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捐款10亿不讨好,曹德旺图片照片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轶名 来源:搜狐网 2010-12-27 10:56:07

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捐款10亿不讨好,曹德旺图片照片个人资料简介搜狐网消息我建议年轻人慢一点,不要太急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铸就未来,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捐款10亿不讨好,曹德旺图片照片个人资料简介

    搜狐网消息     “我建议年轻人慢一点,不要太急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铸就未来,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就一定能走得远。”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谢湘 袁旻

  6月2日的福建福清市,淅沥的小雨和不时吹过的海风,使这里似乎还处于初春。中国头号汽车玻璃生产企业福耀集团总部大楼内,明亮而温暖,非常舒适。

  整整一个上午,这座大楼的主人曹德旺,几乎都“面无表情”地坐在董事长办公室里,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即使面对我们表达的敬意,即使谈及幼年时的苦难和中年后事业的辉煌,他始终平静、淡然。只有两次,说到他的“河仁基金会”即将获批和他“制造一块中国人的玻璃”这一理想时,曹德旺才欣慰地笑了。

  2010年4月20日,63岁的曹德旺,让儿子在中央电视台的玉树赈灾晚会上,高高举起“曹德旺曹晖1亿元”的牌子,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也创造了中国慈善史上个人捐款数额的新纪录。紧接着,他不断打破自己创下的纪录——5月下旬,向西南五省区旱灾地区捐赠2亿元,用于帮助受灾群众;向福州市捐赠4亿元,用于修建图书馆;向老家福清市捐赠3亿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两个月,他的捐款就达10亿元,全部为其个人财产。

  这位身家数百亿、在慈善上大把花钱的富豪,对自己却很吝啬。采访结束后的那天中午,记者前去与他告别,看到他独自在职工食堂里一个小小的、简朴的房间用餐。餐桌上只有一盘炒花生米、一盘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您就吃这些吗?”记者问。“就这些。”曹德旺淡然答道。这时,记者看到,房间里还站着一对普通母女。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小声告诉记者:“这又是来向他要钱的人。”

  “我就关注老百姓能不能拿到钱”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两天前,曹德旺还在云南旱灾地区。农民出身的他,对受灾农户的处境怀着深切的同情。“土地干裂很厉害,农作物只能收上两三成。有官员说,农民收入基本不受影响,因为农产品涨价了。那不是事实!”他提高了声调,“价格确实涨了几倍,但是农作物如果都卖出去,农民自己吃什么呢?没种过地的人哪会理解,干旱对农民来说有多可怕。”

  曹德旺是带着2亿元去西南五省的。他希望这些捐款能直接发给重灾区的10万个农户,每户2000元。但作为“资深”捐赠人,他没有轻信哪一家慈善机构。“我不信任任何人,我只相信制度和逻辑。”

  经过多轮谈判,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达成了一份“苛刻”的合作协议: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善款的下发和项目的执行,曹德旺负责组织监督委员会和新闻媒体,对项目的执行过程和资金用途进行全程监督。

  “请媒体监督是您想出来的办法吗?”记者问。“当然啦。我们有些基层干部的素质真是有待提高啊。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但最怕你们媒体。”曹德旺说,媒体的介入有助于实现“全程透明”。

  这份协议还规定了明确的处罚办法:如果在抽样检查中,未收到善款的农户数量比率超过1%,曹德旺可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赔偿同等数额未发放的善款;如果在2010年11月30日后,还有捐赠款没有发放到户,这些善款将由曹德旺全部收回,同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中国扶贫基金会可从2亿元善款中抽取3%的管理费,而不是国家允许的捐款总额的10%;整个活动结束后,曹德旺有权根据项目评估报告,决定是否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继续合作。

  “有人说,你捐那么多钱,云南人爱喝酒,可能不吃饭也要去买酒。我就说,买酒也需要啊,起码嘴巴需要。我希望他们不仅买酒,我多给点钱,买点下酒菜吧!”曹德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一定要“捐款到户”。他介绍说,灾区的一个村委会决定将每户收到的2000元善款集中起来,用于修建大家都需要的公共水渠,村民们对此没有异议。但扶贫基金会认为,这“不符合捐款协议的规定”,因此没有执行。

  对曹德旺在慈善上的创新之举,有人说:“中国太缺少老曹这样较真的人了,我们向老曹致敬!”但他并不在意这些赞誉。“我不图别的,就是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人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主要是为了受到表扬,博得名利。他们不在乎钱是不是能落到受捐者手上。而事实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我可能更认真一点,就是关注百姓能不能拿到钱。”

  让穷人能拿到钱,是最起码、最明了的慈善目的。曹德旺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却得拿出做企业时的专注和用心,费尽心思。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做好事也这么难。

  “钱有捐完的一天,所以捐股权”

  曹德旺做慈善的风格,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当时,曹德旺飞往武汉,捐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善款300万元。从此,他的捐款清单不断拉长,至今已经累计约13亿元。钱捐了,事情办得怎么样?一贯喜欢“较真”的曹德旺心里很不踏实。在我国内地,捐款方式有两种——要么直接捐给慈善机构,不用再过问结果;要么将款项直接捐给受捐人,但需交纳税金,且相关工程或项目执行需由捐款人自己落实。

  “很多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都是退下来的老领导,谁能监督他们?”曹德旺表示对很多慈善机构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无法放心。无奈之下,他选择亲自实施捐赠项目,自己设计、施工,自己找工程队修路、修桥、盖学校、建公园。干得多了,他竟然又多了一项“专长”:对各种项目实施的细节和成本等都烂熟于胸。

  “建造福州图书馆的事情,政府出地,我出4个亿,整个项目我来搞。他们原来只设计了9层,我说不对!光《四库全书》就要放4层,加上‘世界文学’一层,‘工业’、‘农业’、‘经济’占3层,‘少儿读物’、‘预告片’、‘音乐’各1层,这就10多层了。我还建议地下一层做成商场,收入用于支持图书馆的运营……”他是真心要自己的慈善事业具有可持续*,连设计和运营都考虑到了。

  随着慈善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曹德旺无力再亲力亲为。渐渐地,他萌发了创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的想法。在我国内地,慈善基金会根据*质不同,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形式,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属于后者,无权向社会筹集捐款。2009年,曹德旺宣布,将捐出其家族所持福耀集团下辖的福耀玻璃股份公司70%的股份(当时市值43.8亿元),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河仁,是他父亲的名字。他的想法是:“我可以把钱全捐出去,但是毕竟有捐完的一天。如果我把股权捐出去,一年分红就有2亿到3亿元。那样的话,我踏踏实实做企业,负责赚钱,基金会负责花钱就行了。”

  然而,以捐赠股权的形式组建慈善基金会,当时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先例。曹德旺的申请被送到了北京,由民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协同审批,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几个月后,他不得不改变策略。“我们先拿2000万现金注册成立基金会,然后批文上注明我同意个人捐赠5.9亿股(当时市值32.45亿元)福耀股票给‘河仁基金会’。”

  “这两天就能拿到批文啦!”这个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让曹德旺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旋即,似乎是想起波折的申请过程,他收起笑容感慨道:“中国的慈善事业,准入门槛太高,监管门槛又太低。国家应该立法,成立专门机构,对基金会和捐款人都进行严格的监管。”

  曹德旺面对的,是所有中国企业家都要面对的慈善困局:一方面,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效率低下,公信度不高,而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申请条件偏高、审批程序繁复;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慈善环境鱼龙混杂,公众往往对捐款人的捐赠动机和救助结果抱质疑态度。

  “人可以死,但信用不能死”

  成功是*格决定的,*格是经历磨练的。记者请曹德旺讲讲过去的“苦”。他慢慢俯身,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硬盒中华牌香烟,烟盒已经变形。他使劲磕了两下,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一根,点上火,轻轻吐出一团烟雾。

  曹德旺1946年生于福建福清,出生不久就被母亲带到上海,与在上海做生意的父亲一起生活。那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的时局也不稳定。“我的父亲曾经生意做得不错,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后来由于时局动荡,父母决定举家回到老家福清的一个小镇。回来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坐船,全部财产放在一条货船上。不想人上了岸,左等右等不见货船。最后我们只得到4个字的答复:货船沉了!”从此,曹家一贫如洗。

  在曹德旺的记忆中,小的时候,母亲每天只能勉强做两顿饭,他从来都吃不饱。饥饿,是他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他还记得母亲柔声的鼓励:“要抬起头,要微笑,要有骨气,有志气!”每天傍晚,他用一毛钱给父亲打回一斤地瓜烧酒,然后坐在一旁,听父亲回首往事,回忆那些历尽辛酸、坎坷沉浮的人生故事。“父亲教我‘不要借钱给任何人’。如果一定要借,还不如送给别人。借出小钱别人不还,容易闹纠纷;大钱不还,搞不好还要闹出人命。何必呢?!”“他叫我用心做事。他说,‘人可以死,但信用不能死’。这些对我以后做生意很管用。”

  1956年,9岁的曹德旺走进了学堂。他很喜欢读书,但14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放牛挣不了多少钱,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和父亲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罪名的风险,“做起了生意”。父子俩从福州和福清买来烟丝和水果,到小镇上卖。每天凌晨3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出去批货,忙碌一天才能挣两块钱。看着营养不良的孩子长期透支体力,母亲经常偷偷流泪。

  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格。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1983年,37岁的曹德旺承包了镇上一家连年亏损的玻璃厂,并立下“军令状”:一年上交6万元。当时,没人相信他能做到。但结果是,他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人工资和工作效率,到年底竟然实现盈利20万元!

  那时的中国,开始有了进口汽车,却生产不了汽车玻璃。“我当时就想生产出一块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但他没有设备,资金也有限。后来,他通过购买上海一家企业的旧图纸,加上请教专家,硬是攻克了技术难题。1985年,曹德旺的工厂投产半年就赚了70万元!福清人终于服了:“曹德旺会弄玻璃,更会印钞票。”

  1987年,曹德旺集资成立了中外合资“福建省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这就是福耀集团的前身。他在股东大会上宣布:“我预计一年能赚500万!”但股东们都觉得“太不切实际”。

  随后,曹德旺到厦门一家小企业参观。在那里,他注意到这家企业厂房的角落里有一个生产玻璃的“万能模具”。精明的他不动声*地随手勾勒出一幅模具草图,回到福清不久就研究出了能仿制所有玻璃的“超级模具”。

  1991年,福耀集团成为内地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福耀集团总资产超过90亿元,在福建、吉林、上海、重庆、北京、广东、湖北、海南、内蒙古等地开办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达1万多人,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它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市场71%的份额,并取得了奥迪、大众、宾利、奔驰等诸多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认证。

  在2010年福耀集团第一季度的工作会议上,曹德旺宣布,自2010年起,福耀集团进入“中曹德旺时期”,他将退居二线,只负责把握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的任务交由以他儿子曹晖为首的接班团队负责。“我不能总赖在老板的位置上,那样会对公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是该接班人掌权、形成新鲜活力的时候了。”他为福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

  曹德旺生产的是玻璃,他的发家史也如玻璃一般透明,没有羞于见人的“资本的原罪”。早年,曾有人告他“有问题”,他对领导表态:“如果我曹德旺用违法手段捞了一分钱,那么就判我一分钱一年徒刑!”“钱来得清白”,也是他敢于高调做慈善的重要原因。

  “我吃过太多苦,知道穷的滋味”

  环球人物杂志:您过去拼命干活就是为了挣钱,现在有了钱为什么想到要给别人?

  曹德旺:我在年轻的时候吃过太多苦,知道穷是什么滋味。现在对我来说,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责任。

  环球人物杂志:您用什么办法发现“需要帮助的人”?

  曹德旺:各种办法吧。就像这次我去云南,在报纸上看到四川那边有一座桥,过了十几年都没修好,成了烂尾桥,还因此死了很多人。最惨的是两个小兄弟从那里经过,跌下去摔死了。据说桥没修起来是因为没有钱,干部群众捐款都是二三百元,合起来也没有多少。我想,这桥我不给他们修,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我就马上拿出1000万去做这个事,要求我的人亲自去当地办好。

  环球人物杂志:也有很多人给您写信求助吧?

  曹德旺:挺多的。有的人动机不良,写信也白写,我不会给他们钱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如何判断哪些人该帮,哪些人不该帮呢?

  曹德旺:我帮人也是有原则的。比如帮助一个病人,我会指定他去一个医院,然后把钱打到医院的账户里。

  环球人物杂志:您说过慈善是讲境界的。

  曹德旺:对,慈善不能单纯用捐款的数额大小来衡量。慈善不是只有富人才能做。慈善是整个社会的关爱、善良和慈悲。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失的。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您捐款是为了资本运作、自我炒作,您如何回应?

  曹德旺:别人怎么评价我都没有问题。我自己没有炒股票,谈什么资本运作呢?如果我现在做慈善算资本运作,那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我的资本运作,大胆学,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有没有算过这些年做慈善一共捐了多少钱?

  曹德旺:没算过。我做慈善没有计划,想做就做了。

  环球人物杂志:那您觉得为什么中国还有不少企业家不愿意做慈善?

  曹德旺:这样说吧,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企业家个人的原因。有些人不愿意拿钱出来露富,也有他们的苦衷。对我来说,站正坐直,遵纪守法,没什么可怕的。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铸就未来”

  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做企业、带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曹德旺: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人本观念,简单说就是要懂得做人,尊重别人。“义”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挑战未来和极限。“礼”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律人先律己。我常对我的员工说:“我做不到的事情,绝不要求你们去做。我做到的,给你们做了榜样,你们可以做。”比如,每天早上我都是七点半以前来上班,住得再远,也没有变过。“智”不是小聪明,是通过现象判断未来的能力,是把握战略方向的能力。“信”是信誉,就像古人说的“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什么类型的老板?员工们会怕您吗?

  曹德旺:权威就是不怒自威,你不动声*别人都怕。因为我以前什么工作都做过,现在有员工想骗我的话,可不那么容易。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如何培养接班人的?如果他们走了弯路怎么办?

  曹德旺:放手让他们去做,原谅他们的小错,战略上我来把握。

  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福耀集团这个企业的发展,是否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

  曹德旺:首先,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没有福耀,这是毫无异议的。没有毛泽东解放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在新中国历史的前30年,毛泽东使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也留下了一些副产品;之后的30年,改革开放基本上解决了生产力落后问题,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等。我坚信,今后30年,必须解决前60年留下的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不少年轻人抱怨就业难,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曹德旺:其实工作机会有很多,只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脚踏实地从头做起而已。我建议年轻人慢一点,不要太急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每一天面对的每一件事。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铸就未来,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就一定能走得远。有的人只有一步没走稳,那他以后迟早要受影响。我就花了十几年打基础。

  环球人物杂志:早年的艰苦岁月让您受益匪浅?

  曹德旺:确实是这样的。小时候吃的苦就不说了,创业的时候更是没日没夜地干。每天早出晚归,从来没有休息过周末或者节假日。一年365天,只有除夕那天晚上8点在家,陪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照样起早,去给厂里的职工拜年。那时候什么活都得自己做。1991年公司都要上市了,招股说明书还是我一个人做的。当时给政府打报告请示事情,都是我自己写。

  环球人物杂志:您很爱看书?都爱看哪些方面的书?

  曹德旺:我以前在学校的时间很短,没有太多学习的机会,就反而很想看书。后来养成了习惯,一有时间就看书,而且面儿很广,五花八门的书都爱看。现在回头想想,人生必须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记载着古今中外智慧的精华,可以借鉴;一本是无字的书,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面对的每一件事,必须尽力去做好,就是对自己的磨练,这是实践之书。这两本书,少哪一本,都难以成材。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您的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曹德旺:第一不要有不良习惯,第二做事要力所能及。

  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曹德旺:成功首先是有健康的身体,然后拥有自由的生活和体面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功人士。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编辑:小柯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