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老行库转型拼消金 却面临人力流失困境
公股行库过去主要靠企业金融撑起获利半壁江山,但台湾银行家数过多,企金业务长期陷入杀价竞争,让银行利差一路下滑,为创造多元获利结构,部分公股行库近年积极推展消金业务,开始大卖基金、保险顺便帮忙推销信用卡,庞大的业绩...
公股行库过去主要靠企业金融撑起获利半壁江山,但台湾银行家数过多,企金业务长期陷入杀价竞争,让银行利差一路下滑,为创造多元获利结构,部分公股行库近年积极推展消金业务,开始大卖基金、保险顺便帮忙推销信用卡,庞大的业绩压力也让银行深陷新进员工离职率偏高的困境。
公股行库几乎每年至少都有一次大规模征才规划,且主要职缺以一般行员、理财专员为主,而这样年年大举征才,除了因应业务扩张、填补退休人力缺口外,另一原因在于新进员工离职率偏高,导致行库必须年年借由大举征才补齐人力需求。
日前召开股东会的兆丰金、第一金两家公股金控旗下子公司就有员工反映,公司大力推动财管消金,三天两头要求员工频繁推销基金、保单,让行员备感压力,不少新进员工到职一年内离职率比例高达 1 成,第一金证旗下营业员更因多了推销保单业务,导致离职率飙升至 2 成。
受到市场利率长期偏低影响,让依赖企金放款维生的公股银行面临转型压力,相继将目标转向消金,除通过与投信、保险公司合作,借由银行通路优势向自家客户推销保单、基金与信用卡,几乎每家分行与行员身上都挂有业绩 KPI 压力。
不只银行员苦,在金控交叉行销政策下,部分子公司像是产险、证券业也要帮忙兄弟公司销售理财商品,以证券业来说,多了财富管理业务后,传统营业员不仅要考取相关金融执照,跟着卖起保单、推销信用卡。
为推广财管而发动全员行销,在业绩压力驱使下,有些行员为求达标除了向周遭亲友推销外,甚至还会自掏腰包参与新基金 IPO 自己做业绩,而沉重的业绩压力让银行员备感压力,不少原本看好公股银行稳定前来报考的,最后仍因受不了行销压力选择不如归去。
事实上,过去被视为是金饭碗高度憧憬的金融业,在市场行销竞争激烈下已有逐渐褪色迹象,但考上后不代表就会待的久。根据行库内部资料,近几年行库 30 岁以下的新进年轻员工离职率约 2~3 成,许多到职一年内的新进员工离职率平均约 1 成,此一现象在积极推展财管业务的公股银行中尤其明显。
金融圈人士说,在论资排辈的公股行库中,新进员工想要升迁通常要靠时间熬,加上背负行销业绩压力,让不少怀抱憧憬的年轻人到职 2 年内最后仍选择离职,历史悠久拥有品牌优势的公股行库留不住年轻人成为银行一大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