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曾让股市名人“海哥”受重伤!走过3年低潮,生技股透出曙光

作者: 来源:cnyes 2019-07-06 12:17:49

文/今周刊编辑团队 过去3、4年,生技产业最high的题材莫过于“免疫细胞疗法”。投资人只要听到PD-1、CAR-T、T细胞,这些与免疫细胞疗法有关的专有名词,彷佛看到大笔钞票飞过眼前般,不禁怦然心动。加上台湾卫福部...

文 / 今周刊编辑团队

过去 3、4 年,生技产业最high的题材莫过于“免疫细胞疗法”。投资人只要听到 PD-1、CAR-T、T 细胞,这些与免疫细胞疗法有关的专有名词,彷佛看到大笔钞票飞过眼前般,不禁怦然心动。加上台湾卫福部去年通过了“特管法”,允许国内医疗院所进行细胞免疫疗法(编按:但仅限于自己的细胞),更为这股投资风潮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殊不知,在生技股投资战功彪炳的“生技大户”“海哥”林沧海,就在 Car-T 这部“车子上”栽了一个大跟斗!

据熟识“海哥”的人士透露,“海哥”3 年前投资了一档台湾一度最火红的免疫细胞疗法概念股—生控基因(兴柜代号为 6567,已撤销挂牌)。生控宣称研发出一种“特殊免疫疗法”的全新技术,可诱发人体内的 T 细胞针对癌细胞抗原展开摧毁攻击。

披着 CAR-T 这件黄袍,生控于 2016 年 1 月挂盘兴柜后,一个月内即冲上 179 元,但股价自此江河日下。2018 年底,生控股价跌至 1.6 元,因没有券商愿意辅导,黯然撤柜。

另一个台湾生技股投资闻人徐红照,曾经名列浩鼎前十大股东之列,去年他卷入泰福生技股票兴柜转上市竞拍流标的内幕交易。徐红照因在收盘前提早得知流标消息、及早卖股,为区区仅 99 万元避险获利被判 1 年 10 个月,虽因他主动认罪得以缓刑,但其对生技股投资可能也将转趋低调。

随着“海哥”惨赔,徐红照涉内幕交易,台湾生技产业资本市场也进入连续第三年的“饥荒年”。从 2014 年中的 1 兆元总市值高点计算,上柜生技股指数距最高点至今已大跌 46.5%,然而与此同时,台湾生技产业资产市场也悄悄地掀起了专业法人时代的新序幕!

首先点火的是 2016 年成立,规模高达 1 千亿元新台币,隶属于相关部门旗下的“产业创新转型基金”。2017 年底,该基金注资电子通路转型为再生医疗生技公司的三顾 1 亿元;旋即在 2018 年,产业创新转型基金通过私募方式,与中华开发旗下私募基金联手买下医材厂雃博 17%股权,协助其拓展海外市场。

接着 2018 年 3 月,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宣布以每股 84.74 收购医材公司百略,总收购金额达 93 亿元新台币。2018 年 6 月,属于国家级投资公司的台衫投资公司,继第一档锁定物联网的“水牛一号基金”后,又成立专门锁定生技产业的“水牛二号基金”,规模达 59 亿元,目前主要投资标的计有生物相似药厂台康生技。

以前,投资人投资生技股,喜欢跟的“大户”如润泰集团尹衍梁、永丰余何寿川,或者“主力”林沧海、小S公公许庆祥的脚步走。如今,大户与主力呼风唤雨的时代逐渐远颺,取而代之的是专业法人的时代。

生技股财报天后—资诚联合会计事务所副所长曾惠瑾指出:“生技股投资专业知识门槛太高、回收期长、但潜在报酬可观,比较适合法人参与。”她呼吁:“主管机关应鼓励投信成立生技 ETF 或主动型基金,让对生技与制药有兴趣的散户投资人也有参与机会。”

来源:《今周刊》 1176 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 《今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