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堪称历史上党争最高峰,但其实不全怪太监,为啥? [快讯]
“各是所是,各非所非,恩怨相寻,冰炭互角。”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堪称是党争最高峰,故有“明朝毁于党争”之论。作者:蔡辉《朝廷与党争》 樊树志 中华书局其实,惩于宋代灭亡教训,明代统治者对朋党问题高度警惕,朱元璋在《大明...
“各是所是,各非所非,恩怨相寻,冰炭互角。”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堪称是党争最高峰,故有“明朝毁于党争”之论。
作者:蔡辉
《朝廷与党争》 樊树志 中华书局
其实,惩于宋代灭亡教训,明代统治者对朋党问题高度警惕,朱元璋在《大明律》中明确提出:“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宫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缘作弊而符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三千里安置。”
为避免朋党,明廷对官员管理比较严格,除科道监察外,强化了宦官干政,使官僚体系与内官体系相互制约。此外,不设宰相,以避免专权;台谏可风闻言事,强化监督;监察官品秩低,却赋予重权,甚至“与辅臣等”,挑拨大官与小官互斗……种种安排,均不利于结党营私。
明末党争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对此,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见解,相关著作汗牛充栋,而《朝廷与党争》的特色在于史料特别丰富,呈现出历史本来的广阔与多元。通过本书精描的一个个细节,不难看出:明末党争是逐渐形成的,它是制度缺陷与管理者缺陷相互激荡的产物。
明代中后期皇帝缺乏实务能力,过度依赖官僚体系,一旦双方意见冲突,官员们常以集体辞职相抗衡,皇帝无可奈何,只好拉拢首辅以治官。
明代抑相权,首辅也没有自己的合法团队,欲实现有效管理,只能依靠官员,所以首辅的立场摇摆不定。明神宗甚至向首辅王锡爵说出“朕为人君,耻为臣下挟制”这样的软话,可王最终还是倒向了官员们。
冲突给了官员们以存在感,所以他们有动力将意见冲突动辄上升为观念冲突,因此形成观念先行、藐视实务的氛围。在各种社会危机面前,明代官员的注意力反而集中在皇家废长立幼、册立妃嫔之类琐屑小事上,而争这些所谓的“国本”的意义在于:逼皇权不断退后,无法再有效监督官员。
明代中后期皇帝也很关注实务,明神宗曾是:“今内外章奏每日朕自亲览,应行的朕自批拟。”可没有自己的监察团队、执行团队,独立批阅章奏又有什么价值?无非是用自己业余的行政经验,去对抗专业官僚们的欺瞒。
执行力下降,无法“一竿子插到底”,这是体系升级后,管理者必然会面对的困境,只是作为封建皇帝,明代君主无法超越时代限制。
遗憾的是,在制度短板面前,明代中后期皇帝们表现得过于任性。以明神宗为例,既想推翻“嫡长继承”的祖制,又不敢担责任,他反复食言,得过且过,这就将主动权交给了官员们。
终于,经过持续冲突,博弈出了最坏结果——皇帝、首辅、官员均用不负责互相收买,共同开启了权力失序之门。于是,最粗糙、最不公平的组织方式——党争得以上位。以致到后来,无党争,则日常行政亦无法维持。
制度缺陷与管理者缺陷形成共振,结果自然是天崩地解。
《朝廷与党争》中的材料特别丰富,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得出自己的见解。好在,读史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线索、不断推翻线索的过程,而正式通过一次次寻找与推翻,方能磨砺出见识与宽容。
(原标题:明末党争为何多?)来源:北京晚报编辑:TF2018
2018年8月23日下午,何炅的微博关注数破亿,成为继谢娜之后第二个微博粉丝破亿的明星。网友评价:“快乐家族厉害了——何老师和谢娜粉丝数都破亿了。刷了一下午的微博只为了等待破亿的一瞬间,很久没有这么单纯的守候和快乐 ...
中国八年抗战,实际是以巨大的牺牲拖住了数量最多的日本军队,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机,最后获得胜利。在八年抗战中,美国的援助有力帮助了中国抗战。《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是已故的任东来教授(1961-2013)博士论文的 ...
《岁岁年年柿柿红》片名将“红”写成“肛”,还有谁犯过这种错? [快讯]
也许,《楚乔传》、《醉玲珑》、《步步惊心》等时髦影视剧,每晚都会有人猛追,而作为热爱书法的你,书法题材的影视剧,你看过几部? 最近热播的《岁岁年年柿柿红》,题材红、演员红,就连片名也红了,一不小心,将“红”错写成“肛”。 ...
凌力:本名曾黎力,汉族,1942年出生于延安,籍贯江西,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研究员职称。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后,于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开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至今。主要获奖作品:长篇历史小 ...
融入数学元素,还与Supreme联手,这位版画家很炫酷! [快讯]
埃舍尔能在流派迭起的现代艺术中独步一时,绝非偶然,他开创了某些前人未曾涉及的构思造境。很多科学家、数学家被他的版画成就所激励,甚至产生了一个可以命名为“埃舍尔主义者”( Escherian )的流派。作者:吴兴文一、独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