划余下的热水井1口,并做好各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提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依据;

③初步建立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初步建成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3)第三步(2016~2018年)

①检查和总结近期开展的监测和热弃水的处理工作;

②完成替换以前报废井1口。

(4)第四步(2019~2020年)

①继续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②做好各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提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依据;

③进一步完善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完善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3.桥口坝片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步骤

(1)第一步(2011~2013年)

①抓紧完善已开发的3口热水井依法开采手续和监测工作,做到证照齐全,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

②尽快建立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管专门机构,制定监管制度和规定,并加强热弃水的处理工作。

③开展新开发区1:5万地热地质调查(详查)工作;

④根据调查成果,按照合理布局,兼顾协调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的原则,完成规划热水井1口。

⑤做好新钻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2)第二步(2014~2015年)

①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②完成近期规划余下的热水井1口,并做好各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提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依据;

③初步建立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初步建成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3)第三步(2016~2020年)

①替换华馨井1口,并做好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②继续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超采和浪费地热资源的现象发生;

③进一步完善娱乐健身、供热、医疗保健、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示范性工程,完善热水井动态自动监测系统和地热资源开发管理模型。

4.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规划的实施方案步骤

(1)第一步(2016~2020年)

主要开展丰盛场背斜和明月峡背斜两翼的地热资源勘察与评价工作;

(1)第二步(2020~2025年)

实施丰盛场背斜西翼2口井,并做好单井的勘查评价工作。

(1)加强地热资源法制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重庆市的矿产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尽快制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制定或完善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把《规划》的实施切实纳入法制的轨道。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采许可审批、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动态监测等内容纳入该管理办法,为规划实施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制定地热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

针对目前地热有偿使用价格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制定地热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按用途和水温综合确定资源补偿费率,按量计费,更科学地体现地热资源价值,促使开发企业节约使用资源。

(3)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管理

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察制度。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采取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规划期末评估等方式,对规划实施进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陈述和分析,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4)健全矿业权预审制度与勘查开发准入制

成立巴南区温泉统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温泉水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要求辖区内的地热水资源勘探、开采、取水行为,必须经区温泉一统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批后方可实施。

建立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行政审批会审制度:地勘单位资质要进行严审,严格地热勘查开发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把好勘查、开采准入关;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应当具备法定条件,经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实现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从经验行政向科学行政的转变,强化行政对矿业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

(5)建立健全地热资源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的前提下,按照地热资源所有权与探矿权、采矿权分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矿业投融资体系。

紧紧抓住重庆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西南经济增长极”、“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区政府要加大公益性地热地质调查评价资金投入,同时在“温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土地开发、项目管理、税收征收、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优惠,并落到实处。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打造“二方四泉”的项目和地热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鼓励商业性地热资源开发的投入,定期发布“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和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信息,引导、优化商业性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方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遵循价值、价格规律,公平竞争,有偿、有限期使用,努力实现以行政方式为主向以市场方式为主配置地热资源的转变。大力发展地热资源储量评审、资产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勘查单位和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专项资金,专项配套支持有利于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

(6)建立规划公众参与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及大众监督制度。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论证会等形式,拓宽大众参与规划管理的途径,充分吸纳大众意见,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公示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和各级规划,主动接受大众的监督,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为大众参与规划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7)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强化地热资源国有观念和有偿使用观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联动经济的氛围。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宣传工具,加强对地热行情的宣传,普及地热资源常识,在全民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舆论监督,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主题词:旅游 资源 规划 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3日印发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