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织密城市安全网络 智能化让市民更添幸福——新时代上海开启“智慧公安”建设
新华社上海2月12日电题:数据织密城市安全网络智能化让市民更添幸福——新时代上海开启“智慧公安”建设新华社记者朱翃刘奕湛从清晨黄浦江畔如织的车流,到夜晚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上海这座超级城市每天都在高速地运转着...
新华社上海2月12日电题:数据织密城市安全网络智能化让市民更添幸福——新时代上海开启“智慧公安”建设
新华社记者朱翃刘奕湛
从清晨黄浦江畔如织的车流,到夜晚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上海这座超级城市每天都在高速地运转着,道路、轨交、建筑也不断向天空地下、四面八方延伸拓展。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各类数据信息同样在高速流转,它是城市的另一份“晴雨表”。
新的时代,上海“智慧公安”建设迈步出发,庞杂的数据正被梳理编织成一张城市安全网。这不仅是公安工作科技含量的一次提升、现代警务流程的一次再造,也是对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先行探索,更是增添上海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一次改革创新。
理念先行让决策更精准
党的十九大之后,如何积极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成为上海公安的一项紧迫任务。
“‘智慧公安’是公安建设的一次战略**升级,时代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了,全体公安民警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上海市公安局科技处处长陈超说,城市日常运营的安全压力与日俱增,海量数据等待梳理和分析,需求的变化决定了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升级。
上海目前共建有16条轨交线路,389座车站,运营里程666公里,日均客流1000余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有一座大型城市的人流量在轨交线路迁移。“如果依靠传统方式来管理应对,上千人的轨交警力不仅完全被‘淹没’,管理效率只怕也跟不上。”徐家汇站轨交民警张轶告诉记者。
上海公安试点应用闸机票卡、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分析人员密度、人流速度、行走方向等要素,通过预设风险预警阀值,实现对轨道交通区域客流的实时监测预警,并建立了不同响应级别的疏导管控机制。“小到一个站台,大到一个区域,科技力量的增强,让我们对情况掌握得更透彻,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更精准。”张轶说。
“数据如海水,越喝越渴。”陈超如此形容迈进新时代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变革,“我们通过顶层设计,正在汇聚整合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梳理,为实现公安工作的转型升级、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提供有力支撑。”
广泛感知让平安“全时空”
2017年11月10日晚,社区民警周励接到杨浦区控江街道联动中心推送信息:控江街道双阳一村36号楼防盗门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他立即通过微信群联系到值班保安,将被人用砖块卡住的防盗门关闭。这样的工作场景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的居民社区。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基层指导处处长姜晓东介绍,今后上海的居民区将广泛安装具有高灵敏度的视频、烟雾、声光感知设备,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汇总到超算中心,通过数据运算,发现嫌疑人员,预警治安防控隐患,并通过手机将信息点对点推送至离事发点最近的社区民警。
“深入到小区、街道的实时感知,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一旦出现异常,又能第一时间通知到最近的民警,达到防患未然、快处即然的状态,让平安实现‘全时空’。”姜晓东说。
如今,行走在上海街头,不难发现这样的多维度、立体化的城市“泛感知网”正逐步串丝成线,密织成网,上海的平安和有序就在这张网中不断孕育、成就。
在路口街头,上海公安研发的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能够实时抓拍闯红灯、逆行、不礼让行人等13种交通违法行为,让不少司机的“坏毛病”“小侥幸”在一次次的依法严管中纠正了过来。2017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0.6%、10.9%和8.6%。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坦言:“在上海,只要你守规矩,就会很安全;人人都守规矩了,城市就不仅安全,而且有序畅通。”
数据汇集让服务更细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世宝认为,在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公安机关需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携手打通数据孤岛和壁垒,实现从多维感知到跨域互联、综合应用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不仅让公安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更是让广大市民从中受益,享受更细致、更便捷的服务。
“现在的智慧警务真给力,了不起!”2017年12月25日,年过六旬的张阿姨来到长宁区虹仙居委,在“智慧城区警务民生服务平台”终端机上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惊喜地发现前几天报警的入室盗窃案已经告破。
社区民警刘海清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终端机,长宁区在187个居委会共安装了260余台。通过接入市局门户网站的数据,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查询案件,咨询政策。这一平台包括警务信息、权责清单、办案公开等7大类36项相关警务内容,其中还包括长宁公安分局自行开发的便民利民公共服务模块。
目前,上海全市已经建成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网上“阳光警务大厅”,提供公开查询案件319万余起,接入69项公安行政审批事项、7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口办理、一次申请、一码查询、一站反馈”。
在上海,这样便捷的服务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2017年12月27日,来到浦东公安分局花木派出所补办身份证的潘女士成为上海首台“自助式居民身份证申请机”的首位用户。按照机器提示,她只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身份核实、指纹采集、电子签名等申请步骤。7天后,新的身份证就直接快递到了家里,无需她再往返派出所。
“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浦东公安分局人口办民警张锴自豪地说。
1月份,上海全社会用电量1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用电8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第三产业用电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0%;居民生活用电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 ...
随着春节的到来,消费高峰一度掀起热浪,各种年货层出不穷,就连春节的礼品都跳上了市场,然而,这时候也是假冒货最容易潜伏的时刻,近日上海特大假药案破获,共计缴获4000多万元的8千余盒假药。上海制假售假药案 不久前,上海市食药 ...
“五个一百”——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页面截图互联网时代,是中国赶超世界、发挥后发优势的一大机遇。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需答好新时代考题,更需供给更多优质 ...
大埔区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造成十九人死亡的大埔公路九巴车祸。区议会在大埔综合大楼外摆放街站,让市民在悼念册上签名留言和写上祝福,向车祸死者致意。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昨日也在悼念册上签名。中联办新界工作部部长刘 ...
上海重启服刑人员离监过年探亲时间为2月15日至19日,需佩戴定位手环;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多地重启相关审批离监人员佩戴的定位手环。入狱第八年,朱彭将首次在监狱之外度过春节。离监前,狱警与朱彭进行谈话。本版供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