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壹:闲话佛教中种种不思议解脱教法
在佛教教法中,八大宗根据修学者不同的根器,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甚至到了悖逆的地步。 1、至繁与至简:密宗教法中,据说有些把上师观作佛,通过...
在佛教教法中,八大宗根据修学者不同的根器,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甚至到了悖逆的地步。
1、至繁与至简:密宗教法中,据说有些把上师观作佛,通过种种修法,观成之后,上师就像佛一样在自己面前。佛教净土宗,经论通常仅仅一部《阿弥陀经》,修持方法上就念一句阿弥陀佛。
2、有言与无言。佛教唯识学派,佛陀在一般的大众语系之外,另外创造出一大堆名词,叫做名相,专门来解释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对于心意识的概念,十分繁杂。而禅宗里却提倡言语道断,不立文字,实行棍棒教育。
3、尊师重道与呵佛骂祖。一般教法中,佛教对于佛法僧三宝是十分尊重的,看经先念南无释迦摩尼佛、大菩萨等等,然后念开经偈。而禅宗灯录里却常见一些祖师呵佛骂祖。
4、佛与众生。佛教讲众生是佛,那么为啥还学佛?
5、大与小。佛说芥子纳须弥?这不思议境界是截断众流的教法还是证道的境界?
6、疼与不疼。六祖拿棒在弟子神会头上敲了三下,问神会疼不疼?神会学着祖师言答:也疼也不疼。祖师说:不痛是愚痴,与草木石无疑。
7、佛与魔。佛是至善之人,魔是十恶不赦之徒。然而佛在大乘经典里却说魔王波旬久远之前已是大菩萨,并为他授记来生当做佛。
8、多闻与专一。藏地有两位得道的高僧,一位有很多老师,一位一辈子只是师从几位老师,为此,他们的弟子开展争执到底学佛跟随很多老师好还是专一的好。
类似对立甚或悖逆的说教在不同佛典、经论中记载很多,博友参悟几个?
一些宗派教法十分繁复,一些十分简单,然而这些都是佛陀和得道祖师所讲,表面来看对立甚或悖逆,但是它们却有内在逻辑的相通性。藏地观想念佛,把上师观成佛的模样,这多难啊?而念佛法的净土宗,只念一句佛号。其实,所有宗派都是针对众生后天的贪嗔痴和妄念颠倒纷飞和不同根性所制定的教学方法。
诸如一些爱思考爱学习的人,他很快就学会了,然后成为惯性,佛教就给他增加学习的难度,直到把他的妄念压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也就顿悟成佛了。
净土针对一些没有能力理解经论或厌倦了研讨的修行者,让他们将自己的念头集中到念佛这一个念头上,久而久之,念而无念,反闻闻自性就开悟了。就像我们打扫卫生时,用一个沾水的纸把地上污垢集中一处,然后扔了。
参禅道理亦然,他不是集中在念佛号上,而是集中在数息上,先调身调息入手。
一些教宗学习经论,从研习经论入手,剖析推理那些是妄想是颠倒,然后逐渐达到大开圆解。
证悟到最后,境界是一样的。
针对一些根器利的参禅者,一些祖师一棒子下去,或打或骂或说出无由头的话语,让参禅者瞬间打掉纷飞的妄念,截断众流,突然澄明看见本性。
多闻好还是专一好?跟着很多老师学好还是专一好?我们是否都要结交好朋友,有选择?其实,这个问题,像初修行者选老师,有些人只见人的好,不见他人过,所以可以结交很多朋友。有些没有道心,或者容易看别人的过失,这些人应该专一,免得谤佛谤师。
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就像一个小火,如果用湿的劈柴很快熄火,但是对于德高望重的大器来说,什么是佛说是魔说,都能为我所用,成就无上道法。单位里也是,有些领导能够调服很调皮的人,有些只是喜欢听话者。
芥子纳须弥。一口吸尽西江水。类似的不思议言论在禅宗传灯录很多。除了截断众流的教法功用外,其实这也是一个证量的境界。苏东坡问大和尚,芥子如何纳须弥?大和尚善巧方便说,都说居士学富五车,都装在哪里?
开悟后尽虚空法界都是一个自己,当然大道无边,岂止一口吸尽西江水?然而,作为凡夫没有开悟的人,却用一身臭皮囊禁锢了自己的大圆满法性,戒子纳须弥当然能够说通。
一般人不读佛典,没有善知识的解说,永世都会在生死中轮回,至少这辈子是没有解脱了,这道理永也不会明白。
用我们常人或世俗的眼光看,藏地教法中让把上师观想成佛。明明就是一个凡夫俗人,这不是教人做傻子嘛?但事实就是这样,观想不成佛,自己也就永远与佛无缘,永世难以成佛。至于哪一世又有机会接触上师了,还是要从头来。因为这种观想与社会教育的辩证看问题全面看问题本就是两条道,这是调节自己的心性的,是降服自己的傲慢与愚痴的,这是一种内在的真理。
小时候接触的教育,那时蒋介石就是个大坏蛋,国民党都是大坏蛋,国军都是大坏蛋。时光流逝,现在国民党中再出一个蒋介石一般的人物都能难。想想自己,在单位混一个副科级都难,那种去鄙视国民党将领的勇气与无知都从哪来的?
人在日常修行中,见到坏人当做是佛菩萨示现警示自己的,这样逆缘就变作顺缘和增上缘,这样就能拥有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种吸星大 法,无论遇到任何人任何境界,都能汲取力量提升功力。这就是其他宗教描述的天堂,是佛教所述华严境界。
昨夜躺在沙发冥思,突然胳膊酸疼难忍。人老了,就是这样,只有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个身子由多宝之身渐渐成为臭皮囊,人生之苦与无常。
人在心情舒畅与身体康乐时,都挺能说,就像我以前感知精明还感觉见到本性了。就到我疼的刹那,我才恍然所悟,眼见身处的有时其实并不是真心本性,因为痛嘛,肯定是虚妄之心,真心是清净的,怎会疼了。痛的那个瞬间,早已追逐外尘去了。
佛教为啥将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当做在家五戒?譬如蚊子咬你,啪地一声,就迷惑了。就像平常还能守戒,但是梦中遇见一美女,噗嗤一下,等自己明白过来的当儿,早已经晚了。若是在生死关头,一念就下地狱投胎了,哪还有丝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