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对不起,《少年的你》我不敢夸

作者: 来源:微博头条 2019-10-29 12:34:01

兜兜转转,《少年的你》终于上映。 曾遭遇撤档风波、上映前三天才公布定档日期,依旧挡不住它强势: 上映三天,票房即将破6亿; 豆瓣上,21万余人打出8.4分的高分; 微博、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好评和对主演的赞赏…… 与此同时,许多...

兜兜转转,《少年的你》终于上映。


曾遭遇撤档风波、上映前三天才公布定档日期,依旧挡不住它强势:


上映三天,票房即将破6亿;


豆瓣上,21万余人打出8.4分的高分;


微博、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好评和对主演的赞赏……


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慢慢浮现。

《少年的你》,是否值得现在的赞誉?


社长觉得,有待商榷。


01


《少年的你》,确实是一部好电影


从评价一部影片的各种要素来看,《少年的你》做得都不错。


题材上,不避讳校园丑陋一面,也没有喊口号式地“反校园霸凌”。


而是用主角陈念的经历,让人看到了校园欺凌的更多复杂性。


霸凌者家庭教育的缺失:


拿过大大小小奖杯的校花,“因为复读,爸爸已经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妈妈从小对她灌输的是思想是:没有钱解决不了的小事。


旁观者为什么变成加害者?


因为“如果我不参与,下一个被欺负的就会是我。”


受害者有多“惨”?


被羞辱、被群殴、被拍裸照,每一下,都是真切的疼。


这一幕,对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都是噩梦这一幕,对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都是噩梦


受害者为什么不反抗?


《少年的你》也给出了答案。


缺乏证据,很难划定“开玩笑”和“霸凌”的界限,更无法“定罪”;


大人们,在个人饭碗和处理学生事故时,多数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么你是欺凌者,要么你是下一个被欺凌者;


比起一些打着“校园霸凌”的幌子谈着不切实际的恋爱的电影,《少年的你》更真、更狠。


两名主演的演技,同样到位。


27岁的周冬雨,抛开以往的“清纯、鬼马、叛逆”。


这一次的高中生陈念,外表软、内心倔。


被欺凌时,一边害怕,一边憋着一口气;



反抗时是无助,和不甘心。


剃了头、决心摆脱黑暗时,带着不可忽视的决绝。



周冬雨是“稳”中的突破。


易烊千玺,则是惊喜。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顶级流量”。


前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虽然可圈可点,但距离真正好演员标准,还“差点意思”。


《少年的你》则让人看到了,他在演员这条路上的可塑性。


易烊千玺扮演的小混混小北,挑事、打架、挨打,像一头出圈的野兽。



习惯了要强,被打到一身伤痕,也不肯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软弱;


但有时也会孩子气地故意搞怪,或者因为一句话感动落泪。


注意细节:因为意识到自己落泪,迅速将头转过去注意细节:因为意识到自己落泪,迅速将头转过去


少年气、被社会浸染的痞气、面对陈念的保护欲和自卑感、面对过去的忧郁……


易烊千玺的表现,一点没出戏。


专业影评人夸他:


“超出了大家对流量时代年轻演员的集体认知,开始进入演员的境界。”


这份夸奖,分量不轻,但他配得上。



导演曾国祥,在各种技术和细节的打磨上,做得也不错。


为了表达少年一丝一丝的情绪波动,该片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给人一种“情绪的震撼力”。


充满悬念、伏笔、细微镜头的细节表现,也凸显了影片的用心。


也正是因此,影片背后一些无法遮掩的问题,更让人觉得有些惋惜。


像是电影本身所说的:


阳光背后,阴影同样存在。


02


关于剧情,不得不提


《少年的你》最大的争议,是电影原著小说涉嫌融梗。


所谓“融梗”,是指把别的作品里的一些桥段,融合在一起。


原著作者曾不止一次被嘲,早在小说刚出时,就有人把原著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做过对比调色盘。


说回电影本身,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堪称优秀的改编。


可有些情节,依然有似曾相识感。


小北保护陈念。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光明,一个阴暗。


《白夜行》中,男主角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暗中保护女主,替她解决身边的麻烦人物、摆平一切危险,甚至抵罪。


女主生活在阳光里,而男主在阴影中潜行。


日版《白夜行》片段日版《白夜行》片段


相似的“接吻梗、替罪梗、自首梗”,该怎么解释?


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也没有明确的“红线”,去判定是否侵权。


这样的事情,也已经不止一次。


《甄嬛传》原著小说涉嫌抄袭匪我思存小说,《少年包青天》涉嫌抄袭日本推理小说《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不可否认,这两部电视剧都足够优秀,但也掩盖不了争议。


最委屈的,是真正的原创者,以及只想好好看部影视剧的观众。



不得不承认,这场争议或许短时间内,都不会有答案、结论。


因为这样的问题由来已久且复杂繁冗,哪怕有心,也不容易解决。


只针对电影而言,社长觉得很可惜:一部好作品,陷入这样的争议。


喜欢它的观众无法一心欣赏作品反而陷入纠结,有人在抨击,有人在反驳……


无形中,挤压了故事的核心——校园霸凌这个社会议题的空间。


而这,才是真正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03


高分,有些过高了

《少年的你》上线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最高飙到了8.7,现在稳定到了8.4。


有人将其捧到了“年度华语最佳”、“今年的《我不是药神》”的地位。



《少年的你》好吗?

好。


但对比同档分数线的作品来看,未免有些过誉。


豆瓣8.4分是什么概念?

去年的电影《狗十三》,也是聚焦教育、成长话题。


它用非常本土化、生活化的方式去讲述故事。


少女,是一半活泼、一半含蓄。



父母的爱,内敛、又粗暴:


“打你,是因为爱你。”



女主丢了心爱的宠物狗,家里的人为她找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宠物狗“骗她”。


她从一直追问、斤斤计较,渐渐变成了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也可以面不改色地说谎。


观众一看,哦,这就是我身边的父母、是我的成长故事。


但口碑极好的《狗十三》,评分也只有8.2。



周星驰的《功夫》,是喜剧界“独一无二”的经典。

漫画式的设定与世界观构架,短短两分钟的开头,已经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和黑色幽默的风格。


电影第一幕,一个大哥,带着两个小弟跳“斧头舞”。



然后画面一转,一起恶性事件中,有人被斧头砍伤。


画面切换回来,嚣张的斧头帮,跳舞的人已经变成了六个。



镜头再转。


一片歌舞声色:旖旎的歌舞厅、奢靡的赌场……


再换回来,跳舞的人,已经从6个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无数个……



这一幕“斧头舞”的连续转换,象征“暴力的增长”,被无数观众奉为“经典”。


《功夫》的评分,维持在8.4。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探讨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情感错位。


13岁的 Haley Joel Osment 饰演的小机器人,唯一的使命是爱着“妈妈”。


但对妈妈而言,他只是亲儿子的替代品,最终没逃过失宠、被抛弃的命运……


脏兮兮的小孩子,每一个哀求、无助、倔强的眼神都令人触动。

《人工智能》的最终评分,是8.6。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豆瓣评分8.6。


那是张曼玉、梁朝伟最美好的时代。



相互成就的两人,凭此片一举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女主角、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贡献了绝佳气质与演技的张曼玉,被观众评价“手指也会演戏。”



和相近评分的电影对比,显然,《少年的你》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准。

易烊千玺的演技固然令人惊喜。


可是不要忘了,《少年的你》,好,但没那么好。


04


易烊千玺演技炸裂,然后呢?


今早看到一条资讯:


“电影《少年的你》持续引发讨论,微博话题阅读量已破23亿。


话题讨论集中于易烊千玺周冬雨不错的演技和剧本涉嫌抄袭。”


翻开超话,也确实如此。


多数评论,都围绕着故事上的争议,和夸演员演技爆棚、未来可期……


易烊千玺演技登上热搜第一易烊千玺演技登上热搜第一


可是,关于影片“外部”的讨论越多,越是让电影所依托的内核显得虚弱。

校园霸凌,这件无比严肃与沉痛的事情,在某些风光和争议之外,没有得到它本应该有的“C位”。


电影中一直受欺负的陈念,惨吗?


惨。

但现实,更惨——没有几个陈念能遇到一个能保护她的小北。

更多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承受着暴力,无人施以援手。


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有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


其中,高达88.74%的案件导致受害人存在伤亡情况。


日剧《Legal High》里,古美门律师这样解释霸凌:“霸凌的本质,是氛围。”


霸凌本质是一种氛围 / 《Legal High》霸凌本质是一种氛围 / 《Legal High》


怎么解释?


霸凌产生的原因,太复杂。


缺失与错位的教育、对未成年人恶的纵容、不够完善的法律与程序……


那么,如何安抚受害者、如何避免霸凌事件?


这些,是比演员、票房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去年,《我不是药神》上映后,许多人关注的是故事原案件本身,是白血病人用药现状……


流量无疑为电影带来了好评、票房,只是,对流量的讨论,盖过了戏的内容本身,并不总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是营销更多地把重点放在了演员身上;


另一方面,顶级流量,有时候自带一种“原罪”——“他的光环遮蔽一切”:


所以,很多人更关注的是“易烊千玺有代表作了”,而不是:电影讲了什么、会带来什么反思和变化。


这种“不平衡”,对于电影内容,未尝不也是一种折损。


这种情况,或许会随着易烊千玺交出越来越多好作品而淡化,但粉丝,也该多一分理智。


说到底,观众既好骗,也不好骗。


“好骗”,是因为,你拿出诚意,他们一定能看到。


“不好骗”,是因为,他们期待好演员,也期待好作品:


没有争议的、真正为社会带来点什么的作品。


在这点上,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