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商务厅关于2015年1-12月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的通报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商务部  法律法规网 2016-02-22 14:50:09  评论()

文件名称:自治区商务厅关于2015年1-12月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的通报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2015年,我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增长,1-12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增速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8位。

一、消费品市场特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走势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从整体趋势看,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1-6月累计增长9.0%,1-9月累计增长9.2%,1-12月累计增长10%,消费市场呈现不断回暖的态势。

(二)从区域结构看,南柳桂等重点消费地区拉动作用明显

1-12月,全区重点消费城市集体发力,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百色等8个城市的增速超过全区平均增速,有效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其中梧州市增速达到11.16%,为全区最高。

(三)从城乡市场看,农村消费增速继续领先城镇消费

全年城镇、乡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600.3亿元和7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8%。在农村市场更新换代消费需求带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政策作用下,农村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乡村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

(四)电子商务持续火热,消费增长远远超过传统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1-12月全区网民通过网上实现实物商品零售额685亿元,占到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同比增长37%,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网络消费成为引领我区商品消费的重要方式。

(五)汽车销售提速明显,增量以中端车为主

受我区公车改革政策等因素影响,汽车销售明显提升,据统计,1-12月汽车累计销售34.2万辆,同比增长10.7%,新的增量集中在1.6排量左右的丰田、本田、日产和一汽大众等品牌的中低级车型。仅12月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就达83.1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年限上企业汽车零售额达574.4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三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

(六)餐饮业呈现“冰火两重天”,中低档大众消费成主流。

全区餐饮收入600.5亿元,同比增长10%,据对全区19家餐饮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以大众消费为主的中低档大众餐饮成为消费主流,其中桂林市金龙寨饮业有限公司同比增长达21.9%,桂林市好吃堡饮业有限公司24.8%,防城港市天益酒店有限公司26.4%。反之,销售下降企业主要以中高档消费为主,如南宁好友缘同比下降5.7%。

(七)电子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家电销售增长平稳

电子产品依然是市场热销品之一,据商务监测数据显示,1-12月电子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6.8%;家用电器销售同比增长9.8%。其中,空调同比增长8.7%,洗衣机同比增长6.9%。从企业看,转型电商业务较快的家电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如广西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朝阳店和桂林苏宁云商公司,同比增长29.9%和13.9%。相反维持传统营销方式的家电企业有不同程度下降,个别企业降幅高达50.2%,家电企业经营呈现冰火两重天。

(八)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

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显示,1-12月,全区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出现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其中:粮食、蛋类和蔬菜价格平稳,禽类、猪肉、食用油、水产品价格震荡平稳运行,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的是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在27.36-31.35元/公斤区间运行,猪肉价格1-7月比较平稳,都低于30元/公斤,8-12月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价格基本高于30元/公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经济整体下行影响,2015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增速,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消费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区外消费总额突破1000亿元,相当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8%,消费潜力其实是巨大的,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想找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渠道和好的方式来消费。目前,广西消费品供给存在质量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特别是在家居用品、汽车、食品深加工、电子信息产品、高尚文化娱乐、高端生活服务等产业发展与全国有很大差距,因此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即我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智能、绿色、健康、品质、个性消费与消费品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超三成零售企业销售出现负增长。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传导、水电、铺租和人工等成本提高及网络消费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区零售企业增长乏力,较往年增幅明显回落。全年在广西1538家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中,有493家企业零售额同比出现下降,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数的32%。

(三)成品油销售量价齐跌,支撑力度明显减弱。受2015年成品油价格12次下调影响,93#汽油、0#柴油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18.6%和19.3%。全年成品油零售量786万吨,比去年减少2.9万吨,其中汽油零售量329.7万吨,同比增加6.8%,柴油零售量456.3万吨,同比减少5%。受量价齐跌的影响,1-12月全区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94.6亿元,同比下降了3%。

(四)百货、超市销售不理想,中心城市销售增长低于其他地区。从71家全区重点监测百货和超市的数据看,销售保持增长的有46家,销售下降的企业25家,降幅最高的达38%。从业态看,综合百货类企业销售增幅不如超市类企业;从地区看,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百货、超市企业销售增长不如其他城市,增长较快的集中在县城一级。

三、2016年稳增长促消费工作措施

2016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突出“稳市场、扩消费”工作主线,针对我区市场运行和居民消费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努力扩大消费规模,不断改善消费结构,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实施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是补齐广西经济短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一是继续抓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型特色专业市场、商贸物流、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我区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标准化和冷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仓储配送中心建设,落实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计划,提升物流配送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助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出台我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深入实施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的流通设施是广西产品迅速运达核心市场的保障。一是积极协调,推动从广西到北方市场的“百色一号”五定班列尽快稳定开行。二是统筹开展“智慧农贸”市场改造试点,提高农贸市场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推进广西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好用足国家专项支持资金,不断完善跨区域农产品流通环境。

(三)深入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进一步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强化电商基础,推动电商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积极申报设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南宁市跨境电商试点建设,推动南宁跨境电子商务O2O体验中心建设发展。二是加快广西商务云平台、二维码(广西)中心等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防伪溯源在商贸流通中的应用,进一步夯实广西电商基础设施。三是加快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建设,用标准化模式推进广西农村电商发展。四是推动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五是建设电商创客空间和孵化基地,开展电商创业大赛、电商培训八桂行,营造电商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四)深入开展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建立广西特产行销全国(上海)展示展销中心,打造成广西特产开拓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展示销售、洽谈签约、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持续举办广西特产系列展销推广活动,支持各地市走出去开展规模大、产品多、形式新、效果好的展销、推介、宣传活动。搭建广西特产产销对接平台,举办广西特产产销对接活动,积极打造“互联网+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创新平台模式和行销模式,开展产销对接合作,推动广西特产规模进驻大型超市、连锁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打造广西特产品牌,支持大型名优特生产经销企业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培育一批广西最具代表性的特产品牌。开展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推动多方形成合力共推广特产开拓全国市场。

(五)积极开展“百店大促销”活动。支持限上的大型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针对重大节庆、重要商品销售旺季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做到“月月有促销、店店有特点、节节有活动”,推动限额以上企业加大促销力度,充分发挥限上企业促销对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支持地方打造大型促消费活动品牌,重点支持南宁欢乐消费季、柳州消费购物节、玉林岭南都会消费购物节、梧州宝石节、钦州蚝情节等规模大、有特点、综合性强、效果明显的大型综合大促销活动,组织各类商家联动促销,打造地方特色促消费活动品牌。

(六)深入实施商务品牌建设行动。品牌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是深入推进内贸流通品牌建设工作,继续认定一批自治区服务品牌,评定一批广西内贸流通品牌,对广西老字号、十佳零售企业、特色商业街、广西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和商贸物流园、骨干批发市场等给予支持,持续提升我区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继续推进“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行动计划,强化外贸自主品牌扶持措施,利用境内外展会、进出口促进平台等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合作提高品牌商品出口便利化水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利用各类外贸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是建成数据较为完整、规范的广西商贸流通和对外经贸领域信用数据库,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和品牌建设环境。

(七)积极培育“小上限”。积极开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工作,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构,不断增强限上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16年计划培育和新增300家限额以上企业,对每个首次纳入限上入库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