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关于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的通知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重庆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6-04-13 16:25:19  评论()

文件名称:[重庆]关于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的通知

文件编号:渝文备〔2015〕2492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文备〔2015〕2492号

关于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的通知

渝人社发〔2011〕18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合理匹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请定期提供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的通知》(人力社保厅函〔2011〕18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动态监测工作,对及时掌握全市及本辖区内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调控人力资源,帮助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县(自治县)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掌握本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企业用工情况的变化,为单位用工和劳动者就业提供便捷服务,为全市分析判断人力资源供求形势和企业用工结构趋势提供可靠信息。

二、实行分类监测,切实监测到位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监测点。着重监测本辖区内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详见附件一),准确掌握可提供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外出务工和返乡农民工的情况;监测本辖区内市级企业、本级企业及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分析掌握企业员工总量、需求数量和岗位空缺的行业、岗位工种情况,切实掌握各行业各类企业用工规律。

三、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工作机制

(一)明确监测工作责任

各区县(自治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职人员,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二)建立定期报送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要准确提供各项监测数据,及时报送“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附件二)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表(月报)”(附件三),每月20-25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报送市就业局。

市就业局联系人:杨政

联系电话:023-67510722、传真023-67512100

附件: 一、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样本)

三、企业用工情况监测表(月报)。

重庆市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一:

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

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请定期提供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企业用工情况的通知》(人社厅函〔2011〕180号)文件和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对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我市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和企业用工结构情况,预测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的影响,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具体作法

(一)按照重点监测、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以区县(自治县)就业局为单位,重点监测本地区的市级重点产业企业、本级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填报“企业用工情况监测表”(见附件1)和本地区“人力(人才)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报表”(见附件2)以及“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结构统计表”(见附件3)。

根据我市行业分布及产业结构特点,按“一圈两翼”划分,各区县(自治县)对辖区内市级重点产业企业,重点和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监测。

一小时经济圈的区县:主要对重点信息产业企业、汽摩、机械制造、化工、饮食、商业服务业、高新科技、本级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

渝东北的区县:主要对市级、本级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

渝东南的区县(自治县):主要对市级、本级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

(二)分类监测

各区县(自治县)要对当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需求量较大且供求缺口较大的行业和职业,供求情况的对比分析。

各区县(自治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要采取定期上门走访、发放用工调查表、电话访问、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辖区内可提供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以及就业意愿。

各区县(自治县)就业局要对辖区内的市级重点企业、支柱产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员工总量、缺工量、缺工企业数量、缺工行业情况、缺工岗位工种情况认真分析,同时还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和变化情况。

各区县(自治县)就业局将收集的用工信息要及时进行甄别,对发布虚假招工内容的广告及其他虚假信息、向求职者收取费用、以招聘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用人单位,终止发布其用工信息,并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三)建立基础数据档案。各区县(自治县)就业局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情况台帐;对监测的企业要建立基础数据台帐掌握企业用工情况。

(四)建立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分析报告。各区县(自治县)要根据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和监测企业用工情况,按月上报“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样本)”(见附件二)。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2011年8月30日-9月31日)。按照人力社保部和市人力社保局的统一指示,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二)安排部署监测工作(2011年10月)。市人力社保局召开专门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

(三)具体实施监测工作阶段(2011年11月1日起)。各区县(自治县)每月的20-25日内上报数据和分析报告,市就业局于次月5日前将全市“分析报告”上报人力社保部。

四、工作职责

(一)市级工作层面:由市就业局牵头,市人力社保局市场处、劳务处、人才交流中心紧密配合。市就业局监测情况汇总,形成全市的“分析报告”上报人力社保部。

(二)区县工作层面: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落实具体统计人员,具体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用工情况的监测。重点是对监测企业的用工情况。

附件二:

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样本)

**区县(自治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本月本地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所用数据,采集于**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成员单位供求信息数据库。

一、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情况及主要特征

本月,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几)家,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需求**人,劳动力供给**人,求人倍率(多少)。(见表1)

表1 供求总体人数

本期有效数

需求人数

与上月相比需求变化

求职人数

与上月相比求职变化

求人倍率

与上月相比求人倍率变化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需求情况

从各行业需求情况看,(某行业)用工需求量大,分别位居第一、二、三位,上述三个行业劳动力需求占需求总量的**%。(见表2)

(一)**行业需求**人,占需求总量的**%。

(二)**行业需求**人,占需求总量的**%。

(三)**行业需求**人,占需求总量的**%。

表2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名称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月相比需求变化(%)

1

农、林、牧、渔业

2

采掘业

3

制造业

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

建筑业

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

批发和零售业

9

住宿和餐饮业

10

金融业

11

房地产业

12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1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

教育

1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20

国际组织

合 计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看,企业是用人需求的绝对主体,共需(多少)人,占需求总量的**%。从企业性质看,(某企业,列举需求比重占前3位企业)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分别需求(多少)人、(多少)人和(多少)人,占需求总量的**%、**%和**%。(分别对应前面的企业)(见表3)

表3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月相比需球变化(%)

企业

内资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个体经营

事业

机关

其他

合 计

四、各类职业供求状况

(一)按职业分组的供求对比情况

从职业分组的供求对比情况可看出,供需双方主要集中在(按表4的职业分类列举比重占前2位的职业)大类,其需求比重分别为**%、**%,求职比重则分别为**%、**%。(分别对应前面的企业)(见表4)

表4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 业 类 别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求人倍率

1

单位负责人

2

专业技术人员

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

商业和服务人员

5

农林牧副渔及水利水产人员

6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7

其他

8

无要求

合 计

(二)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的供求对比情况

本地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于求职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职业分别为:(按表5举例的职业行分,列举比重占前3位的职业)。而(比重占第一的职业)需求**人,求职**人,缺口**人,求人倍率**,成为需求大于求职最不平衡的职业。(见表5)

表5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个职业

职 业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

举例:体力工人

2

服务员

3

机动车驾驶员

4

5

6

7

8

9

10

五、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按劳动力供给类别分组情况看,(按表6的求职人员分类,比重占前2位的人员类别)是我市登记求职的主体,占登记求职总量的**%(两个求职人员类别一起占的比重)。其中:(求职比重占第一的人员类别)人员**人,占登记求职总量的**%;**人员**人,占登记求职总量的**%。(见表6)

表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人)

所占比重(%)

与上月相比求职变化(%)

1

新成长失业青年

2

就业转失业人员

3

在业人员

4

下岗职工

5

本市农村人员

6

外埠人员

7

合计

\

\

六、指导价格

本地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量较大的职业是(按表7的职业分类,列举用工量较大的前4各职业),分别需求**人、**人、**人,工资波动范围(见表7)

表7各职业工资价格指导表

职业

求职人(人)

所占比重(%)

工资范围

1

举例:体力工人

2

机动车驾驶员

3

4

5

合计

\

附件三

企业用工情况监测表(月报)

填报单位: 年 月 单位:人、户

项目

企业

户数

员工

总数

企业所属行业划分

缺工岗位数量

信息

产业

制造

行业

商业、娱乐、餐饮、住宿、销售等服务行业

房地

行业

交通运输仓储

采掘

行业

建筑

行业

其他

小计

管理

人员

技术

人员

普通

工人

辅助

人员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合计

3

中央在渝企业

4

市级企业

5

区县级企业

6

其他企业

单位负责人签章: 科室负责人: 填表人签章: 联系电话:

备注:1、本表由区县(自治县)就业局填写

2、企业所属行业划分一栏填写所属行业

3、其他企业含工业园区企业

4、本表每月20-25日报送

5、电子邮件:jyjsck67510722@163.com

6、联系电话:023-67510722、传真023-67512100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