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也能成为能源产业?工研院携手业者建置全台首座“湿式厌氧醱酵技术”沼气发电示范模厂,运用模组化生产,并以能源服务公司集中管理的全新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建置及维管费用,养猪大户从污染源变身绿能业者,朝循环经济商机大...
养猪也能成为能源产业?工研院携手业者建置全台首座“湿式厌氧醱酵技术”沼气发电示范模厂,运用模组化生产,并以能源服务公司集中管理的全新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建置及维管费用,养猪大户从污染源变身绿能业者,朝循环经济商机大步迈进。

厌氧醱酵槽高耸矗立,全台首座国产“湿式厌氧醱酵技术”沼气发电示范模厂于麦寮正式启动。全台湾猪只饲养量约 550 万头,然而伴随而来的气味、排泄物、污水等废弃物污染,让业者必须承受庞大环保压力。即便沼气发电已推动多年,仍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导致大多数养猪户不得其门而入,例如,无法处理猪粪,必须先行固液分离,臭味四溢;沼气硫化物脱除技术不稳定,致使发电机组经常故障,维护费用高昂;沼液、沼渣去化不易、排放水易超标等。为解决上述技术瓶颈,由工研院携手卜蜂集团建置全台首座国产沼气发电示范模厂,日前已于云林县麦寮乡正式启用,该示范模厂采用模组化沼气发电设备,成功翻转业者对传统沼气发电的印象。无污染、效能高 一座模厂串起更多经济效益走进示范模厂,5 座高耸“厌氧醱酵槽”矗立其中,现场内闻不到丝毫臭味、整齐又洁净,让人几乎忘记这里是养猪场,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副所长陈哲阳表示,这便是这座示范模厂最令猪农满意之处。工研院运用模组化系统设计,将猪粪和尿液尽数导入密闭式“厌氧醱酵槽”合并处理,因此在产生沼气的过程无臭味溢出。以一座示范模场中 2,000 头猪只饲养规模为例,每一醱酵槽 20 天能处理 50 公吨,每年可产生 24 万度的发电量,沼渣可制成有机堆肥,经济效益庞大。加上结合“生物脱硫”及“化学脱硫”的“二段式可再生式脱硫技术”,能有效将沼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降至 10ppm 以下;其化学脱硫吸附剂可以利用触媒再生,不会产生废弃物“氧化铁”;以硫的氧化菌进行生物脱硫后,可直接将硫化氢转化为无机性硫酸盐排放,这些材料均可重复使用,不仅延长发电机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解决水污、空气污染问题。

工研院运用模组化系统设计,猪粪和尿液尽数导入密闭式“厌氧醱酵槽”合并处理,因此在产生沼气的过程无臭味溢出。图为气体侦测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助阵 改善国内养殖生态如今这项标榜完全国产化的沼气发电系统整合技术,除引擎技术正待突破之外,其它关键零组件像沼气发电机专用控制器、噪音防止装置、热交换模组等,皆已突破原有的技术瓶颈,在地即时维护极为便捷。国产沼气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大于 30%、热回收效率大于 50%、噪音值低于 70 分贝,各项数值均优于拼装及中国大陆进口设备,运转时安静,不干扰猪只生长。此外,考量到国内养猪场规模普遍不大,为求经济效益,工研院协同资策会整合 AI/IoT 云端智慧系统,提供养猪户最佳运作管理策略及解决运管人力的全新服务模式。未来,养猪户要建置这套沼气发电设备,只要提供用地和部份土建支出,其余建置和营运管理费用,全由能源服务公司承担。每家能源服务公司可用最精简的人力,以云端智慧系统连网同时管理 6 至 10 座以上养猪场,大幅减少运维成本,共创猪农、能源服务公司,与环境永续多赢的局面。根据工业局统计,猪只饲养头数在 1,000 到 5,000 头之间的中小型养猪场,占全台饲养头数的 47.47%,若这些养猪场全数改用最新沼气发电设备,估计每年可催生出 2.9 亿度的绿电、10.8 万吨有机肥料,并减少 27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卜蜂集团副总经理林永修表示,国产设备成本低,处理技术更为先进,养猪废弃物能成功转化为环保绿能,在得知工研院可提供高效能国产化沼气发电设备,帮助养猪场进行专业化管理,双方立即展开合作。同时,他也期盼更多业者和养猪户能加入使用国产沼气发电系统,共同担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成为守护环境的六星级绿电产业!
转载自《工业技术与资讯》月刊第 331 期 2019 年 07 月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