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货品接单热+厂商回台 去年外销订单国内生产比率超越中国
经济部统计处今(28)日公布去年外销订单,国内生产比率增至47.9%,是2015年来首度高于中国及香港的46.7%,主要是因上半年国内生产为主的传统货品接单热络,再者下半年受美中贸易纷争影响,部分厂商将产线移回国内生产...
经济部统计处今 (28) 日公布去年外销订单,国内生产比率增至 47.9% ,是 2015 年来首度高于中国及香港的 46.7% ,主要是因上半年国内生产为主的传统货品接单热络,再者下半年受美中贸易纷争影响,部分厂商将产线移回国内生产所致。
过去盛行“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三角贸易模式,观察历年变化, 2001 年海外生产比重还不到 20%,2006 年升逾 40% ,此后逐年上升,直至 2015 年达到 55.1% 的历史高点,近年开始逐渐回落,去年则为 52.1% 。
为了解外销厂商接自海外订单的生产方式及产品销售流向等实况,经济部从 2011 年起每年执行“外销订单海外生产实况调查”。
经济部指出,受贸易战影响,我国厂商在中国及香港生产已有变化,劳力密集产业考虑移往东协,科技产业则迁回国内,有助国内生产比率逐年提升。
根据统计,去年海外订单中,国内生产比率占 47.9% ,年增 1.1 个百分点,在中国及香港生产占 46.7% 次之,年减 1.2 个百分点。
海外生产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或零组件由国内供应的家数比率为 38.7% ,显示有近四成海外生产业者仍与国内保持生产活动分工。
经济部调查,在中国及香港有生产据点的业者中, 15.8% 考虑调整产线,时间以 2019 年占 43.4% 最多,其次为 2020 年占 19.7% ,去年已经移转者占 18% ,其他时间则占 25.4% ,其中资讯通信产品考虑在今年调整者占达 70.8% 最高。
按货品观察,以纺织品、基本金属制品及电机产品移至东协的比率较高,均超过七成;移回国内的比率则以资讯通信产品、光学器材及机械的比率较高,各占 70.8% 、 66.7% 及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