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化”民政建设提升民政发展质量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湖南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人...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湖南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民政建设。今年年中开展的第三方评估结果表明,“五化”民政建设是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是提高民政发展质量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的可靠路径。
进一步清晰了民政发展方向。“五化”民政建设让市县区民政部门在宏观方向、具体目标和实际操作上有了明确清晰的方向。在宏观方向上,民政事业朝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各项民政业务不仅按照“五化”要求谋划和推进,而且各级民政机关的内部管理也按照五化要求谋划和推进,并实现“五化”的同步融合发展。在具体目标上,对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效果提出具体要求。建设条件要求在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实民政保障工作,建设内容要求在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同步发展方面推进民政改革创新,建设效果要求在群众满意、工作到位、反响良好方面做优民政社会形象。在实际操作中,市县民政部门对照评估指标,结合自身实际,补短板、强弱项,确定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使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措施更加有力,发展干劲更加十足。
进一步提升了民政工作地位。“五化”民政建设评估指标涵盖32大项、108小项,涉及民政工作方方面面,地方党委政府不仅全面知晓了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要求,且全面认识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重视支持民政工作。一是民政工作地位更加凸显。各地将民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有的地方将“五化”民政建设纳入重点改革事项,有的地方纳入绩效考核,有的地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是民政工作领导更加有力。各地建立了党委政府研究民政工作机制和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等专项领导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五化”民政建设领导小组,有的地方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的地方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还有的地方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组成领导小组共同推动。三是民政工作推动更加有效。各市县制订实施方案,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到年度、到项目、到部门、到乡镇,纳入工作督察和领导联点指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调度,按照“责任清单制”予以推进,采取“销号制”定期督办,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民政能力。民政工作落实在基层,基层民政能力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着眼于提高基层民政能力,“五化”民政建设从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各地民政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汇报,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一是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地多方筹集资金,着力加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救助站、婚姻登记机构、殡仪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优抚设施等9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民政设施项目落实落地,有的已投入使用,有的已破土动工。特别是通过五化民政建设,有的县市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二是人员配备得到充实。各县市区采取统筹调配、择优安置、社会招考等方式,配齐配强民政工作人员。大部分乡镇(街道)按照“每万人配备1名民政干部”的标准配备了民政工作人员,村(社区)都配有专职民政专干。有的县市区将民政局二级机构升格为副科级单位,有的县市区将乡镇街道的民政服务所转隶由民政局直管,有的县市区选配学历高、能力强的干部到民政岗位,基层民政人员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三是民政资金得到保障。各县市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民政投入,尽力安排民政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民政工作优先研究、民政项目优先支持、民政资金优先解决”。
进一步提升了民政发展质量。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化”民政切实推动了全省民政系统的改革创新。一是人本化基础不断夯实。各地着力加强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福利等工作,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大幅上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显著提高,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实现全覆盖,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普遍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功能逐步发挥,民政的人性化关怀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二是法治化建设不断推进。各地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发放普法资料、开展大型宣讲等方式扩大民政法律普及度,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提升规范性文件质量,切实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养老、殡葬等领域的执法,紧紧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氛围逐渐形成。三是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各地加强民政领域国家标准的学习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养老机构、儿童福利、社区建设、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救助管理等基层服务窗口单位的法定标准,对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许可等每项民政业务的审批服务流程予以细化和规范,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民政管理服务基本做到了程序规范、流程科学、责任到人,在标准化、规范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四是信息化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坚持“互联网+民政”理念,推动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向乡镇推广,安全可控、简单实用、便民利民的民政信息化服务基本成形,民政工作效能大力提升。五是社会化领域不断拓展。各地大力加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全面启动社会工作站建设,普遍建立基层老年协会,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领域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广泛汇聚各方资源助推民政发展的机制逐渐形成。
下一步,湖南将着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五化”导向。“五化”民政建设是全省民政系统在客观研判民政发展态势、协同探索出的一条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几年将以“五化”民政建设统揽民政改革发展,制定“五化”总体纲要、专项方案和评估指标,让群众获得真正的实惠,真正体现“五化”民政的“指挥棒”地位、“规划图”指向、“幸福树”功能。
二是进一步完善“五化”思路。全面分析过去一年多来“五化”民政建设的成绩和不足,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五化”民政建设亮点,真正地打造标杆、树立样板,要由“点”到“线”,再到“网”,从“有”到“优”,加强系统建设、完善软件。
三是进一步健全“五化”措施。要以守正笃实、踏石留痕、久久为功的态度推进,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机制、部门合作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内部责任机制。要围绕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需求开展“五化”民政建设,确保工作接地气,确保提升民政事业发展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9.19)
找准发展定位打破思维定势推进民政工作创新发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感悟与启示
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先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各级民政部门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 ...
汪洋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着力加强理论学习 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专家学者对全国政协重点研究 ...
法律法规网消息 现在的苹果新款手机为什么价格有1万元,为什么这么贵,对此苹果方面是怎么回应的,苹果手机用的系统是什么 苹果又一次撩拨起了“老司机”的心。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新 ...
民政部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
9月14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主持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会上,黄树贤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并作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 ...
齐鲁网9月16日讯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山东广播电视台《民生直通车》栏目和山东省质监局共同打造的《每周质量报告》,为大家提供最权威的质量发布,最专业的检测机构,最高水平的专家解读,打造有质量的生活。秋高气爽,市民的短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