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少前世界中的人形发展史梳理

作者: 来源:微博头条 2019-10-10 23:46:08

​​于是借着日服育婴教程(x)5.5集里介绍到世界观的契机,我心血来潮复习了下烧钱世界中人形的发展史。 把两本设定集小册子对照着看了一遍,用我不那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消化了一下,再用我贫瘠的大脑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的理解...

​​于是借着日服育婴教程(x)5.5集里介绍到世界观的契机,我心血来潮复习了下烧钱世界中人形的发展史。

把两本设定集小册子对照着看了一遍,用我不那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消化了一下,再用我贫瘠的大脑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的理解没有大问题,结论就是:烧钱关于这块历史的描述还真够混乱的orz


因此,以下观点仅是建立在个人理解基础上的推论,如果有对此更清晰透彻的解读,请不遗余力地抽我的脸。


首先,上面所说的“混乱”,准确来讲,应该是“模糊”。因为两本设定集各自描述的人形发展史在时间定位上的模糊,且出现了好几处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说法,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比如,设定集1提及甲在XXXX年选择了A剧情线;设定集2却说甲在YYYY年选择了B剧情线。虽然XXXX和YYYY并不冲突,但A和B这两个选择本身是矛盾的;加上没有明确的时间线标记,并不能准确推论XXXX和YYYY中间到底隔了多久,而这中间的过渡时间是否足以让甲从A选择转变到B,这种疑惑感就会导致一种“混乱”的阅读体验。


言归正传,关于人形发展史,目前能查到的最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是——

2054年,IOP推出第一代战术人形;
2058年,帕斯卡开发出“烙印技术”和“傀儡网络”两大革新技术,第二代战术人形问世。

这是收录在众多百科词条里的说法,日服教程的5.5集也有提到,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官方盖章承认、流传最广的设定。

第二代战术人形目前没有太多问题,疑问主要集中在“第一代战术人形”时代:

1、第一代战术人形的定义是什么,即设定集中提及的众多型号到底哪些算第一代战术人形?

2、第二代战术人形诞生的标志是烙印软件接口和傀儡网络系统作为标配模块化生产;那第一代战术人形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先看设定集1里的说法:

2033年雷柏特通用制造公司开始研发生产型骨架机器人,在2年后完成了实验型号,维特金·凯特(这个应该是哈维尔原设的名字)的开发小组对其改进,推出了ALR-50E2和ALR-51C两种型号。

其中50E2虽然笨重不够灵活,但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所以最后改进为ALR-52P投入量产。维特金则一直想在51C上搭载AI系统,让其变得更智能,然而公司预算并不够支持这一系列的后续开发,51C被打入冷宫。

15个月后(2036-2037年间),韦杰斯特联合电子制造公司(以下简称韦杰斯特公司)接到了泛欧军事联盟订单,要为“强铳兵”载具开发自动化操作系统。负责这个项目的主管米哈奇为了节省预算,想找一个现成的测试载体。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维特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51C被韦杰斯特公司买下,用于测试自动运行系统。之后51C又被改造的更接近人形,重新编号为TD-01。

米哈奇和维特金并未止步于此,开始考虑将自动化系统改进为自律AI,搭载于机器人上。这应该算是自律人形技术的萌芽。两人的小组合并后又继续在TD-01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了CSD-02型号。

这项技术引起了一些民用企业的注意,其中斯切贝尔先进科技工业公司(以下简称斯切贝尔公司)购买了CSD-02的知识产权授权,自己又在02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型号CSD-03H。03H成功代替了人类试驾员被用于测试“强铳兵”系统载具,因此人形技术得到了军方的重视。

在军方的牵线搭桥下(这里提到了卡特),原雷柏特公司的维特金开发小组、韦杰斯特公司、斯切贝尔公司三强联合,投资组建了IOP。而这个公司的服务主旨,则是为军方打造专业的人形火力平台。

IOP成立的时间是2046年,三战已经打响,这里文章划分段落进入了新的一小节,小标题为“第一代战术人形时代”。这个时候IOP与铁血工造开始有业务往来,铁血买下了ALR-52P(就是最开始提到那个用于生产的量产型号),还跟IOP一起合作研究自律AI。

三战导致军方订单激增,不想放弃民用市场和自律系统研究的维特金分身乏术,于是将部分订单转包给了铁血。铁血则根据52P改造出了“猎鸥”系列(我们所熟知的狙娘),在前线广受好评。另一边,IOP的CSD型号因为故障频出反而不被人看好,军方的订单开始向铁血倾斜。

维特金大为恼火之际,2049年90wish横空出世,在网络发布的关于人形技术的共享文档让维特金看到了曙光。维特金多方打探,最终通过内务部得知90wish内部闹翻了,而其中两名成员有性命之忧——便是莱柯和帕斯卡。维特金不惜重金雇人护送,将莱柯和帕斯卡接了过来。几人达成共识,决定建立合作关系。维特金为了方便与两人合作注册了一家子公司“Hermit”,即是16lab的前身。依靠90wish的两位天才研究人员,IOP于2051年完善了CSD系列的后续机型性能,还改装了新式军用化人形ACD系列,从铁血手里抢回了军方的订单,“第一代战术人形时代”小节到此结束。

2053年,参与过护送帕斯卡任务、原内务部战术指挥克鲁格用那次行动获得的报酬建立了G&K公司。这里,就和我们已知的大部分剧情设定接上轨了。

然后再来看看设定集2里对这段历史的描述:

这里不得不啰嗦地插播介绍下联合国遗迹署这个组织,因为设定集2第二章记述的主线正是这个组织的发展历程,人形技术发展史仅作为辅线,两者存在一定关联,所以讨论人形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提到联合国遗迹署在这段历史中充当的角色。

1992年2月3日联合国遗迹署成立,简而言之这个组织是为了避免人类滥用遗迹技术、玩火自焚而诞生的,督促和监管着各国遗迹相关的事务。时间快进到北兰岛事件后,遗迹署开始出现了分歧。其中一派提出了《盗火者工程》,另一派提出了《信标计划——南极遗迹署建设计划》。

盗火者工程的目的是“在废墟上重建文明”,而这过程中必须建立新的秩序(世界联合政府);信标计划则是为了“共同对抗及阻止野蛮和残暴的势力毁灭人类文明最后之火种”,决定将南极空洞遗迹勘探基地开发为末日避难所,说通俗点,遗迹署作为全村人的希望有必要跑到世外桃源保存实力,在愚蠢的大部分人类玩死自己后还能延续香火。

后者提出的契机,正是因为看到了北兰岛事件及其后续一系列窒息操作导致的天灾人祸,遗迹署被各国政府敌视、形势岌岌可危。然而信标计划无疑被认为是背叛了罗克萨特的理念,遭到了驳斥,裂隙就此出现。

就我个人的理解,如果将各种危机比作即将灭世的大洪水,盗火者工程一派则是选择治水的大禹,信标派则是选择登上方舟的诺亚。

遗迹署随后很快便走到了命运的岔路口,2033年4月1日,美国国会将联合国遗迹署驱逐出境,两派人正式撕破脸皮,信标派,或者说“遗迹署派”开始为信标计划招兵买马,并在2041年12月启动了这个计划,扛着遗迹署的招牌躲进南极空洞挖矿了。2045年三战爆发,南极宣布独立,并关闭进入空洞的所有方式,南极联邦建立。所以,某种意义上信标派可以算南联的雏形。

被遗迹署所“抛弃”的、盗火者工程的支持者组建了盗火者工程理事会,这里暂且将其称为“盗火派”。虽然2041年遗迹署迁址南极前,盗火者工程理事会台面上仍在以遗迹署的名义活动,但实际已经与信标派形同陌路,而这帮人正是未来罗联的火种。

无巧不成书,盗火派与信标派的分道扬镳,冥冥之中为人类未来两大阵营的对立埋下了伏笔。

现在终于可以回到原本的话题——人形发展史上了。

北兰岛事件后,刚刚取得革命胜利、复活的新苏联政权就要面对一堆烂摊子。尤其是大量工业设施被遗弃在黄区中,残余的地区又无法支撑国家秩序和人民物质需要。因此新苏联政府启动了“西伯利亚生命线工程”重建计划,即用人形机械代替人类在黄区工业设施中劳作,恢复西伯利亚铁路和沿线的工业设施运转,维持生产。

盗火者工程理事会评估了这个新政权后,决定在“西伯利亚生命线”工程上拉苏联一把,也算是为他们的事业添砖加瓦。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会议记录——“遗迹科技绝不可以随意启动”,表明了盗火派对遗迹技术应用的态度。盗火派对苏联政权的青睐与信任,正是源自于对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老米沙,泽林斯基的老师)的欣赏。盗火派将老米沙称之为遗迹技术“可敬的守门人”,因为苏联政权表现出的对遗迹相关技术的慎重态度,正与盗火派最核心的“遗迹技术必须被封存”的目的一致。

西伯利亚生命线工程催生出了“骨架工业机器人”——ALR-51C,而负责此项目开发的正是哈维尔·维特金。这里必须要标注下,哈维尔的身份变成了前陆军电子工程兵,现隶属于“生产和技术研发联合体-第766生产和技术设备管理局”。

2034年ALR-51C被批量生产并按计划部署。同样地,哈维尔依然想继续研发下一代人形机械,但因为各国对人形机械暂时没有更高级的需求,后续开发只能暂时搁置。

2035年“北极光事件”后,生产环境的恶化导致欧洲对人形机械的需求激增。而此时哈维尔已经被盗火派吸纳为“同志”,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安排下,可能也有得到组织(盗火派)的授意与支持(这是个人猜测),哈维尔成立了IOP公司。

2036年11月,ALR-51C的改良版ALR-52P问世。

之后,铁血工造在52P的基础上研发了“切割者”系列人形(紫菜头),在2042年的时候第一次投入实战,虽然很快被残酷的战争教做人。

与此同时IOP在干啥呢?IOP在玩《底特律:变人》,不是,在生产女仆,不是,在研发民用人形。IOP似乎对军用市场完全不感兴趣,在2043年时推出了第一代服务人形“宁芙”(Nymph)。这种人形使用了基于52P基础开发的CSD骨架,外观已经趋近于人类。

2045年三战爆发,铁血工造和IOP被莫斯科直接接管,国防部一开始并不信任人形技术,只让铁血工造和IOP提供运输物资的人形机械。但因为2047年后战局僵持,人员损耗,国防部又不得不重新考虑将人形投入到战场。

于是,铁血在“切割者”的基础上研发了“胡蜂”(光头)和“猎鸥”(前面提到的狙娘)。IOP赶鸭子上架,基于CSD骨架设计了可以直接使用普通士兵武器的通用武装人形机械,简单来说,就是给CSD型号的人形配了把枪,而且什么枪都可以。这个时候没有“烙印”技术,所以只是单纯拿着枪械的自律人形,这应该就是第一代战术人形。这里就可以看出铁血和IOP在战术人形设计理念上的差异,铁血是专用专属,IOP是单一平台泛用。

经过三年战争的洗礼,到2050年的时候IOP和铁血工造的战术人形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51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里基本没提帕斯卡、莱柯、90wish为人形技术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所以暂时默认情况和设定集1里大致相同。唯一需要单独说明的是,2049年莱柯和帕斯卡离开90wish时的情况。

这一部分是在第三章,“北极光事件”后续的影响之一便是东西两德的再度分裂,2044年11月的“共和国宫血案”成为德国内战的导火索,德国的内战又进一步引爆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捱到了2049年1月,莱柯和帕斯卡终于准备跑路了,莱柯此时是苏联国籍,因此他只能偷渡回苏联。而根据两人的谈话内容,帕斯卡应该会被接到美国。

2049年5月,莱柯已经回到了苏联,并向上提交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最终被呈交到泽林斯基手中,他看过后当即警觉万分,怀疑遗迹技术遭到了泄密。于是莱柯很快就被请去“喝茶”了,至于帕斯卡如何,身在何处,相信根据莱柯同志的交代,她很快也会被泽林斯基请去“喝茶”。

第三章结尾,提到2040年的年末莱柯就结识了“格里芬”(我们的大老板),2049年莱柯跑路时提到帮自己偷渡的朋友应该也是格里芬。而格里芬正是盗火派的得力干将,所以莱柯就算没被格里芬发展成“下线”,他的情况应该也是在盗火派的掌控甚至安排之下的。


简单总结下两本小册子中提到的这些人形型号的联系:

设定集1

ALR-50→ALR-50E2→ALR-52P→“猎鸥”

└→ALR-51C→TD-01→CSD-02→CSD-03H→CSD系列后续机型→ACD系列

设定集2

ALR-51C→ALR-52P→CSD系列(包括“宁芙”)

└→“切割者”→“胡蜂”/“猎鸥”

可以看到,设定集2并没有像设定集1中那么多繁杂的型号(但不排除中间有部分被省略未提及的型号),两者的进化树也有明显差异。

除去上面人形型号演变的差异之外,对比几个版本的说法,将其中存在出入的地方总结了一下——


1、首先最明显的,哈维尔的人设:设定集1中他叫维特金·凯特,是雷柏特通用制造公司的研发人员;设定集2改为了和游戏剧情里一样的名字——哈维尔·维特金,身份也变成了 “生产和技术研发联合体-第766生产和技术设备管理局”“通用工业机器人”项目组的负责人,并且曾经是陆军电子工程兵。


2、在设定集1中有着重要戏份的韦杰斯特公司、斯切贝尔公司,还有维特金的重要合作伙伴米哈奇,都在设定集2中神隐,惨遭“雪藏”。


3、IOP的成立时间:设定集1中为2046年,这之前甚至还筹划准备了3年;设定集2中可以确认在2036年11月ALR-52P问世的时候IOP就已经成立了,时间提前了十年。


4、IOP的业务方针:设定集1中IOP的服务主旨是为军方打造更专业的人形火力平台;设定集2中IOP沉迷《底特律:变人》民用市场,“完全不染指军用市场”,直到三战爆发后被政府抓壮丁,IOP才开始研发军用型号。


5、军方对人形技术的态度:设定集1中军方对人形技术产生兴趣,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IOP的成立;设定集2中军方并不看好人形技术,是到最后“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求助于人形机械。


6、第一代战术人形时代的定义:百科词条明确说是2054年三战结束后,IOP推出第一代“战术人形”;设定集1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一部分算第一代战术人形,根据个人理解,暂且认为是2051年IOP利用“Hermint”提供的技术完善性能后的CSD系列后续机型及ACD军用化人形;设定集2同样没说明第一代战术人形是什么,根据前文所述,推测为2047年开发的基于CSD骨架直接使用普通士兵武器的通用武装人形。


7、90wish的变故:这部分是我最为疑惑的地方。

设定集1的说法是莱柯和帕斯卡跟90wish决裂,生命受到威胁,维特金雇人护送他们到了IOP的安全屋,克鲁格参与了护送帕斯卡的行动。

设定集2有一处猫腻是,德国内战2044年爆发,西德政府2045年的时候就将帕斯卡安排在了向西转移的技术人员名单上,却没有提到莱柯,直到2049年时莱柯才跑路回了苏联。所以为什么两人2049年的时候才打算离开德国,而不是2044年内战爆发的时候就走?从莱柯的日志得出的结论是——他的研究没有做完,他不想走,所以他选择冒险留在德国。那2049年又发生了什么事让两人选择离开?文中没有说了。唯一知道的是,跟设定集1里不同,莱柯更像是“自愿”回了苏联,并且也没有IOP的护送,之后便被泽林斯基查了水表。而帕斯卡那边怎么回事,也没有交代,但我更倾向于她是被安全局的人“请”到苏联,而不是遭到追杀。当然,不管是“护送”还是“查水表”,克鲁格依然参与了帕斯卡相关的行动,这点在设定集2的最后有体现。


8、克鲁格建立G&K的资金:设定集1提到是来自于护送帕斯卡行动的报酬;设定集2则感觉像是 “格里芬”爸爸直接给的。

要说到底该以哪一版的说法为准,我个人当然偏向于新设定覆盖旧设定,如果有遗漏不清楚的地方,再参考旧设补完。但鉴于小册子上那句“该文件内容为拓展性阅读,文中资料并非确切信息仅供参考,被放弃方案将删除,不做任何记录。”所以也不能太较真,毕竟小细节的修订也不是不可能,一切还是以游戏剧情里最终呈现的结果为准。

以上,一家之言也仅供参考,各位见仁见智。​​​​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