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给散户的一堂课 谢金河:想投资先学会看懂三本帐
文/谢金河 投资学第一课就是“投资一定要有回报”。在财报不佳、争议不断的情况下,还进场买进股票的投资人,若非志在经营权,恐怕是错把投机当投资。 大同的经营权之争,日复一日,年年上演,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是例行的...
文 / 谢金河

投资学第一课就是“投资一定要有回报”。在财报不佳、争议不断的情况下,还进场买进股票的投资人,若非志在经营权,恐怕是错把投机当投资。
大同的经营权之争,日复一日,年年上演,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是例行的股东大会,没有董监改选议程,但是公司派及市场派仍在独董议题交锋。市场派要求分三案解任吴启铭、刘宗德、苏鹏飞三席独立董事,但最后表决的结果是 48.5%赞成,23.7%反对,27.6%弃权。
大同林家坚壁清野 投资人蒙受损失
这项罢免独董案可以从几个面向来讨论:一是发动罢免独董的 48.5%,是坚定的市场派,而反对的 23.7%是公司派,剩下的是游离派,如果从这个投票结果来看,公司派持股只有 23.7%,市场派 48.5%已非常接近五成的门槛,如果公司派不加码股权,明年被翻盘机率可能会大增。
这次市场派争议在于拥有 3.9 万张的日本外资,最后被认定可投票张数只有 7000 张;3.2 万张不见了,这成了争议的焦点,也是大同股东会在短短 1 小时内三度爆发冲突的主因,而且大同股东大会从早上 9 点 4 分一直开到下午一点 14 分,歹戏拖棚,年年上演。
2 是《公司法》修正增订的第 173 之 1 条规定,继续 3 个月以上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过半数股份之股东,得自行召集股东临时会。这一条法案也被称为“大同条款”,这也是市场派窥伺大同庞大资产的最大凭借,将来任何一家上市柜公司如果大股东持股不足,随时可能面临丧失经营权的危机。
从这次投票结果来看,大同林家最核心的持股仅 23.7%,稍不小心就会丢掉经营权,这也是过去一年来,大同林家为捍卫经营权,不断采取坚壁清野政策,一面卖掉大同宝贵的资产,一面任凭旗下华映、绿能、尚志相继下市,这个有如放火烧城池的作风,让投资人蒙受损失,也让大同家族蒙羞,这次股东会很可能是市场派测试公司派底牌的前哨。
3 是想要争取经营权的市场派频频对媒体放话,扬言一定要拿下经营权,但以王光祥为首的市场派,屡次被查获股东中掺杂中资,让市场派的正当性打了折扣。股东大会不比拳头,比股权!最后摊牌出来的选票能不能稳定过半数,才是能否拿下经营权的关键。王光祥是三圆建设大家长,必须严格审视结盟的市场派是否同心协力?不可违反法律规范掺杂中资,也不要引媒体介入,正正当当拿下经营权,才是王道。
真的想投资 要学会看懂三本帐
不过,今年大同股东大会现场,特别受到瞩目的是有一群股东穿着绿背心进场,背后写着两行大字:“悲情股东赛宝钏,苦等股利 18 年”,正面写着“全面改选”、“改革大同”,这当然是市场派人士的杰作。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大同 18 年没有分派股息的究竟。还有一个投资学上很重要的课题,投资一定要有回报,这个回报就是股息配发。如果公司稳定派发股息,投资人能每年领取逾 5%的回报,这会是很好的投资标的,从公司有没有股息可以分配,就可分辨出:你是在投资一家公司?还是纯投机?
王光祥率大军压境大同,身为房地产业者,他看中的是大同号称逾千亿元的庞大土地,但小股东买大同股票不是要经营权,只是希望投资有回报。大同 18 年没配发股息,如果你还大力投入,那就只能怪自己错把投机当投资。所以,如果把大同当成一堂课,投资人至少要看看三本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一家公司要有股息可分配,帐上必须有净现金流入。大同去年“来自营业活动的净现金流入”是负 142.55 亿元,加上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也都是净流出,大同当然无息可配。
二是损益表上,小股东要特别留意营业利益。一般投资人只看最后的净利,或是 EPS,其实本业获利才重要。大同去年的营业利益是负 154.83 亿元,本业不赚钱,当然也无息可配。
来源:《今周刊》 1174 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