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储蓄险若再降息与定存利率相去不远 一个原因仍有优势
近年来,寿险业者大量销售高利储蓄险,导致保费收入过度成长,为了因应IFRS17号公报,金管会出手管制调整商品结构,各寿险公司7月再度调降利变保单的宣告利率,若再降息恐怕就与银行定存的利率相去不远,但其实储蓄险因为不...
近年来,寿险业者大量销售高利储蓄险,导致保费收入过度成长,为了因应 IFRS 17 号公报,金管会出手管制调整商品结构,各寿险公司 7 月再度调降利变保单的宣告利率,若再降息恐怕就与银行定存的利率相去不远,但其实储蓄险因为不需缴税,因此对某些族群来说,仍有比定存更具吸引力的价值。
台湾人有多爱买储蓄险?根据金管会保险局统计资料显示,2018 全年新契约保费收入高达 1.17 兆元,其中储蓄险占市场高达 7400 余亿元,占市场比重高达 54%。
不过,台湾保险业预定于 2025 年正式接轨新会计准则 IFRS 17,保险业的负债须采“公允价值”评估,这种高利保单,深受利率波动影响,若利率大降,储蓄型保单的保险合约服务利益(CSM)成为负数,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赔钱商品,且将直接反映在财报上。正因为如此,因应 IFRS 17 号公报,金管会出手对高利保单开刀。
各寿险公司从今年 4 月起,开始调降利变保单宣告利率,6 月、7 月都见到保单降息潮,目前新台币计价的储蓄型保单 IRR(内部报酬率) 只有 2% 多,若再降息恐怕就与银行定存利率相去不远,加上定存解约容易,且只有利息减少的损失,储蓄型保单通常有闭锁期,提前解约需支付解约费用,可能损及本金,若是刚买就解约,损失更惨重。
在储蓄险的利率愈来愈低,解约又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储蓄型保单的吸引力恐愈来愈薄弱,不过,相较于定存利息所得逾一定门槛就需缴税,以及要缴二代健保补充保费,储蓄险没有这些税负问题,尤其通过保险受益人的指定,还能达到财富传承的目的,对某些族群来说,仍然比定存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