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研之有物〉怕停电、省电费、挺绿能?台湾公民电厂正发威

作者: 来源:cnyes 2019-08-03 12:14:20

除了自备环保筷,公民能为低碳做什么?想要节能减碳,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之外,你我还能做些什么?中研院社会所参与“深度减碳政策建议”计划,除了提出政策建议,也进一步从“公民电厂”寻找公民的角色和力量。在能源转型的过程...

除了自备环保筷,公民能为低碳做什么?

想要节能减碳,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之外,你我还能做些什么?中研院社会所参与“深度减碳政策建议”计划,除了提出政策建议,也进一步从“公民电厂”寻找公民的角色和力量。在能源转型的过程,公民电厂提供了另一种能源选项,更重要的是,将遥不可及的“发电”带入大众生活,并展现公民行动的可能性。

小市民集资发电公民电厂是什么?一人一股加入台电?“从英文读更清楚,”主妇联盟副执行长吴心萍说:“简单来说,公民电厂(Community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就是一群人共同参与发电计划。”这里的一群人,可以是小企业、社区居民、有共识的社交,人人都有机会参与。

主妇联盟副执行长吴心萍(左)、南部办公室主任陈婉娥(右),分享 NGO 团队执行中研院计划案,走访台湾各地公民电厂的观察。主妇联盟在 2016 年也成为“绿主张绿电合作社”第一位法人成员,通过社员集资,寻找案场装设太阳能系统,率先实践公民参与绿能发电。 摄影│ 林洵安主妇联盟副执行长吴心萍(左)、南部办公室主任陈婉娥(右),分享 NGO 团队执行中研院计划案,走访台湾各地公民电厂的观察。主妇联盟在 2016 年也成为“绿主张绿电合作社”第一位法人成员,通过社员集资,寻找案场装设太阳能系统,率先实践公民参与绿能发电。 摄影│ 林洵安在欧洲,公民电厂并不罕见,以德国来说,近半的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属于市民或社区组织,许多民众会在自家屋顶装设太阳能板。韩国也以“省下一座核电厂”为目标,推动城市节能与公民电厂,成功让首尔市达成 20% 能源自主。那么,台湾呢?

2014 年,社会企业“一人一千瓦”率先展开公民发电计划,号召有钱的出资当股东,有屋顶的出租当房东,合力铺设屋顶型太阳能板。之后,不同组织陆续投入,换算一下年纪,台湾的公民电厂才刚上幼儿园,仍在缓缓小跑步。

现在,这个脚步正慢慢移向在地社区。

图说设计│林洵安、刘芝吟图说设计│林洵安、刘芝吟达鲁玛克,台湾第一家部落电力公司2016 年 7 月,台东卑南乡的达鲁玛克部落一如往常,欢庆一年一度的小米收获祭。但这一回,祭典的神秘嘉宾很特别:“太阳神”助阵发威!祭典会场架设了 3KW 电力的太阳能板,正式宣告达鲁玛克将成立部落电厂。

土着部落怎么会和光电科技牵上线?故事得倒转回 50 年前。当时,一场恶火烧毁达鲁玛克部落,全村满目疮痍。居民费尽辛苦迁移到新址,却又遇上另一个恶梦——经济部公告邻村将为高阶核废料的埋放地。

达鲁玛克远在东部山林,每遇台风便常面临断电,最后却得承担全民核废污染的风险。

部落能不能有自主的绿能发电,不必再担心自然灾害,不用抗争核废选址?

部落自立的祈愿悄然种下,数十年后,终于缓缓萌芽。

第一批太阳能板铺设在活动中心屋顶,供给老人日托、课辅空间的用电。第二批则设在长老教会,提供电动车、手机免费充电。

部落里保有日治时期的水力发电厂,也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再加入太阳光电计划,达鲁玛克一步步努力,立下终极目标:绿能百分百,自己用电自己发!

达鲁玛克在公用空间设置太阳能板,迈出部落电厂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 主妇联盟达鲁玛克在公用空间设置太阳能板,迈出部落电厂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 主妇联盟绿能百分百,推动部落愿景愿景美,现实却难一帆风顺,部落电力公司的成立波折不断。

起初,募资对象是族人,希望各家户共同出资,将电力生产纳入部落共同事业。但能源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到,要说服大家从口袋掏钱,丝毫不容易。

“太阳能板这么贵,为什么部落要花这笔钱?”“只要有电用,电费便宜,我们干嘛去管发电?”各种质疑、不理解的声音纷起。

沟通、对话、尝试,是一条漫长却重要的路。

部落和环团结盟相挺,开设绿能志工培训营、部落会议讨论发展性、带孩子认识水圳和水力发电,通过各种活动,一点一点拉近村民与绿电的距离。

相比绿能发电的经济产值,族人逐渐凝聚而成的部落价值,更为珍贵。

达鲁玛克部落在社区避难所设置小型风机,做为自主发电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达鲁玛克部落在社区避难所设置小型风机,做为自主发电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部落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如何制作小型风机,通过实作课程认识部落的再生能源。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部落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如何制作小型风机,通过实作课程认识部落的再生能源。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社区电厂像一块大磁铁,将族人村民聚合起来。3 年来,电厂发电 7119 度,减碳 3773 公斤,数字并不华丽,距离绿能百分百,达鲁玛克还在 9 局上半。然而,社区有了电力公司,发电除了自用,未来也能出售给台电,大家对部落未来开始有热切的想像。

“电厂如果有盈余,我们可以用在哪?”绿能百分百画出第一个大圆,族人慢慢交会出共同目标:通过风力、光电设施,希望部落的经济自立,同时结合文化观光、生态旅游,打造出达鲁玛克品牌。如果愿景也需要“粽子头”,社区电厂也许是达鲁玛克击出的第一棒。

资料来源│公民电厂资讯网图片重制│林洵安资料来源│公民电厂资讯网图片重制│林洵安社区电厂的脐带价值主妇联盟分析,“第一桶金”是社区电厂的一大关卡。要说服邻里的叔伯阿姨、爷爷奶奶掏钱投资,可谓高难度挑战。社区某种程度就像“缩小版社会”,成员思考分歧。有人支持在地发展,有人认为下一代注定该往大城市去,也有长辈直言:“二十冬(年)才回本,我都不知道在哪了!”

现阶段,政府补助仍是不可或缺的后盾。但长期来说,倡议者得各凭本事,运用在地手法和居民沟通,让“发电”走入生活。例如,彰化台西村从信仰中心切入,通过环保团体的相助,在村内“显龙宫”架设太阳光电。电力自发自用,宫庙每月电费骤降一半以上,绿能成果超有感。

彰化台西村的显龙宫,屋顶装设 3 KW 太阳能板,发电自用,是台湾第一座光电宫庙。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彰化台西村的显龙宫,屋顶装设 3 KW 太阳能板,发电自用,是台湾第一座光电宫庙。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对绿电累积好感,是推动社区电厂的关键。嘉义明华社区从 2010 年便循序展开光电计划。例如,带爷爷奶奶银发联谊,参观其他光电社区。高尔夫球车加装太阳能板,变身社区小巴。家户补助改装太阳能热水器。社区电厂的电力盈余,也成为地方基金。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对绿电累积好感,是推动社区电厂的关键。嘉义明华社区从 2010 年便循序展开光电计划。例如,带爷爷奶奶银发联谊,参观其他光电社区。高尔夫球车加装太阳能板,变身社区小巴。家户补助改装太阳能热水器。社区电厂的电力盈余,也成为地方基金。 图片来源│主妇联盟然而,社区电厂除了收益,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价值最大化。运用盈余改善社区生活,共享发电成果,也让发电真正走入地方生活。

吴心萍说:“社区集资设置电厂,收益能回馈在地的社福公益,比如长照、托育、医疗。有些社区计划做老人共餐,有的加开社区巴士,社区自己满足需求,不用再依赖外援补助。”

社区公民电厂如同“脐带”,一方面圈起居民,把家户变成共同“发电体”。同时,成果、养分也能再反馈输送至社区,和邻里居民互利共享。

上网团购…… 太阳能板除了社区型,数位时代的公民电厂也要超 E 化。“阳光伏特家”建立募资平台,开创出“网络集资型”公民电厂,让你首度体验,上网抢购的不是年节车票、阿妹演唱会,而是太阳能板!

平台负责找屋主出租房顶,评估成本,开设专案。民众则可以挑选喜欢的电厂,上网认购太阳能板,变身合伙人。生产的电力定期出售给台电,出资者每 2 个月就能收到一笔获益收入。

由于投资门槛低(每片太阳能板约 15000-20000 元),预估约 6-8 % 内部报酬率,轻松打败定存,让热门度急速上升。

资料来源│阳光伏特家 图片重制│林洵安资料来源│阳光伏特家 图片重制│林洵安网络集资型电厂,营运、设备维护由平台负责,集资者不会直接介入电厂营运,但可以随时上网了解电厂的运作状况。 图片来源│阳光伏特家网络集资型电厂,营运、设备维护由平台负责,集资者不会直接介入电厂营运,但可以随时上网了解电厂的运作状况。 图片来源│阳光伏特家第一个集资案“台南担仔一号”,44 片太阳能板 5 天内销售一空!纪录还不断被超越,现在专案一上线,往往数十分钟被抢光,最高纪录 1 分半秒杀!

你以为集资者都是年轻网购族?阳光伏特家的调查显示,50-60 岁世代的抢购力超强!许多人认为这是稳定的长期投资,也有人打算为子女“定存”太阳能板。

主妇联盟分析,群募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扩散影响力,吸引不同类型、地区的网民。有人支持绿能,有人相中报酬率,有些人则是对光电有兴趣但无法投入太多时间。群众多元,让阳光伏特家成长快速,目前已经有 80 多个案场,超过 1 万名参与人次,而且每个计划约有 7-8 成的新成员。

“不管投资动机是什么,有了接触管道,民众就会更靠近能源议题。”吴心萍乐观地说。

阳光伏特家第一个集资案:台南担仔一号。这栋民宅约 45 坪,楼下是牛肉面摊,屋顶可铺盖 44 片太阳能板,如果由屋主独力负担,总金额约 80 万。通过集资案,认购每片太阳能板只要 15600 元,小资族也能参与。    图片来源│阳光伏特家阳光伏特家第一个集资案:台南担仔一号。这栋民宅约 45 坪,楼下是牛肉面摊,屋顶可铺盖 44 片太阳能板,如果由屋主独力负担,总金额约 80 万。通过集资案,认购每片太阳能板只要 15600 元,小资族也能参与。 图片来源│阳光伏特家全民参与,才是真正的能源转型初绽开花 5 年,台湾公民电厂的故事还在首部曲。除了资金不足、法规受限(台湾有不少违建屋顶),目前的最大阻碍是什么?陈婉娥观察:“‘人’,最难也最关键。怎么让民众觉得能源有选择性,和我有关系,而不是只要电费不涨、电厂别盖在我家,其他我不管。”

不论是否支持绿能,愿意讨论就是破口,如何把“能源”具体活生生地带入日常,便成为一大课题。最困难的这一关,就是公民电厂的价值:社区电厂扎根地方,群募平台扩大战场,能源合作社对议题有高度讨论力,各自在守备区助攻。

主妇联盟观察,目前社会的松动、改变仍然零星,然而每一处公民电厂,都代表了某一群人正在接受、创造不同选择——“民众参与”正是能源转型的核心。

陈婉娥回忆:“有一次,我在火力发电厂设立的讨论现场。社区原本强烈反弹,但到了当天,有些居民已经放弃,开始讨论回馈金。这让我感触很深,社区要盖一座大型能源设施,民众却是最后一秒才知道,毫无选择权,最后只能无奈地转向要求补偿。”

过去,“发电”离我们万分遥远,彷彿只有公投那一秒,大家才可能发声。公民电厂或许提供了另一个解方,由下而上扭转这个公式——“我/我们”有机会选择怎么发电、怎么分配,思考规划社区的模样。此外,发电装置的容量小,不一定得“铺好铺满”,便有机会和农地、生态、文化共存。

总结目前的观察心得,两人说:

“我们每天用电,如果 80% 的人误以为核电是主要能源,代表能源距离大众仍非常遥远,物理距离遥远,心理距离更遥远。也许,这就是公民电厂的重要意义。”

原文连结:怕停电、省电费、挺绿能?台湾公民电厂正发威

延伸阅读:

公民电厂资讯网《日常能源的能源革命》,春山出版,2019 主妇联盟“公民电厂指引”阳光伏特家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