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自治区商务厅关于2016年1-3月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的通报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桂商运发〔2016〕11号
2016年1-3月,全区消费品市场开局良好,稳中有升,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04.2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排位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8位。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分消费地域看,乡村消费增速继续领先城镇消费
1-3月,城镇、乡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15亿元和1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4%。在农村市场更新换代消费需求带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政策作用下,农村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乡村增速高于城镇0.6个百分点。
(二)限上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呈稳步上升态势
受稳增长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和刺激,1-3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比1-2月增速高2.9个百分点,比2015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持续好转,对消费的拉动不断增强。
(三)分商品类别看,大部分商品销售实现增长
1-3月,限上21大类商品销售中,15类商品销售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速较快的是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中西医药类、通讯器材类和家具类,同比分别增长39.4%、22%、19%和15%。石油及制品类、饮料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销售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负增长商品大类范围不断缩小。销售下降的六大类商品分别是服装鞋帽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煤炭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降幅最大的是金银珠宝类,降幅达11.9%。
(四)餐饮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餐饮业转型初见成效
1-3月,全区餐饮收入实现151.5亿元,同比增长10.3%;商品零售实现1452.7亿元,同比增长9.9%,餐饮收入增速继续领先于商品零售。据对全区20家餐饮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部分高端餐饮企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好友缘饭店同比增长23.9%,好有缘国宴增长25.5%,南宁凯逸轩餐饮公司增长31.2%,高端餐饮企业转型初显成效。
(五)网络零售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相比传统渠道消费的不温不火,网络消费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3月全区网民通过网上实现实物商品零售额171亿元,同比增长26%,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电子商务依然是消费者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
(六)成品油销售一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1-3月,全区成品油零售量194.984万吨,同比增长5.18%,其中汽油零售量94.6万吨,同比增加16.95%;柴油零售量100.4万吨,同比减少3.92%。同时,93#汽油、0#柴油零售价格降幅收窄,降幅分别为8.5%和9.5%。汽油消费量的增加克服了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1-3月全区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1.6亿元,同比增长2.2%,摆脱2015年持续下滑的态势,实现正增长。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构中权重较大的板块,石油及制品消费的增长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影响极大。
(七)汽车销售稳步增长,增量以中端车为主
受我区公车改革等因素影响,春节后私家车需求持续旺盛,1-3月汽车累计销售10.1万辆,限上企业汽车零售额达160.9亿元,同比增长7.64%,新的增量集中在1.6紧凑车型和SUV车型的丰田、本田、日产和一汽大众等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2016年一季度指标数据稳中向好,但具体分析全区消费市场,传统消费需求疲软,缺少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消费供给不足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区外消费总额突破1000亿元,相当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8%,消费潜力巨大。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想找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渠道和好的方式来消费。目前广西消费品供给存在质量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特别是在家居用品、汽车、食品深加工、电子信息产品、高尚文化娱乐、高端生活服务等产业发展与全国有很大差距,因此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即我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智能、绿色、健康、品质、个性消费与消费品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全区消费市场发展不均衡
1-3月,全区14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区水平的有桂林、北海等8个市,南宁市持平,河池、来宾等5个市的增速低于全区水平。全区主要消费地区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速较慢的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薄弱地区,还需要进一步深挖潜力,激活消费市场。
(三)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困难基本面没有改变。虽然限上增速有所加快,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传导、水电、铺租和人工等成本提高及网络消费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困难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我区传统零售企业增长乏力。1-3月,在广西1641家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中,有410家企业零售额同比出现下降,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数的25%。
(四)居民收入增长不足制约消费增长。2015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同比增长9%,我区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整体消费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2016年稳增长促消费工作措施
(一)加快出台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6号),加快制定和实施《广西消费品培育升级专项行动》、《广西商贸流通业跨越行动计划(2016-2018)》,在加快推进流通业转型升级、完善流通网络规划建设、培育企业做强做大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推动我区内贸流通业提质升级,更好地服务消费,促进消费。
(二)深入实施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一是继续抓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型特色专业市场、商贸物流、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我区服务业大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标准化和冷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提升物流配送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助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出台我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深入实施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的流通设施是广西产品迅速运达核心市场的保障。一是积极协调,推动从广西到北方市场的“百色一号”五定班列尽快稳定开行。二是统筹开展“智慧农贸”市场改造试点,提高农贸市场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推进广西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好用足国家专项支持资金,不断完善跨区域农产品流通环境。
(四)继续开展“百店大促销”活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138家以上限额以上大型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针对重大节庆活动、重点商品销售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重点抓好汽车、成品油等重点商品促销,对参与活动企业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做到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营造促消费良好氛围。
(五)支持地方打造大型促消费活动品牌。支持南宁欢乐消费季、柳州消费购物节、玉林岭南都会消费购物节、梧州宝石节等43项地方组织开展的规模大、有特点、综合性强、效果明显的大型综合大促销活动,组织各类商家联动促销,打造地方特色促消费活动品牌,掀起当地居民购物消费热潮。
(六)推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小上限”。利用自治区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专项资金,支持300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为限额以上企业,提高限额以上企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
(七)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根据商务部的安排,2016年4月1日-5月5日期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消费促进月活动,组织企业集中开展各种有效促消费活动,参加活动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不少于1000家,拉动消费100亿元以上。
(八)深入开展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努力打造互联网+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升级版,抓好“五大核心”工作:核心网站、核心渠道、核心市场、核心企业、核心品牌,力争打造1个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营销网站,筑牢华北、华东、西北、东北4大核心市场,拓展5大销售核心渠道,培植10个核心龙头企业,塑造30个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增强地方和部门参与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区市联动、部门联动、行业联动、企业联动共推广西特产行销全国。
(九)深入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申报设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南宁市跨境电商试点建设,推动南宁跨境电子商务O2O体验中心建设发展。加快广西商务云平台、二维码(广西)中心等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防伪溯源在商贸流通中的应用。加快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建设,用标准化模式推进广西农村电商发展。推动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十)深入实施商务品牌建设行动。品牌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内贸流通品牌建设工作,继续认定一批自治区服务品牌,评定一批广西内贸流通品牌,对广西老字号、十佳零售企业、特色商业街、广西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和商贸物流园、骨干批发市场等给予支持,持续提升我区流通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