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研之有物〉“共产党要的民主,跟你想的不一样”毛泽东如何绑架五四历史?

作者: 来源:cnyes 2019-07-06 12:06:42

中研院演讲精华 2019年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中研院特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名,举办三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一开场,近史所陈永发院士发表“毛泽东如何绑架五四历史?”主题演讲,为研讨会揭开精彩序幕。 中研院...

中研院演讲精华

2019 年适逢五四运动 100 周年,中研院特以“五四运动 100 周年”为名,举办三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一开场,近史所陈永发院士发表“毛泽东如何绑架五四历史?”主题演讲,为研讨会揭开精彩序幕。

中研院院士陈永发数年来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为核心,着有《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图片来源│中研院秘书处 摄影│刘韦佐
中研院院士陈永发数年来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为核心,着有《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图片来源│中研院秘书处 摄影│刘韦佐
除了德先生、赛先生,五四还是……

百年前,风起云涌的中国,学生走上街头,工人、商人联手响应,全国各大城市沸腾。百年后这场抗争似乎已有些遥远,一般人最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实际上,五四运动在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变革,对近代中国都有关键影响,因此也成为各家争夺诠释权的战场。

陈永发院士首先从五四运动的两个定义,画出这场运动的轮廓。接着,通过毛泽东 1940 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与 1937 年的〈反对自由主义〉二文,梳理了毛泽东如何挪用“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发展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核心,达成“绑架”五四历史的诠释效果。

因此,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五四运动?

记忆中的五四:狭义与广义

1960 年,近代史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一书中,提出了狭义五四与广义五四。

狭义的五四运动被视为一种“行动”。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大学与中学生为了争取中国山东的权益,共同走上街头抗争。这场由学生发起的政治运动,后来演变成全国性的“三罢”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最终,这场全国沸腾的抗议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下令“巴黎和会”的出席代表,拒绝签订不平等合约,五四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学生运动。

1919 年一战结束隔年,世界列强在巴黎和会商议,准备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消息传回中国,引发学生怒火,主动发起罢课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演变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集体“三罢”运动,放在近代史的脉络中,更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19 年一战结束隔年,世界列强在巴黎和会商议,准备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消息传回中国,引发学生怒火,主动发起罢课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演变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集体“三罢”运动,放在近代史的脉络中,更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得将时间再往前追溯,来到 1917 年的白话文运动,由胡适、陈独秀、蔡元培等人掀起中国新思潮。

胡适提出“八不主义”:言之有物、不摹倣古人、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不用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大大影响了当代白话文体的变革。

这场文体改造比“五四运动”提早两年,看似毫不相干。但如果把视角拉高便能发现,他们激起的不仅是白话文变革,还促成文化底蕴的内在变革,包括西方社会主义的鼓动,以及影响新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其中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德先生与赛先生 —— 分别代表民主与科学,成为日后五四精神的重要指标。

狭义五四的“社会行动”与广义五四的“思想改造”,相辅相成,是五四之所以成为五四,缺一不可的环节。

陈永发强调:“没有广义五四累积底蕴与反思,不可能爆发出对欧、美、日外强的深刻失望;没有狭义的行动五四作为契机,则不可能形成日后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向往。狭义与广义的五四必须相辅而成。”

改头换面 1:“民主”的马克思主义化

对五四有了初步理解,接下来的问题是:毛泽东如何“挪用”、“改造”五四,进而“绑架”五四?

时间来到 1939 年 5 月 4 日 ,五四运动 20 周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因 1937 年卢沟桥事件的“外忧”,处在国共合作的阶段。毛泽东发表了一篇短文〈青年运动的方向〉。

他认为,五四运动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到了新阶段,出现学生为主力的队伍,成员包括工人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在中国,这个民主革命历史观有系统性脉络,始于鸦片战争,历经辛亥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

1940 年 1 月,共产党逐步扩大在华北敌后的占领区,毛泽东需要进一步鼓舞和争取人心,于是他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说明“中国该往何处去”。

毛泽东在延安写作,摄于 1938 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毛泽东在延安写作,摄于 1938 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陈永发分析,当时的毛泽东不仅接受马克思的唯物进化史观 —— 中国已经历了原始公社、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同时也接受列宁与史达林的革命理论 —— 19 世纪中叶的中国,已开始由资产阶级发动民主改革。

但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推动的民主改革并没有贯彻,封建的地主阶级仍然据于统治地位。直到五四时期,改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民主改革才能成功,他将这个中国新阶段命名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去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称为 “旧民主主义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论〉,他特别提到工人阶级是引领革命的最佳人选。毛泽东强调,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个觉悟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农民、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来完成,成功之后再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将中国发展成如俄国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由此可见,借由挪用五四运动衍生的民主主义,毛泽东开始建立起“毛版”的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共产党才是新三民主义者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重新被诠释。

毛泽东以 1924 年为界,区分了“新旧三民主义”。他指责蒋中正拥抱的是“旧三民主义”,应该被批判、被改造。因为 1924 年之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包括联俄、容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尽管这套“除旧布新”被后世学者视为“毛版诠释”,然而“三民主义”却通过新旧之分被有效地利用。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出现新政治与新经济,也带来新文化。然而,这些“新”在毛泽东的诠释中被植入不同意义。新政治、新经济,是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民主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新文化,则是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特质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五四内涵,又进一步地被加以挪用与改造。

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毛泽东强调,是爱国的知识份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而且开始以行动实现资产阶级阶段的民主革命。

改头换面 2 :“自由主义”十一条罪状

除了上述从五四扩大到新旧三民主义的再诠释,陈永发提出另一项毛泽东对五四的“绑架”,是关于五四“自由主义”的诠释与改造。

中研院院士王汎森曾提到,1920、30 年代是中国的“主义时代”。风靡于知识分子间的十一种主义,分别是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主义、门罗主义、国民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个人主义和共和主义。

作为五四知识分子,陈永发认为毛泽东一定读过英国哲学家弥尔《论自由》。只是,无论毛泽东对自由主义的想像与理解为何,他在 1937 年发表〈反对自由主义〉,开始针对自由主义进行讨伐。

毛泽东强调思想斗争,把自由主义解释为“主张无原则的和平”。首先,在文中列举了自由主义者的十一条罪状,其中包括对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破坏纪律、明哲保身、不服从集体与上级命令、无原则斗争、反革命分子、不工作、群众利益、不努力工作、功臣思想、有错不改。

在毛泽东的理解中,十一罪根源于自由主义的三点特质。首先,他认为崇尚自由主义者往往将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居于次位,自私自利。

其次,毛泽东指责党内的自由主义者,有思想却不实践与行动,停滞在思想层次。

第三,毛泽东将自由主义与机会主义划上等号,不积极实行马克思主义,在或左或右的情境底下,终将失去准则。

毛泽东严厉批判的自由主义,与五四运动的自由主义,其实关系不大。但这个词被他“偷梁换柱”,打上资产阶级的烙印,也成为日后共党改造干部的用词。

绑架五四:诠释、改造、毛泽东化

“毛泽东的两篇文章都不是学术文章,而是政治文章,但影响却很大。”陈永发强调,通过〈新民主主义论〉与〈论反对自由主义〉的梳理,可以理解毛泽东如何挪用并改造五四精神中的“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收编入共产党的思想核心。

五四历史被收编、绑架,自由主义则成为人人得而誅之的罪名,然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承诺的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在他生前并未成为事实。

演讲最后,陈永发也分享自己多年来研究中共党史的核心关怀:

共产党讲的民主、自由,跟我们想的不一样!你说他不民主、不自由,但他从没讲过他的民主和自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搞懂他们在讲什么,就无法提出有力的反驳。你应该先了解他的民主和自由,再来反驳他。

原文连结:“共产党要的民主,跟你想的不一样”毛泽东如何绑架五四历史?

延伸阅读:陈永发个人网页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