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被放生后死亡 因吃中毒喜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放生后中毒死亡沈阳猛禽救助中心表示——被救助野生鸟类七成有中毒迹象近日,一只被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救助过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鹰类的一种)在被放生一个月后死亡,工作人员确认死亡原因系吃了一只...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放生后中毒死亡沈阳猛禽救助中心表示——
被救助野生鸟类七成有中毒迹象
近日,一只被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救助过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鹰类的一种)在被放生一个月后死亡,工作人员确认死亡原因系吃了一只被毒死的喜鹊,而发现尸体的农户曾将大鵟的翅膀剪去,打算“做羽毛扇”。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猛禽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去年救助的野生鸟类中,约有70%有中毒迹象,目前我们还有一只大鵟因为严重中毒,无法睁开眼睛。”
获救放生后出问题
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副主任孙晓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1月底,一位热心人士在开车过程中看到有人抓着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走在路上,意识到这是非法行为,便下车将大鵟“抢了回来”,并将其交给了沈阳猛禽救助中心照料。
孙晓明说,经过检查,确认这只大鵟虽然身体较为虚弱,但并没有大碍,符合放归野外的标准,在它身上加装了跟踪器后,于1月30日在沈阳将其放归。
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的志愿者回忆,回归天空的大鵟“很快高高盘飞起来,并与两只乌鸦‘短兵相接’。当晚查看了跟踪记录,这家伙竟然进城逛了一圈,晚上又出城休息了”。
按理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到了2月14日,沈阳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跟踪器的记录时发现了问题。
农户家中发现尸体
“跟踪器每天都会发回3次位置数据,我们从14日开始注意到这些位置基本没怎么变过。而且这个跟踪器还会发回温度信息,虽然隔着羽毛不会和体温一样,但这个测量出来的温度应该还是要高于户外的温度的。可是从14日开始,我们发现传回来的温度不断变低,最后几乎和户外温度一样了。”孙晓明告诉北青报记者。
春节期间,孙晓明等人前往沈阳城郊的一处小村庄,这里是大鵟身上的跟踪器最后发回来的位置。但多次搜索都没能找到失踪的大鵟。“按照跟踪器的位置,应该是在一家农户附近,我们问这家人有没有见过这只大鵟,对方说没有见过。但当天晚上我们发现,跟踪器传回来的温度从零下1摄氏涨到了零上11摄氏度。”
21日,孙晓明等人带着一只曾参与过野生动物救护的警犬到了事发村庄,计划进行进一步搜索。“我们带着曾经包裹过这只大鵟的鹰巾,想让警犬去按照味道搜索。”但是搜寻人员到了前述农户家附近时,家中的老太太最终承认,是自己发现了大鵟的尸体,想用翅膀做羽毛扇,才把翅膀剪下来的。
在老人的指引下,调查人员在附近找到了大鵟的尸体。
获救野鸟多曾中毒
孙晓明介绍,发现大鵟尸体的位置旁边还有一只被吃掉半边身体的喜鹊。“通过大鵟和喜鹊的状态我们可以判定,两只鸟都有中毒的迹象,我们基本确定这只大鵟是在食用了中毒而死的喜鹊后,不幸中毒遇害的。”
孙晓明表示,猛禽中毒的情况近些年屡见不鲜。“现在在我们基地还有一只1月28日救助的大鵟,严重中毒,用了好几种药,至今还不能睁眼。”
据介绍,去年是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成立以来救助量最大的一年,全年共救助各种野生鸟类253只,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的猛禽155只。孙晓明告诉北青报记者,救助的鸟类中约70%都有中毒的症状。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市场里,会有商家售卖用有毒农药浸泡的谷物,这些谷物的外包装上会写明是用来‘毒猎野鸟’的。”孙晓明说。记者屈畅
警务处助理处长萧泽颐在本台节目表示,警队重视保护动物,在一一年推出动物守护计划,以教育、宣传、情报搜集及调查四方面打击对动物犯罪,并与渔护署、爱护动物协会及大学等机构合作,加强保育动物。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高 ...
法律法规网消息 东方白鹳是什么品种的鸟为什么现身青岛的消息引起这么多人关注,现在中国有多少这种鸟存在。他们一般有什么生活习**,喜欢在哪里过冬。2018年1月7日,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山东青岛一处 ...
来源:中安在线-拂晓新闻网11月14日,灵璧县文物所在老县委拆迁地块发现一处古代窖藏瓷器点,经省考古队专家保护**挖掘,出土数十件金元时期民窑出产的生活用瓷器。这一考古发现,填补了建国以来灵璧考古无金元时期瓷器出现的 ...
昆明池·七夕公园是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市民游客游览的热门景点。然而,经历一个国庆长假,公园里鹊桥栏杆上的很多喜鹊雕塑却都被掰断,很煞风景。10月12日,雨后初晴的昆明池又迎来大批游客,还是有许多游客喜欢搬弄桥栏杆上的喜 ...
图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缅甸蟒常宗波摄记者13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新闻办获悉,近日,一条近3米长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缅甸蟒横穿当地高速公路,险遭车辆碾压,获警方救助。11日晩,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勐仑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