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学家:美中贸易谈判如何才能取得成功
彭博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美中贸易磋商不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彭博经济研究还没有阅读过《交易的艺术》。但我们已经阅读...
彭博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美中贸易磋商不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彭博经济研究还没有阅读过《交易的艺术》。但我们已经阅读了其他一些谈判教科书。我们一直渴望能帮上忙,于是我们抹去了书上的浮尘,重新翻开书想要从中找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 美中之间可能达成协议的区域很大——在改善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取消现有关税方面存在共同利益。
- 谈判代表是否可以进入该区域取决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最终立场。适度呼吁建立更平衡的关系可能会带来协议,而对中国结束以国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的极端要求是不会产生结果的。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即将到来的2020年总统大选,以及双方之间互信似乎崩溃的情况都会降低贸易问题得到成功解决的可能性。
可能达成协议的区域
资料来源:彭博经济研究
在谈判中,可能达成协议的区域是谈判各方可能达成共识的一系列结果。就美中谈判而言,我们认为该区域很大:
- 对有更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有着共同的利益。对美国而言,这将是一种纯粹的积极因素。在中国,改革者认为短期成本是为长期提高效率而值得付出的代价。
- 美国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在过去几轮谈判中,中国表示愿意这样做。双方都将从取消现有关税中受益。
当然,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将开放哪些行业?何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会以新法律的形式出现,还是仅仅是软政策指导?尽管如此,在过去几轮谈判中暗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以及中国在过去两年中开放金融服务和汽车行业的举措,表明有充分的协议空间。
在该区域之外——如果美国坚持要求,协议的障碍——是中国的经济主权。中国选择了一种特定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所有权和产业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这与美国市场模式截然不同。这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相对于外国竞争对手的不公平优势。举个例子:国有企业可以以人为的低利率向国有银行借款。遍布国有部门的此类补贴一年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国家模式是中国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利用国有企业来平衡增长的起伏——当私营企业保持谨慎时,支出就会增加。他们将此作为发展的引擎——使中国有必要进行资本密集型投资以攀升收入阶梯。这不会改变。的确,习近平曾经说过,应“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如果美国想要达成协议,中国必须保留其经济主权,这意味着国家所有制模式不能摆在谈判桌面上。接受这一点可能需要谈判者的一些柔术技巧。例如,中国可能会同意在法律和监管方面为外国公司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继续为本地国有企业提供廉价的土地和信贷渠道。
然而,生活在一个混乱的现实中,对于贸易谈判者或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谈判有助于确保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监管机构的平等待遇,那将是重大胜利。
资料来源:彭博经济研究
鉴于可能达成协议的范围,美国方面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将听取谁的意见,以及他所决定的事情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向特朗普纳言献策的声音分为三组:
- 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其他人呼吁管理贸易的人士。这里的基本想法是,自由贸易让中国有了免费搭车的机会。管理贸易——关税和其他保护主义壁垒——是次好的解决方案,但在中国改变方式之前是必要的。
- 自由贸易阵营--我们把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和经济顾问拉里· 库德洛归入其中--重点关注自由贸易的共同利益,以及如果关系破裂,美国企业和市场的成本如何。
- 彼得·纳瓦罗等安全问题鹰派人士看到正在进行的根本性斗争,美国和中国不仅要争夺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权,还要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纳瓦罗说。史蒂夫·班农说,中国是一个“存在性威胁”。
在不同的方面,特朗普与这些阵营都有一些共识点。加征关税反映了管理贸易阵营的观点。在2018年底阿根廷G-20峰会上做出撤销加征额外关税的决定,反映了亲市场阵营的崛起时刻。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显示了安全鹰派的影响力。
如果特朗普在管理贸易和自由市场阵营之间选中一个点,那么协议是有可能达成的。如果他与管理贸易和安全鹰派的混合体站在一起,协议可能就达不成了。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很难判断他最终的落脚点在哪。但是,有三个因素表明达成协议的希望正在减弱:
- 特朗普的协议外最佳方案——教科书中的另一个概念——已经有所改善。美联储从收紧转向耐心,再到美联储放松政策的市场预期,意味着在市场崩盘的可能性下降之际,他可以维持关税。
- 离2020年11月3日似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过去总统大选的教训是“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是赢得选票的策略。随着投票日越来越近,特朗普将越来越难做出达成协议所需的妥协。中国也有动力坚持下去并希望对手不那么具有对抗性。
- 最后要谈的是——信任是达成协议的关键因素。之前的谈判经过了多轮失败,其中有几轮显然在官方层面已经达成了协议,但是最高领导人后来又放弃了承诺,此后美中之间的信任是极为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