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上海】普陀区多措并举打造“科技+管理”新时尚

作者: 来源:上海林业局 2020-05-15 15:45:14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高强度投入的“攻坚战”正在逐步向常态化推进的“持久战”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普陀区在多个领域创新破题,提升区域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居住区:智能化应用场景破解顽...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高强度投入的“攻坚战”正在逐步向常态化推进的“持久战”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普陀区在多个领域创新破题,提升区域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

居住区:智能化应用场景破解顽疾

针对非定时时段小包散落垃圾等管理难点,甘泉路街道依托“智联普陀”平台,引入多种智能化应用场景,运用智能传感器辅助管理,既节省了人力,更提升了效率。“我们在箱房安装了智能高清摄像头,对非定时时段乱扔行为形成震慑。”工作人员介绍说,“同时,对于少量零星杂物,超过5分钟就会自动报警。巡查人员接到指令后,迅速抵达现场进行清除。”就这样,运用科技手段,管理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破解。

在曹杨新村街道梅岭苑小区,全市首座5G智能垃圾箱房让垃圾分类更方便。“干垃圾垃圾桶已满。”每当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提醒信息,物业保洁人员就来到点位更换空桶。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可根据小区居民的投放习惯,对投放时间和点位容器数量进行调整,比如干垃圾量多了,就适当增加干垃圾桶。居民们纷纷表示方便。

单位:黑科技助力低碳生活新时尚

桃浦镇李子园大厦运用智能系统确保单位垃圾分类实效,形成了“楼内智能精准投放+楼外定点定时投放”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李子园大厦内有几十家企业、千余名白领。上午9点,集中上班;晚上10点,还在加班。如何在那么长的时段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李子园大厦找到了适合现代年轻白领的“丢垃圾模式”——在大厦内的每个楼层设置智能四分类收集箱,在大厦一楼后门设置传统型四分类垃圾分拣点。

楼内的智能收集点全天24小时开启,无需人员监管。企业员工注册“社区智能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后,只需扫描专用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打开对应垃圾箱盖子,15秒后自动关盖。保洁阿姨在分拣点发现有垃圾投错的情况,再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到源头,上门进行教育。这套设备和系统,正是楼内企业自主研发的。

此外,李子园大厦也在分拣点配备了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白领自主破袋。

可回收物:创新打造再生资源体系

家住普陀的不少居民发现,经常有“蓝色小鲸鱼”标识的面包车在小区出没。这些可爱的“小蓝鲸”穿梭在“两网融合”点位,收运可回收物的同时,实现了废品变现。

上海蓝鲸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25日,隶属区城投公司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蓝宝”智能回收系统,“蓝宝”智能回收箱阵地、小型压缩站,提供可回收物线下预约上门回收服务。蓝鲸公司对居住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上午8点前下单当天上门收运,8点后次日完成收运”,线下积分1:1可直接兑现,在调动保洁员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积极性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安心做好本小区的保洁工作。

蓝鲸公司运用“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不断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用户体验感觉,有效提升了可回收物的交易流通效率,促进了市民分类投放的参与度。

下一步,普陀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立足“一网统管”,进一步健全完善可追溯信息化系统,逐步构建“科技+管理”的新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