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电视夜校”助力中越边境“贝侬”脱贫攻坚
新华社南宁2月10日电题:村头“电视夜校”助力中越边境“贝侬”脱贫攻坚新华社记者农冠斌、覃星星“每周五吃过晚饭就会过来看节目,讲的都是跟我们密切相关的种植技术、扶贫政策等内容,正是我们以往缺少的知识。”在中越边境...
新华社南宁2月10日电题:村头“电视夜校”助力中越边境“贝侬”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农冠斌、覃星星
“每周五吃过晚饭就会过来看节目,讲的都是跟我们密切相关的种植技术、扶贫政策等内容,正是我们以往缺少的知识。”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那造屯,一片夜色朦胧中,村民卢秀琼一边盯着屏幕,一边扭过头说。
在那造屯村头,有一个新建成的宽阔篮球场,村民拉来电线,灯光照亮了半边球场。记者看到,在球场一侧的乡村文化小舞台上,第14期电视夜校正在进行。本期电视夜校主要播放的是甘蔗种植技术,在场观看的村民约有100人。
龙州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2017年广西6个脱贫摘帽县中唯一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当地扶贫干部介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一小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对扶贫政策了解少,加上缺少脱贫典型、经验的激励,导致他们的脱贫动力不足。白天村民忙田地里的活儿,能否利用晚上时间给村民办个夜校成为当地的考虑方向。
对此,2017年10月以来,当地创新开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电视夜校”,开辟了脱贫攻坚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阵地。当地从县委书记到一般扶贫干部都会在每周五傍晚进入贫困村,提供扶贫政策、种养技术、产销信息等各种培训内容,每期节目内容还上传到远程教育网络供有需要的群众观看。
近日,记者跟随广西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一起,乘着夜色到访距离中越边境仅约10公里的扶伦村那造屯。采访发现,“电视夜校”带来了致富信息的干货,增强了当地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秦昆告诉记者,目前“电视夜校”覆盖全县127个行政村(社区),逐渐成为当地“贝侬”(壮语:意为兄弟姐妹)每个星期五晚上必不可少的活动。
那造屯是一个移民搬迁新村,此前“贝侬”们居住在山脚下,下雨时常有石头滚落下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那造屯整体搬到了山外,现在家家户户建起了楼房。“群众物质方面解决了,精气神也得跟上,电视夜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扶伦村第一书记肖穆辉说。
“电视夜校目前已举办14期,我们努力把群众想知道的扶贫信息及其身边的致富典型故事展现给贫困村屯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扶智、扶志相融合,有助于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秦昆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贫困村屯开办电视夜校,让村民学到更多致富知识。
当地干部表示,通过举办“电视夜校”活动,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使许多贫困户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春节来临,乌鲁木齐一些超市里的青皮核桃卖到每公斤18元。2月3日,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库台克勒克村,一些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无惋惜地说:“我们种的核桃秋天摘下来后,一公斤才卖3元钱,要是能放到现在卖就好了。”“这个愿 ...
2月8日上午9点半,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内,海关关员正通过监控屏幕对进口跨境商品的实时通关情况进行监控。“嘀,嘀,嘀……”一个接一个的跨境电商进口包裹通过流水线进入X光扫描设备,接受海关监管。这些包裹 ...
“机械战警”一直以来都是科幻电影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被称为“机器人警察”的警用机器人开始走上岗位,在多个国家实现实际应用。近日深圳北站投入20台警 ...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题:“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郑明达、叶昊鸣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凝聚了基层民心。以农村公路为依托,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探索出了“公路+互联网”“公路+特色 ...
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重点工作,扶余市抓实抓牢,创新形式,发挥基层党建“三大作用”,打造扶余扶贫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当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责任实。为加强党委领导,层层压实责任,17个乡镇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