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年收入20万对一般人来说只不是过天方夜谭
诚然,引起质疑的报道本身并未失实,更不存在误导的初衷,但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一年二三十万”却又显得不太真实。问题在于,特殊*的事例不能掩盖普遍*的问题,“一年二三十万”不能代表我国农民普遍的收入现状。...
据新京报报道,引起质疑的报道本身并未失实,但像黑龙江垦区这样的地方在全国寥寥无几,“一年二三十万”是在“特别”地方发生的“特殊”故事,没有代表*。
黑龙江省一农场职工10月7日在接受媒体“一年下来挣多少钱”的采访时说,“一年二三十万”,很轻松挣到,而且政府“白给我们的钱都有好几万”。消息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不少声音质疑此老农是否在“吹牛”。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黑龙江垦区职工由于承包土地相对较多,一年赚二三十万元确实比较正常,同时随着国家对种地农民补贴力度的加大,每年拿几万元农业补贴的农户也确实存在。
诚然,引起质疑的报道本身并未失实,更不存在误导的初衷,但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一年二三十万”却又显得不太真实。问题在于,特殊*的事例不能掩盖普遍*的问题,“一年二三十万”不能代表我国农民普遍的收入现状。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官方的文件中,农民收入都是比较低的,农业生产的规模也是比较小的,而这也正是“三农”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承认,“一年二三十万”确实不符合公众对农民及“三农”的一般*认知。[!--empiresxp.page--]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19元,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即便是在黑龙江垦区,根据新华社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了解到的信息,2009年垦区140多万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也只有10800元,离“一年二三十万”还有相当距离。
那么网友的质疑错了吗?这还要弄清楚“一年二三十万”的主体身份。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的这位老农其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国有农场的职工;同时,他所在的地方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全国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黑龙江垦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一个农民家庭才有可能承包500亩甚至更多的耕地,家庭年收入和“政府白给”的补贴也才有可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和“数万元”。
但像黑龙江垦区这样的地方,在全国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模式下的农民并不拥有大量土地,因而农民增收一直都是社会最关注、也是多年来中央“1号文件”的核心。换句话说,“一年二三十万”是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发生的“特殊”的故事,既没有代表*,也没有可复制*。[!--empiresxp.page--]
在实行大规模农场作业的美国,“农民”是指拥有上百万美元私人农场的农场主,而多数农场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保障线,被划为“穷人”。我国虽不存在农场主这一职业身份,但若有些报道对地方农地承包者和普通农民的身份不加区分,难免会贻笑大方。
“一年二三十万”之所以引起广泛反响,恰恰说明公众对我国“三农”现状的关注。这既是希望农民的收入也能跟上发展的脚步,也是希望能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真实的农民收入状况。
报告称流动人口平均房租387元,20%最低收入家庭收入没有支出多
中国内地3/4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平均每月387元人民币,2010年下半年家庭住房支出比上半年增加58.2%;41.5%的流动人口租房者认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房租。 ...
农民田里烧秸秆,河南郑州成雾都,信阳驻马店漯河周口被通报批评
连日的大雾天气,给当地的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影响。在郑州的部分主要干道上,车辆行驶缓慢,出现排队现象;各大公园里,晨练的人们较往日减少。烟雾天气也一度导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2个架次的出港航班延误,两架进港航班备降武汉机场。 ...
记者发现,近日的空气污染已成河南网民的一大热题。微博上,部分市民反映,“7日以来,郑州的烟味就越来越浓,8日部分市区已经十分明显,‘半夜呛得睡不着’!”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房租平均每月387元,4.5%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
报告称,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流动人口中等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的65.3%,而2009年城镇居民为74%。流动人口食品支出比重增大。。。 ...
沈阳海城接文镇王家堡村的农民登沈阳农业大学讲坛为青年专家和教师传授经验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王秉铎愈发兴奋,“以前,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光棍们闹心啊。现在不同了,村民兜里有钱了,抢着争着学文化,全村80%年轻人上了大学,电脑、手机全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