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便利店,还没壮大就要进化? | 睡前聊一会儿

作者: 来源:微博头条 2019-10-18 01:08:25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最近有新闻报道,日本7-11的母公司因为结构性改革,将关闭1000家无利可图的便利店。在一个便利店已接近饱和的国度,基于商业考量的动态调整并不奇怪。反观国内,也有连锁便利...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最近有新闻报道,日本7-11的母公司因为结构性改革,将关闭1000家无利可图的便利店。在一个便利店已接近饱和的国度,基于商业考量的动态调整并不奇怪。反观国内,也有连锁便利店为降成本,推出“无人化”模式,实现从购物到结账的全自助。比起大型商超里“气势汹汹”的推销方式,这种毫无压迫感的购物场景,实在是珊珊可爱。

如果用一把尺去刻画日常的购物形态,从自动贩卖机、无人货架、便利店、超市,到百货,由小到大的商业形态中,便利店正好处在购物的中点,也占据了很多人购物心理的中点。单品不那么丰富,但足以满足日用;有挑选空间,又不至于眼花缭乱;不如自动贩卖机那么唾手可得,但也可以轻松“腿着去”。总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切刚好。

记得两年多前,我们就聊过,便利店是孤独城市的灯。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去便利店随手买杯咖啡,简单解决一个人的晚餐,已成日常选择。品牌连锁便利店,也因完善的存货管理,对消费新风向的及时跟踪,与流行文化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着年轻人的好感度。不过,换个角度看,尽管今天便利店多呈现为年轻态,但随着老龄社会到来,老年人对生活便捷度的需求,不会亚于年轻人。所以,便利店之便,除了适应越来越原子化的生活方式,更有了适应老龄社会的内涵。

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便利店正迎来裂变式发展。比如北京就出台了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2019年到2021年,每年要新增连锁便利店700家左右。便民心切,因为便捷度已成城市之间新的竞争维度,当硬件提升进入成熟期之后,诸如方便民众生活等“软件”提升,成了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考量。当然也要看到,商业形态本身也受到经济地理的影响。比如北方城市,相较南方城市,便利店发育明显受自然条件制约,经常只能做“三个半”生意:因为马路太宽,只能做半条街生意;因为冬天天气太冷,只能做半年生意;因为夜生活不丰富,只能做半天生意。自然条件与既有城市格局限制,很难改变,但这反过来激励着城市管理者,不得不下更大力气发展相关业态。比如对连锁便利店的进入,采取减免租金等让利措施,这种让利是推动相关产业启动的重要初始条件,是市政对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市场主体应有的倾斜,本质上是对普通市民的让利。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感叹:“今天便利店关了,心情顿时沉重”。可以说,便利店不仅有商业意义上的便捷,也在产生社区意义上的联结。24小时不间断经营、食物始终温热、必需品一应俱全……便利店的这些特征,仿佛家的模拟,与消费者形成信任与依赖关系,成为“生活基础设施”。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后,许多市民最迫切的期望是便利店能够开门营业。这个时候,7-11做到了尽快让便利店的灯亮起来,并且响应政府号召,靠充足的备货、成熟的配送体系支援灾民,发挥了很强的应急功能。不难发现,虽然是一家家小店,却也连着万家。可以说,一种成熟的商业形态,既实现了商业的发展, 也影响着社会的发育,彰显着人性温度。当然,今天的便利店在国内面临更加激烈的商业竞争,因此也有人提出“便利店进化“的命题。因为当其业态还没充分发育,诸如盒马、7FRESH等超市已经打通线上线下,以即时配送实现了对便利店的弯道超车。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下单,商品半小时就能送到,并且更为丰富。所以,一方面是用户对便利店依然存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升级的消费样态,在推力拉力并存的商业环境下,便利店如何赢得长足的发展,或许更考验着它能否找到生活的痛点,发现被忽视的商机,满足潜在的需求。这正是:便利渐行渐近,竞争永无止境。大家晚安!(文|何鼎鼎)
《与时代谈谈心——睡前聊一会》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开了个小栏目——“睡前聊一会儿”。聚焦文化现象、社会心态,以大时代为底色,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360°无死角对话,这个栏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了近300万人的睡前必看的读物。化身“党报评论君”观世相,这一栏目提供了一个触摸时代、感知社会的窗口,成为主流媒体评论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尝试。以坦诚与真挚的姿态观察世界并不容易,以文字推动更多人理解、包容社会的多元则更难,但是这本书做到了。— 京东已售,扫码即购 —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