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距今约3700年河西走廊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记者连振祥)现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气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干旱的?考古发掘的木本植物木炭显示,距今约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气候从温凉湿润开始变干旱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记者连振祥)现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气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干旱的?考古发掘的木本植物木炭显示,距今约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气候从温凉湿润开始变干旱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的发掘中,西城驿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木本植物木炭。“这些木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距今约4000年,河西走廊气候开始走向干凉,距今3700年后较之前气候更为干旱。”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了8个年度的发掘。
从西城驿遗址出土已鉴定的木炭来看,主要有13种木本植物,有柽柳、柽柳属、沙棘属、枸杞属、杨属、柳属、榆属、云杉属、圆柏属、沙拐枣属、蒺藜科等。另外还出土了绵羊、猪、黄牛、狗、鹿、兔、啮齿动物等动物骨骼。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云杉属的存在表明西城驿文化时期气候温凉湿润,说明当时应是相对湿的环境。柳属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滩地、低湿地,柳属的存在,表明遗址周围有河流。到了四坝文化早期(距今3700至3500年),耐阳且耐寒的杨属先锋树种占较高的比例,暗示该时期气候进一步干冷,而家养动物牛、羊比例上升和啮齿类动物常见,进一步佐证了四坝文化时期遗址周围是以甘凉草原(草地)为主的自然环境。
陈国科说,距今4100至3500年间,西城驿遗址区域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距今4000年前后降温和变干事件的影响,距今4000年以后,中国北方地区向干冷趋势发展,在河西走廊表现尤为明显。
瑞士再保公司(Swiss Re)预测,未来大型飓风的发生频率将愈来愈高,去年三大飓风接踵而至、在美国产成1350亿美元灾损的事件,发生频率将从百年一次演变成十年就会发生一次。
瑞士再保财务长达西(John Dacey)说:“气候变迁不 ...
7月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世界气象组织:或与气候变暖有关 [快讯]
世界气象组织(WMO)当地时间7月10日表示,日本与美国在7月分别经历了灾难性的暴雨及极端高温天气,这种极端天气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11日报道,由于7号台风过境,加之滞留锋面带来大量潮湿空气,最终 ...
梅雨偏短偏少 西南雨多 持续高温 原来都与它有关——气候专家解析我国入汛以来气候形势
近期,华北、江南等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网友直呼热化了;而此时本应该出现梅雨的江淮地区,似乎梅雨的“出勤率”并不高;而华南地区的人也觉得今年的雨并不似往年,真实情况是怎样的?这些与什么天气系统有关?记者就这些网友关心 ...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今年汛期,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华南地区4月20日入汛,较常年偏晚。入汛以来,我国降水分布呈现怎样的特点?夏季风爆发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其背后有哪些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
5月19-20日,第二十六次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率团与会,我部气候司、国际司、外交部条法司参会。会议期间,“基础四国”部长围绕当前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