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县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重庆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6-04-15 10:30:31  评论()

文件名称:[重庆]璧山县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文件编号:渝文备〔2015〕650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文备〔2015〕650号

璧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璧山府办发〔2012〕83号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县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着力保供给促增收的意见》(渝府发〔2012〕1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服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完成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对接,使之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推行专家大院、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引导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业基层站所创办农业服务型企业;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大力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支农;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确保县有示范园、镇街有示范片、行政村有示范点,每个村有1名蹲点技术员和2─3个示范户;以高产创建为平台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高产创建示范区新品种供种率、新技术到田率、新模式普及率达到100%。

(二)强化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广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分类定期培训,所有农技推广人员每年培训1次以上;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重点培训一批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3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引导5000名返乡农民工顺利就业,全面消除农村零转移家庭。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村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重点开展适应丘陵山区农业需求的农机具推广;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机械化“一条龙”代耕服务,农业机械化率达到42%;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和信息示范村建设,精心打造“12316”、“12396”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做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平台。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发展都市农业。依托重庆都市区和成渝经济区,立足县域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的生产功能,提升农业的生态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活休闲功能,构建集生产、生态和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着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及设施农业、园艺农业,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贸易服务、农业科普教育等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油生产补贴,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力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抓好大春、小春、晚秋粮油生产。

(三)抓好主导产业。抓紧建设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投入建设资金2.7亿元,建设5000亩璧北蔬菜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建100亩以上示范片10个;实施4000亩土地综合整治,建设1000米蔬菜观光长廊,400亩蔬菜钢架大棚和2个蔬菜产后商品化处理场;建设1000亩节水灌溉设施;建成蔬菜育苗中心和蔬菜展示大棚;初步完成核心区循环道路的建设和七塘镇场口经杨家桥至“双塘路”的改造硬化;实施农房风貌改造2000户;完成“大塘路”和“双塘路”两侧、高山坡四周以及璧北河沿岸绿化;完成璧北蔬菜基地面积6万亩(含复种)规模。抓紧建设重庆万亩葡萄风情园。争取国家和地方部门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葡萄风情园建设,新修沟带路2000米,生产便道3000米,硬化公路10.6公里,整治山坪塘11口,石河堰12处,溪河4500米;全年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在核心区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新建种苗区200亩、避雨栽培区300亩、种植体验区200亩、精品采摘区200亩,葡萄文化长廊2.5公里;积极筹办第四届葡萄文化节,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力争将重庆万亩葡萄风情园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区。抓紧建设禽兔标准化养殖场。探索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做好全县畜禽养殖总体规划,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对养殖户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引导建立规范化养殖场。抓紧建设璧南十万亩苗木基地。全面推进6.9万亩森林工程建设,新增苗木基地面积1.3万亩,建成2个速丰林示范片;积极引导和扶持苗木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升苗木基地档次;按照区域性苗木交易市场标准启动建设苗木大道,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

(四)培育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渔业,实施“池塘吨鱼万元集成技术推广”、“吨鱼万元生态养殖示范片建设”项目,推广池塘“鱼菜共生”高效生态养殖技术2000亩;全县引进以优质鲫鱼为主的名特优新水产苗种8000万尾以上,普通鱼苗种5000万尾以上,规模化人工繁育泥鳅苗种8000万尾以上;培育壮大广普脐橙、正兴蜜柚、七塘血橙、三合茶叶等其它特色产业,实现“一镇一品”的产业特色。

(五)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以“县级配送中心+场镇超市+村社便民店”为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规范化镇街农贸市场全覆盖;抓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超对接”。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50公里,新建村社便道200公里。

(二)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地治理1.61万亩;完成盐井河水库、柯家桥水库改扩建工程;完成2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7个小农水项目建设,整治修复渠道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积3000亩;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镇和示范片建设;新建农民新村27个、“巴渝新居”2500户,消除农村所有D级危房。

四、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基层监管机构、监管队伍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加快生猪、蔬菜、乳业三条安全链建设,切实加强全程监管,高密度开展检验检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三品一标”发展,新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

(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发展联合社;按照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范办社、以农为主的原则,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资本注入、项目补助、农业保险、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方式,在城镇近郊农村以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股为重点,其它地区以多要素入股为重点,发展、改造和规范一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三)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增加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农村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鼓励开展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实现涉农商品猪保险全覆盖;依托兴农担保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融资担保机构,成立县农业融资公司,完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配套政策,扩大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规模;探索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和转户居民退出房屋交易试点,扩大宅基地复垦和“地票”交易规模,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

(四)努力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全面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居民住房所有权颁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健全流转服务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000亩,流转率达45%,集中规模经营度达32.6%以上。

(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农民转户进城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制定完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补偿办法,确保“五大保障一步到位”,让转户进城农民进退有路。

五、切实改善农村民生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持续支持已脱贫贫困村的稳定发展,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多、促农增收大”的产业开发项目。

(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完成3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0个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3所镇街小学、幼儿园规范化改造;减免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学费,为30%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提高贫困学生“爱心午餐”补助标准,对5200名农村留学儿童进行“1+1”亲情帮扶;完成璧城、璧泉、来凤3个街道文化中心建设,新建3个镇街文体中心广场和17个达标社区文化室,新增文化中心户200户;新建农体工程27个、全民健身路径15条;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标准,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双联动”机制;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0%。

六、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三农”发展的合力。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璧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4月27日印

                (共印140份)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