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拉货效应外 海运还有两个结构性利多 运价续扬可期
海运景气近来回温,美国线运价冲上3月以来新高,激励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上涨至800点之上,也是3月以来新高,一方面是传统旺季仍有拉货效应,有效稳住需求,其实关键还有船公司调整运能的态度积极,有效执行减班政策,再加...
海运景气近来回温,美国线运价冲上 3 月以来新高,激励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上涨至 800 点之上,也是 3 月以来新高,一方面是传统旺季仍有拉货效应,有效稳住需求,其实关键还有船公司调整运能的态度积极,有效执行减班政策,再加上目前的运价缓升已开始反映接下来压舱水公约和 2019 年限琉令上路对海运供给面的影响,不排除进入 8 月后,美东线有望再冲上去年同期每 FEU (40 尺标准货柜)3300 美元的水准。
尽管美中贸易战尚未达成协议,只是暂缓扩大加税的范围,所幸市场悲观气氛转弱,再加上刚性消费需求还是在,不会因贸易战就完全不消费,因此,厂商仍正在对年终欧美的感恩节和圣诞购物旺季备货。
另一方面,由于去年船公司获利表现普遍差,今年船公司稳运价的意愿提升,据了解,海洋联盟美国线减班 4 航次,THE Alliance 减班 1 航次,长约换约运价成功调整,减班政策有效执行。
而今年下半年起海运市场已进入大船下水的尾声,加上国际海事组织 2020 年起限硫令将生效,航商正加速旧船拆解和并改装船舶,据 Alphaliner 调查,下半年每月将有 30 艘船舶入坞改装,使海运供给持续紧缩。
不论是短期拉货或是长期海运供需结构调整,都有利整体市况,因此,可观察到,7 月以来美东线运价维持在每 FEU 2700 美元上,美西线也有达 1600 美元水准,不低于去年贸易战刚开打时的表现,甚至高于 2017 年 7 月约 2200 美元、1200 美元的状况。
整体而言,因市场大船下水高峰已过,且国际环保法规上路垫高新船订购成本,运价有撑,不过,仍不能大意的是,贸易战缓和的效益还要观察。
最新公布的上海航交所运价略有回跌,货揽业指出,暂缓课征关税的 3000 亿美元商品大多是电子产品,而目前正好是暑期出货淡季,令短线运价会起伏,运价虽可望逐步成长,震荡仍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