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学霸“回炉”启示 [热事件]

作者:资慧 来源:中时电子报 2016-07-04 10:44:52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3日电(见习记者吴阳)6月25日河南省公布了2016年高考成绩,信阳市光山二高考生曹新以总分数691分摘得了2016年信阳市理科状元,成绩位列全省第29名。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曹新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考入...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3日电(见习记者吴阳)6月25日河南省公布了2016年高考成绩,信阳市光山二高考生曹新以总分数691分摘得了2016年信阳市理科状元,成绩位列全省第29名。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曹新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考入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就读1年后他弃学重读。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霸毅然放弃学业选择重读?时下,正值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读喜欢的专业还是读名校,专业和名校应该优先考虑哪一因素?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将成为千万学子的艰难抉择。

两年前曹新还有另一个身份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大一新生。2014年,曹新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清华大学,一年后他因不喜欢专业,成绩也不好毅然退学,返回信阳市光山二高复读。

新晋状元居然还有一段回炉经历。曹新的班主任陈文松老师告诉记者,这并不是偶然,自己从业经历中遇到过不少类似情况。

据《楚天金报》报道,武汉市新洲一中学生邹英杰、王琛琪曾先后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退学。今年高考,两人再次考入北京大学。两人表示,退学的原因只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

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的时,曹新已经报过志愿。他一直希望就读数学专业,今年他的第一志愿是香港中文大学数学专业。终于又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但曹新坦言这中间耗费的两年时间让他觉得可惜。

调查显示:优先考虑专业多于优先考虑学校

近期,306名学生参与了中国青年网关于填报志愿院校与专业谁优先的调查,其中242名2016年高考生,64名在读本科生。306名受访者56.21%选择了优先考虑专业,43.79%选择优先考虑学校。

172名受访者认为应该优先选择专业,其中57.19%认为出于未来职业的考虑,对的专业是事业的起点。48.04%的受访者认为喜欢的专业是兴趣所在,有学习动力;36.27%的受访者看重专业在业界的影响,可以获得较多机会。也有受访者表示读不了名校,只能读一个好专业。

134名受访者认为应该优先选择学校,其中64.93%认为名校有就业优势,可以获得更多机会;58.21%的受访者相信丰富的高校资源,助人增长见识;49.25%的受访者认为名校光环,让自己更自信。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庆认为,同档次的学校,优先选择专业;不同档次学校,优先选择学校,同一批次,要选择优势专业;不同批次,比如分数在一本、二本之间,要尽量选择一本。

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决定职业

306名受访者中80.39%认为大学就读的专业会成为自己将从事的职业。

曹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大学的专业不一定能决定以后的职业,但真正顶尖的人才会在大学规划好自己的出路,之所以说有些人认为工作与专业无关,主要还是因为专业上成果不突出,工匠精神就是要把自己专业钻研好,所以我想选一个有兴趣钻研的专业。

李庆认为,学生就读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关系较大,就以往经验大概六七成学生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一些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的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很高,一些订单式培养的专业,专业*更强,(工作与专业)相关*更高。

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四步走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306名受访者中33.33%选择了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选择喜欢的专业;30.72%选择申请转专业;22.22%选择培养兴趣,尝试接纳;11.44%选择保持自学,争取跨考考研到喜欢的专业,只有2.29%选择退学复读。

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曹新毅然选择了退学。回顾这段经历,他向记者坦陈,做出这个决定虽没和太多人商量,但也承受了不小的思想压力。

李庆建议如果有同学认为自己读了不喜欢的专业,首先要确认是否真正了解这个专业,不喜欢是不是因为不了解,有没有排除盲目*,在了解的情况下确认不喜欢。第二,了解学校是否提供了转专业机会,转专业门槛怎么样。第三,了解学校是不是开设了辅修双学位,可以让学生选到喜欢的专业的机会。第四,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把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兴趣继续学习。大学的课程很开放,可以去蹭课。利用相关学科的相关*,选一个偏向于有兴趣的专业方向去学习,将来继续深造的时候可以向这个方向转换,或者把两点结合起来,做一个相关的交叉学科,或许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霸退学折射深层问题

此前,教育学者熊炳奇曾撰文指出,频频出现学霸退学,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学没有健全、畅通的转学、转专业制度。并建议从扩大学生选择权,建立高等学校竞争机制出发,探索完善自由转学、转专业制度。

李庆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表示,出现此类现象首先是因为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脱钩,这正是当前高考改革的一个背景。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对大学开设专业不了解,选专业有一定的盲目*。

同时,李庆认为,转专业不畅也是产生此类现象的一个因素。但教育资源有限,高校的办学成本不允许其根据学生的自由选择,增减专业。另外,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