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蒲江砚台多有珍品 推荐
来源:上海金融报近日,有藏友带来一方旧砚台,长15厘米,宽10厘米,厚2.3厘米,带木盒。木盒上刻“静而寿”及“壬戌仲冬制于临邛,仲青识”。砚台背面刻铭文:“唯厥石产蒲山,修以洁润而坚,同事友代制刊,子孙永用,亿万斯年,壬戌春日铭于...
来源:上海金融报
近日,有藏友带来一方旧砚台,长15厘米,宽10厘米,厚2.3厘米,带木盒。木盒上刻“静而寿”及“壬戌仲冬制于临邛,仲青识”。砚台背面刻铭文:“唯厥石产蒲山,修以洁润而坚,同事友代制刊,子孙永用,亿万斯年,壬戌春日铭于蒲江幕次,仲青氏识”。边刻“长寿,刘明则制,郑秉良刊”。据了解,临邛指的是邛崃,以前属邛州,管辖蒲江。而砚台随形,石质温润,不逊于端砚。
四川蒲江县多石且有珍品,由泥浆经上亿年挤压和高温而形成的板状石,产于蒲江县鹤山镇盐井沟、光明乡响水滩、白云乡大王井一带,而取蒲石心制作成砚台,称为蒲砚。
蒲石多彩,有鸡肝、青紫、冻青、蕉叶白、鳝鱼黄等,以鹤山镇蒲砚村之盐井沟所产的青紫*和鸡肝*蒲石为最佳。自汉代起即有工匠采蒲石制砚,为文人雅士使用和珍藏。宋代蒲砚享有盛名,邑人魏了翁携蒲砚进京应试,因研墨而未凝冻,书写流利、墨迹清晰而名震朝野。
黄云眉在《明史考证》中对蒲砚颇为赞誉,他借用元朝诗人宋无《古砚诗》里的“雕光发炯成禹壁”一句加以赞叹。明清时期,蒲砚便与攀枝花的苴却砚、广元的白花砚并称为蜀中三大名砚。清康熙二十五年,陆应阳在《广兴记》中“蒲江石”篇记曰:“邛州蒲江产,作砚发墨”。清末学者扬子元在《蒲江乡土志》中则称蒲砚“*青而紫,质温而坚,临寒不冰,当暑不涸。”
民国时期,蒲江县知名工匠张世英、陈子轩、杨泽华、金殿臣、张云贵等人采石制砚。1939年,张世英雕琢的两件蒲砚被选送全国手
工艺品
展览会展出,受到观者的高度评价。
蒲砚作为地方名砚,其特点是取材广泛、内容鲜活。一件成品蒲砚需要经过雕刻、打磨,再雕再磨,反复如此,才能达到精工细作的程度。一方蒲砚有浮雕、镂空雕,一花一鸟、一人一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每方砚台既是艺术品,也是实用器具。同时,蒲江的人物、典故和景致都在一方方砚台上鲜活了起来。
扬州拥有着2500年的历史底蕴,文化氛围浓厚,历代遗留下的文物、藏品琳琅满目,多不胜数。扬州民间收藏氛围浓厚,收藏爱好者分布各行各业,收藏品类达几十种。今天,扬州民间收藏集粹图片展在486非遗集聚区开幕,晒出近百张扬州民 ...
翊轩堂工房六代,历经近200年历史,都为誉满全日本的手工古铜瓶职人。铁瓶的瓶身设计大气,图案精美独特而细腻。翊轩堂工房的六代人在当时就为超人气作家,作品一出现,就被收藏家视为珍品一抢而空。整个壶身为樱花纹,花纹清晰, ...
东巴文、彝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18种少数民族文字仿佛穿越时空来到观众面前。7月25日,“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北京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文 ...
彝文古籍《百乐书》本报记者殷泓摄/光明图片记录纳西族三大古典史诗之一的东巴文古籍《创世经》、迄今发现的抄写年代最早的彝文古籍《六部经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芳抄本)、壮族学习汉字的工具书《三千书》(清抄本) ...
M10出土的铜剑及剑鞘蒲江船棺墓葬群的考古发现,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目前,该墓葬群已出土随葬器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竹质器、草编器、玻璃器及铜钱等,其中,铜器共120余件。据考古现场负责人龚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