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0万字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记者王迪)一套逾1000万字、记录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历程的志书《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编纂者希望借此书承载中国对那场历史性灾难的集体记忆,并为世界防灾...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记者王迪)一套逾1000万字、记录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历程的志书《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编纂者希望借此书承载中国对那场历史性灾难的集体记忆,并为世界防灾减灾事业做出贡献。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由四川省政府发起、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纂,历经九年完成。这套书由《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英模》《附录》八个分卷构成,全书记录时限从2008年5月12日一直持续到2011年10月14日。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建春说:“我们希望这套书真实、客观、全方位地记录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过程,为以后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希望通过这本书感恩铭记党的领导和来自各省区市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陶利辉认为,抗震救灾志的编纂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回应社会关切、为国际社会应对灾害提供借鉴。不同于个人作品,志书是“官方认知”和“集体记忆”。陶利辉坦承,在九年的编纂过程中他数次流泪,“每过一次稿都要流眼泪。”
汶川十年,回望那些重生之地:汉旺镇、北川擂鼓镇、蓥华镇、红白镇…… [快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盆地地动山摇,两三分钟时间,大地撕开巨大的伤口,吞噬了87150人的生命,374643人受伤。这场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如今的都汶高速与国道213线交相辉映(汶川绵虒镇段)。“多难兴 ...
2018年5月8日讯,作为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的献礼片,《破门》首映发布会昨天在北京举行。《破门》以闻名全国的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讲述了一位热爱足球的老师,带着热爱踢足球的山区留守少年,不畏艰难挫折,通 ...
当年举着“你们辛苦了”牌子的小徐广如今长大成人,在校图书馆阅读资料。当年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牌子的小程强,如今作为一名空降兵进行训练。原标题:涌泉之恩滴水相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重返震区,到处可见漂亮整洁 ...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重返震区,到处可见漂亮整洁的楼房耸立,也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到震区群众的感恩之心。“涌泉之恩、滴水相报”——这是记者听到当地群众说得最多的话语。“无论怎么感恩,相对国家和社会的大爱,我们都太 ...
中科院遥感动态监测显示:汶川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灾区重建效果显著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周靖杰)5月5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发布分析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启动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针对震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