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专栏〉中国正努力“去美元化”、摆脱美元枷锁
作者: 来源:cnyes 2019-08-09 00:04:16
美元依然是全球主导货币,中国令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或者用美国财政部喜欢的说法:操纵汇率,这些说法并无多大意义,反而,投资人应当严肃地看待近期中国尝试脱离美元的“去美元化”迹象。理论上来说,如果甲国货币兑乙国货币贬值,甲...
美元依然是全球主导货币,中国令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或者用美国财政部喜欢的说法:操纵汇率,这些说法并无多大意义,反而,投资人应当严肃地看待近期中国尝试脱离美元的“去美元化”迹象。理论上来说,如果甲国货币兑乙国货币贬值,甲国相对乙国便取得了贸易优势,这也是美国对于人民币近期贬值深感不满的原因所在。但是,即便不能完全抵消,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也会消除中国可能取得的大部分优势。在 2018 年的一篇论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 Emine Boz、哈佛大学的 Gita Gopinath 和普林斯顿大学的 Mikkel Plagborg-Moller 等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大量全球贸易以美元结算,如果美元兑所有其他货币升值 1%,那么一年之内全球贸易将会下滑 0.6%。根据 IMF 研究,中国的进口几乎完全由美元结算,这意味着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将会对其不利;除此之外,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也可能遭受冲击。美元升值影响其他国家的另外一个渠道是投资,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全球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下滑。国际清算银行的 Stefan Avjiev 及三位合着者在 2018 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此番投资的下滑可能会遏制,甚至抵消贸易的成长。因为这些影响因素,操纵人民币汇率不一定会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特朗普宣称的操纵行为若要起到效果,中国需要美元在全球主导地位减弱。有一个国家可以相对较快、较为果断地脱离美元:俄罗斯。去年,俄罗斯大幅降低了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转投欧元、黄金和人民币,还在努力降低美元在贸易结算中发挥的作用,但是,相比俄罗斯,中国经济规模大得多,也更为多元,因此转向以其他货币进行结算安排可能更难。虽然有一些证据显示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例如,德国商业银行近期对较大型企业客户进行调查,发现其中 29% 已经在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但是要将美元完全从贸易业务中剔除,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大部分贸易以美元结算外,中国还持有大量美债,且无法在不对自身产生伤害的情况下快速、大举地抛售,也无法以其他避险资产取而代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并没有进行俄罗斯式的外汇存底资产结构转型,过去三年,中国净卖出美国政府及机构债券的情况多于净买入。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重新增持黄金,自去年 12 月开始连续八个月增持,此举效仿了俄罗斯和土耳其先前的做法,随着金价的攀升,押注黄金给这两个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你可以将这一切都归咎于中美贸易战;但实际上,几年前中国就已开始尝试改变外汇存底资产结构,总体来说,中国几乎不寻求短期效果,在贸易结算和国际资产构成这两方面的变化节奏都不快,但却是战略性的。目前来看,中国的行动估计吓不到美国,美元的主导地位仍然牢固,也正因此,中国对尝试启动货币战争不感兴趣,但是,美国每采取一项敌对行动,就会增强中国最终挣脱美元枷锁的决心。(Leonid Bershidsky 是彭博专栏撰稿人。他是俄罗斯商业日报《Vedomosti》的创始编辑,并创办了评论网站 Slon.ru。本专栏并不代表彭博编辑或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及其所有者的观点。)
(本篇文章不开放合作伙伴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