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古城新貌:文化风貌兼顾舒适宜居 [快讯]
2018年4月21日讯,西城区是老城区,古都风韵令人心醉。但老城区普遍面临的建设缺乏整体统筹、缺乏整体设计、部分群众居住条件较差、生活不便利等问题同样困扰着西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此,西城区“街区整理”为抓手,探索老...
2018年4月21日讯,西城区是老城区,古都风韵令人心醉。但老城区普遍面临的建设缺乏整体统筹、缺乏整体设计、部分群众居住条件较差、生活不便利等问题同样困扰着西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此,西城区“街区整理”为抓手,探索老城提升的有效路径。就是用“老城提升”项目的方式,打破原有的区划界限,在对区域进行诊断分析和细致划分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与整治更新,改善老城环境和发展品质, 形成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文化复兴的良好城市治理格局。
大栅栏街道以煤东保护示范区和斜街文商旅综合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助力有关部门对观音寺、西单饭店、梨园公会等多处文物保护修缮,开展施家胡同、粮食店街等风貌整治,打造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区。
什刹海街道治理提升背街小巷,建成大红罗厂街东段小微绿地850平方米, 今年, 将改造提升北大医院西侧地块,新增一处微公园, 增加绿色空间不少于700平方米,推动实现了准物业管理全覆盖,街区整治任务基本完成。
根据旧时记载,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由阜成门进城,而“煤”与“梅”谐音,京城之人念及阜成门带来的温暖,赞曰:“阜成梅花报暖春”。因此提取“梅花”元素,结合祥云纹样等细节意象,运用在井盖、车挡石、影壁及护栏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彰显文化街道品质,提升 景观效果。
在阜内大街整治提升过程中,西城区在市级层面率先提出了“市政休闲带”的概念,将步行、骑行、市政设施、非机 动车停车空间、城市家具、景观绿植等内容全部整合集约到非机动车及人行步道之间约6.8m的带状空间内,在满足街道诸多设施摆放需求的同时,避免了对人行及非机动车行 进空间的干扰占用,保障人行和骑行空间的连续、安全、通畅以及街道景观的整洁、美观。
位于长椿街甲2号、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的广内街道街区体验馆,将于五一前开放,成为街区整理计划展示发布和与公众互动的活动场所。
白塔寺街道因地制宜开设的市民会客厅,早已经成为了老街坊们聚会的最佳场所。
来源:北京晚报
红墙,一边是庄严肃穆的中央机关,一边是柴米油盐的百姓生活。怎样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同时,给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带来切实的获得感。是考验着西城区、北京市各级干部的一个大课题。毕竟全国都在看作为首都的北京,而就在红 ...
2018年4月21日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腾退空间“变身”养老驿站和便民菜站、背街小巷多种措施缓解停车难……西城区建立的全市首个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机制,不仅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态度和居民参与家 ...
2018年4月20日讯,昨天上午,市委召开区委书记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党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蔡奇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主持。 ...
【开篇的话】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政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一切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努力锻造一支对党 ...
西城区紧邻中南海“红墙”,特殊区位决定了特殊使命和责任。长期以来,西城人形成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优良传统,“红墙意识”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而这种意识的形成,还与散布在区域内的众多红色历史遗存所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