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近期公布人口数据 出生人口逐步减少

作者:佚名 来源:原创 2019-01-11 08:44:16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出生率呈现负增长,出生人口将大幅度地减少。2018年出口的地方人口出生率陆续出炉,一起来看具体报道!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尽管官方尚未正式...

法律法规网消息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出生率呈现负增长,出生人口将大幅度地减少。2018年出口的地方人口出生率陆续出炉,一起来看具体报道!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公布2018年全国人口出生数据,但近期关于“出生人口大跌”的议论始终不绝于耳。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的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今日(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人口出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家卫健委一直持续监测人口数据,将于近期发布2018全年人口数据,并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社科院预测人口负增长提前到来

2018年是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三年,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2015年,曾有专家预测,全面开放二孩后会造成“婴儿潮”现象,并建议做好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准备。但时隔三年,曾经预测的新生儿呈井喷式上涨的景象并未如期而至。

2016年,受刚刚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出生人口达1786万人,同比增长了7.9%,增速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2017年,根据原国家卫计委预测,我国新生儿数量应该在2023万人左右,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相比2016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的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上述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对于生育率转变非常迅速的中国而言,如果低生育率不能很快得到扭转,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势必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

地方出生率数据陆续出炉 总体呈下降趋势

尽管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统计局尚未正式公布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但近期各地数字陆续出炉,从已经公布的情况看,整体出生人数下降明显,特别是二孩。

青岛市在去年12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18年1~11月份,全市户籍出生81112人,同比减少21737人,减少21.1%。其中一孩减少8.8%;二孩出生减少29.0%。预计2018年户籍人口出生在9万人左右,比上一年户籍人口出生11.57万数字下降22.2%.

无独有偶,同为副省级城市的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在去年发布的2018年户籍人口出生预报书中预测,2018年宁波市户籍人口出生数为4.4万人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0.9万人左右,降幅为16.98% 。

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出生率的下降与全市育龄妇女(15-49周岁)持续减少有关,特别是70后、80后的妇女退出生育旺盛期,90后成为生育主力,参与生育人数逐年减少,加之全面两孩政策累积势能释放逐渐趋缓,2018年人口出生同比出现较明显下降。根据育龄妇女结构和群众生育意愿综合推算,预计随着青岛市两孩生育逐步进入常态,今后每年出生人数将在8-10万人,高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水平。

专家:提高生育率 需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在1500—1800万人次之间,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在加大。”对于2018年人口变化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副教授陶涛指出,出生人口的规模受到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2011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达到顶峰,之后则呈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

此外,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结婚情况、婚育的推迟也是影响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

她还指出,近三年以来,平均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

据陶涛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等等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

“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陶涛告诉记者。

此外,陶涛还指出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她建议应加快建立构建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专家:中国人口出生量急剧下降,与乾隆年间持平

对于中国的人口而言,21世纪上半叶发生的最大的人口事件莫过于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因此业内预计计划生育可能于年内全面放开。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 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但人口学家易富贤则要悲观的多,他指出在2018年,中国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

生育率下降带来的问题是老龄化社会和人口总规模的下降,与之相伴的是经济衰退,这是任何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出生人口数量低于乾隆年间

中国人口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增长,但近几年增长刹车,甚至有些专家预计倒车。

官方预计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在1500万以下,人口生育率在1.6左右,但易富贤认为2018年生育率只有1.05左右,只出生940-1030万人。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发布报告《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对全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中表示,中国总和生育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最悲观的估计认为我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只有1.1-1.2左右,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一预测与易富贤的观点相近。

第一轮婴儿潮出现在1950年至1958年,出生人口年均2100万,峰值接近2300万(1954年),出生率基本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平均5.3。第二轮婴儿潮出现在1962年至1975年,出生人口年均2628万,峰值超过3000万(1963年)。第三轮婴儿潮出现在1981年至1991年,出生人口年均2260万,峰值2550万(1987年),总和生育率平均2.3。之后,出生人口逐渐降至2003年的约1600万,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4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应在2010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2010年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18,修正后仅1.5。

不过人口学家易富贤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字。中国人口在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突破3亿,1949年增至5.4亿。1949年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6.0以上,出生率为36‰,出生约1930万人。1950年之前,属于传统农业社会,生育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出生率应该与1949年类似,那么清朝中期的1790年,出生人口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2018年生育率只有1.05左右,只出生940-1030万人,只是1949年的一半,这是清朝中期以来最低的出生人数。

我们很难想象,现在有13亿人口基数出生人口数量竟然只能和乾隆时代持平。

易富贤认为如果今后的生育率稳定在1.05,那么2050年、2100年总人口分别降至11.50亿、4.54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分别降至12.6%、5.1%,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80年后中国人口低于解放时。

与此相关的是生育率的问题,易富贤指出乾隆时代的生育率为6,即一对夫妇在育龄期平均要生6个孩子,所以中国人口一直在扩大,战乱也没能阻碍人口的增长,而让人口降低的原因竟然是现在的经济发展,而现在只生1.2个孩子。这意味着人口将越来越少。

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专家何亚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以及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低迷等原因,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将会持续减少,因此,限制生育的主要理由已不存在,到2019年3月底之前,各地的计划生育部门将被陆续撤销。2019年的生育政策大概率会放开。

老龄化加剧

未来,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和公园下象棋的大爷们,他们可能会延迟退休,尤其是还在上班的60后一代,他们需要继续工作。

生育率下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龄化的问题。

绿皮书提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平均每年净增746万。在此期间,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将全部进入老年。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的过程。按照联合国的界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7%,就可以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一般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日本,日本老龄人口迅速增加,1970年就迈进了联合国界定的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规模日渐壮大,从1970年的729.1万人增至2017年的341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也在近半个世纪里升至27.05%,其老龄化速度要明显快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而今,每100个日本人里面,就有27个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快速上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世界前所未有,中国198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4.9%,2001年占比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占比达11.4%,我们预计中国将用约22年、即于2023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0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达30.0%,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6亿,预计到2050将达3.9亿,届时约每3.3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1970年至1994年);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德国用了36年(1972年至2008年),日本用了21年(1995年至2006年)。中国是33年。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经济发展的活力正在下降。绿皮书课题组解释称,从理论逻辑上看,长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势必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当,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

面对这一局面,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绿皮书指出,上述政策实施后,已经显现出生育率对新生育政策的积极反应。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分析表明,2016年二孩出生数量大幅上升,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在全部出生婴儿中,二孩的比例明显提高,并且超过了50%。

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

在生育率下降、老龄化趋势 越来越严重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大幅减少。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曾经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后,劳动力供给发生了重大变化。

绿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总共减少了578万。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陆续超出劳动年龄,劳动年龄人口还将会加速减少。联合国预测结果也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持续加速减少,预计到2050年将减少2亿人。

“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认为,即使2019年政府有望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但不改劳动力下降的整体趋势,未来30年适龄劳动力将下降1.5亿以上。

此前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现在这一模式遭遇挑战,中国将面临发展模式换轨的问题。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除了人口红利消失以外,中国还面临“未富先老”困局。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庞大且年轻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市场,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62年至1975年第二轮婴儿潮人口是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主力,生产和储蓄多,消费少,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储蓄超过投资部分产生贸易顺差,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升级,经济潜在增长率较高。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随着这些人变老,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和人口总抚养比均在2010年迎来拐点,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贸易顺差收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中国将逐渐成为世界上养老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力。养老金体系的实质是一种收入的代际再分配,即把今天劳动人口交的养老保费支付给退休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加速,老人比例增加、劳动者比例下降,养老体系不可持续,出路是要么减少老人福利,要么延迟退休。

易富贤认为,如果长此以往,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经济活力也将不断减弱,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发生历史性改变。

新闻链接——

2019年出生人口或比去年减少200多万? 卫健委回应

据新京报报道,针对有专家预测“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的说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今日在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去年全年人口数据近期将由相关部门正式发布,国家卫健委一直持续监测人口数据,今后将加强监测和研究,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18年人口数据,有研究机构、专家预测,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将出现明显降幅,新生儿数量或跌破1500万,较2017年减少200万。

在今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宋树立对此回应说,已注意到相关报道,国家卫健委一直在对人口数据持续监测,具体数据有关部门近期会公布。

她同时指出,生育问题影响因素较多,例如育龄妇女规模、婚育年龄、经济社会因素等,是多方面的,“这两年我们看到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