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留下来继续拼?75%上班族先考虑“公司退休福利制度”
作者: 来源:cnyes 2019-08-18 08:37:20
文/今周刊编辑团队7月底的一个周末晴朗午后,高雄旗津老街上,小林带着太太穿过络绎不绝的观光人潮,悠闲漫步,这是两人的周末日常。任职于中钢的资深员工小林,一生职涯稳定,薪水也只能用“稳定”形容。小林今年57岁,接近...
文 / 今周刊编辑团队7 月底的一个周末晴朗午后,高雄旗津老街上,小林带着太太穿过络绎不绝的观光人潮,悠闲漫步,这是两人的周末日常。任职于中钢的资深员工小林,一生职涯稳定,薪水也只能用“稳定”形容。小林今年 57 岁,接近耳顺之年,这年纪,恰巧是周边许多朋友讨论起“退休”的年纪。“其实啊,我们公司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什么样的角色?答案,叫作“员工持股信托”。为鼓励员工储蓄,中钢于 1998 年推出员工持股信托,每个月员工由薪资所得中提存一定金额拨入信托专户,公司也会额外帮员工加码提拨这笔金额的两成,就这样劳资合力,每月出一笔小钱,专户用于购买自家、也就是中钢股票。参与信托以来,小林每月提拨少则 5 千元、多则 1 至 2 万元,截至今年 6 月,小林已累计提拨逾 479 万元,漫漫过程中,公司也帮小林加码提拨了将近 96 万元。加计期间小林赚到的 122 万元现金股利再投入,小林投入总金额已逾 698 万元,不仅较自提部分多出约 218 万元,这近 7 百万元的累计投入,也为小林的退休生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外企支援员工健全财务规画实务并行,打造年后生活类似中钢这样提供员工额外退休福利的企业,尽管在台湾并非个案,但说到退休福利,多数台湾企业主脑海浮现的,恐怕仍只有框架在《劳基法》内的劳保与劳退,在此之外,近乎就是一片“真空地带”。员工的退休生活准备是否充分?日常财务规画是否完善?这些问题,都不在多数台湾公司的“福利雷达”范围内,企业主普遍认为,退休生活的好坏,属于员工自身安排的领域,也应由其个人去承担对应的责任。一股牵动全球财务趋势的风潮,正往相反的方向吹。这股风潮的核心,是一项英文简称为“EFWPs”的计划,计划全名叫作 Employee Financial Wellness Programs,中文称为“员工财务幸福计划”。“未来企业留才,都必须要了解它。”世新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长期观察全球理财教育发展与趋势的郭迺锋如此评价 EFWPs。国人愈趋重视退休保障七成民众不满意企业额外福利根据今周刊刊与施罗德投信合作的“2019 企业员工大调查”也发现,公司是否提供《劳基法》以外的额外退休福利,如员工持股信托、福储信托以及团体年金险等员工财务健全方案,是员工在选择一家企业时,除了个人兴趣、薪资与升迁外,最为重视的指标(47.7%)。此外,在问及是否继续服务企业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有哪些,近八成的受访员工选择了“除了《劳基法》相关规定外,企业有提供员工额外的退休福利”。然而,这份国内首次针对员工进行的企业福利意向调查也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企业没有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有提供额外退休福利者仅不到三成)。也因此,当问及对目前所在公司对员工的退休生活保障是否感到满意时,回答“不满意”的受访者比重高达 66.5%。来源:《今周刊》 1182 期更多精彩内容请至《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