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洋妞为目标的杀人狂(1)
这个系列,就像题目里写到的一样,是一批以「残害外国年轻女性」为目标的日本杀人犯:佐川一政,织原城二,市桥达也。 我在自己的「杀人事件记忆库」中,对这三起事件都有过详细的了解。基于这种了解,当我将这三起事件放在一...
这个系列,就像题目里写到的一样,是一批以「残害外国年轻女性」为目标的日本杀人犯:佐川一政,织原城二,市桥达也。
我在自己的「杀人事件记忆库」中,对这三起事件都有过详细的了解。基于这种了解,当我将这三起事件放在一起回忆的时候,在其中发现了某种巧合:三人的出身家庭都属于上层社会,受到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并且三人都对「金发碧眼」的外国女性,有着强烈的性冲动。
根据这些共同点,我希望这一系列的写作,能够给各位读者同样带来一些思考。
欧美的白人女性,在东亚各国都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她们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柔软的金黄或亚麻色的头发,与东亚的女性相比,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魅力。
当然,这样的美貌,除了带给她们引人注目的机会之外,也为她们招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00年7月1日这一天,露西・布莱克曼( Lucie Blackman )给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后,就下落不明。
露西・布莱克曼,1978年9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身高175cm,有着一头金色的长发。20岁时,她成为了一名英国航空( British Airways )的国际航班空姐。由于不满于英国航空的待遇,她与自己高中时的亲友露易丝・菲利普( Louise Phillips)商议后,2000年5月4日,两人结伴一同来到了日本东京,投奔早已在此地安顿下来的露易丝的姐姐,想在这里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露易丝的姐姐早在1995年便来到了日本,不久之后就成为了一名在六本木的卡萨布兰卡酒吧中的陪酒女郎。在当时的泡沫经济时代,在日本当一名普普通通的陪酒女,年收入就可以达到20万美元以上。尽管1998年前后日本的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但那些趁泡沫经济时代就发了大财的日本土豪们,在六本木仍然天天过着一掷千金的夜生活。在露易丝的姐姐的劝说下,两个女孩决定先打上几个月的工,等挣到一笔钱后就开始她们周游世界的计划。
21岁的露西未曾想到,这却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在东京的风月场中,六本木的夜店是如同顶点一般的存在。
相信对于我国的读者来说,新宿歌舞伎町、银座之类的地方,听起来似乎耳熟得多。事实上,在东京市内,分布有六大「风月场」,它们分别是:新宿歌舞伎町、六本木、池袋、银座、上野和涉谷。在这六大地区里,六本木的陪酒女以身材高挑、相貌美艳而著称,价格也自然是这六大地区中最高的;银座更偏向于安静的小酒廊,陪酒的姑娘文静而有气质,价格不亚于六本木;上野的陪酒女岁数相对较大,胜在待客的高水准上;池袋的店里气氛普遍热闹,女孩以跳舞为主,陪酒水平一般;涉谷和新宿的女孩子是最年轻的,同时也是最不讲究待客水准的地区,收费也偏低。
露西和露易丝所工作的这家叫做卡萨布兰卡的夜店,是以「金发美女」为主要卖点的一家店。在店里工作的女孩子,一半以上都是来自欧美国家的白人姑娘。而店里的客人,却没有什么外国人,反而是那些讲排场、爱面子的日本土豪,为了享受被金发美女团团包围的感觉而造访。
同时,这样的夜店,其实也与我们所想像的「夜总会」有所不同。客人来店里基本上就是跟女孩子们吹吹牛,摆一摆排场,没有直接的肉体接触。而女孩子们只要哄客人们高兴,让他们点更多的酒水,就可以拿到提成。与国内的一些夜店正相反,如果女孩同意与客人外出,很可能会遭到店里的处罚甚至是辞退处分。但是,一旦与客人相熟之后,一些客人难免会提出让女孩子陪他们外出约会的要求,这种时候如果女孩拒绝,那么就很可能失去一名大金主。因此,很多女孩对于面对土豪们的这种要求,往往会瞒着店里答应下来。
2000年7月1日周六,原本应该在晚上7点到店里上班的露西,从下午就没了踪影。据和她同租一间公寓的露易丝回忆,当天下午2点多,露西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了,据她自己说是去逛街。晚上7点,露易丝接到了露西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正在外面约会,再过一小时就去店里,让露易丝先帮她顶替一下。然而,直到当天夜里收工,露易丝都没有看到露西的出现。夜里1点左右,收工后的露易丝拨通了露西的手机,然而电话那端传来的是手机已经关机的消息。
回到涉谷的公寓后,露易丝仍然没有发现露西的踪影。就这样,在焦急不安地等待到第二天中午之后,露易丝决定报警。
警方在接到「一名白人女性失踪」的消息后,前往露西的公寓和工作的夜店里进行调查。然而,在这两处地点,警方没有发现任何与露西当天下午外出相关的线索。按照警方的推测,在这点时间里与露西有密切接触的男性,可能与露西的失踪有着重大的关联,因此警方决定在露西失联72小时之后,再以失踪事件为基础进行搜查。
(失联72小时是各国对于判断「失踪」所普遍采用的基准,为了防止误报,合理分配警力,警方往往会在报告失踪后的48-72小时之后,才开始正式的调查。)
2000年7月3日中午,露西失联40小时的时候,露易丝的手机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露易丝接听后,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男人自称叫做高木晃,是露西的朋友。他在电话中对露易丝说,露西和他现在在千叶,准备加入一个宗教组织,并且转达了露西不希望有人打扰她修行的意思。在对方挂断电话后,露易丝前思后想,对电话中男人的说法完全无法相信。感觉到事情蹊跷的她,立刻跑到了麻布警察署,要求他们立即展开对露西失联的调查。
然而,接警的港区麻布警察署,却对此事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原来在港区麻布警察署的辖区范围之内,因为非法在日本工作的外国女性非常多,部分来自东欧、东南亚地区的女孩子经常会出现与日本土豪私奔的情况 —— 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移民部门的追查。由于见怪不怪的原因,警方对调查此事并没有太多的动力。
露易丝见日本警方迟迟没有动作,甚至对工作的夜店的调查也仅限于对店长简单的问询之后,就几乎偃旗息鼓,于是她将露西失踪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远在英国的家人。
露西的家人为了尽快得知露西的消息,将女儿在日本的离奇失踪的消息,曝光给了英国当地的媒体,随即在当年7月13日,BBC、每日电讯、泰晤士报、卫报等等英国大媒体就开始了对此事件的跟踪报道。2000年7月22日,在冲绳召开的G8峰会上,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向当时的日本首相森喜朗询问了此事件的进展。令人感到气愤的是,森喜朗对此事表现得一无所知,他只得承诺在峰会结束后,会督促警方查办此事。
此时已经距离露西的失踪,过去了三周时间。
与此同时,露西在英国的家人,也万分焦急地等待着日本警方的消息。8月初,在日本警方毫无动向的情况下,露西的家人开始着手准备前往日本。
2000年8月20日,刚刚申请到日本签证之后,露西的父亲蒂姆・布莱克曼(Tim Blackman)和妹妹索菲(Sophie Blackman)便赶忙来到了东京。8月22日,在第一次记者公开会上,索菲对现场的记者们提出了第一次悬赏:
「有愿意提供露西下落的人士,我们愿意奖给他1万英镑。」
与此同时,英国的《泰晤士报》也在8月中旬报道「据悉露西的失踪,与某宗教团体有直接联系」;《卫报》的报道则称,「日本的黑社会似乎有参与此事,可能与拐卖人口有关」。英国BBC得到了一出未经证实的消息,有人打电话给BBC设在东京的办公室,称7月中旬在香港曾经见过露西本人。
总之,在日本警方的沉默之下,媒体各方的消息呈现出扑朔迷离、彼此矛盾的状态。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根据的消息被各家媒体的披露,关注事件的人们也逐渐摸不到任何的头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急于获得女儿消息的布莱克曼一家,更是将悬赏金提升到了10万英镑(约合130万人民币)。
本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布莱克曼一家,得到的结果却更加令人失望 —— 各家报馆媒体瞬间收到了难以想象的「线报」,从「人体器官贩卖」到「催眠后夹带毒品出国」的消息,越来越向着猎奇的方向推进。然而,这些消息大部分都缺乏足够的细节,无法证实。露西的家人陷入了越来越大的痛苦之中。
在这一批纷杂混乱的消息轰炸中,有一则来自《周刊新潮》的报道,在多年后才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这篇报道的内容是,一名在泡沫经济时期通过炒地发家的中年商人,对金发女郎有着强烈的性欲,于是他将几名在夜店中打工的白人女性视作猎物,把她们哄骗回家迷奸,并且拍下了视频。
这个颇为类似于成人电影的情节,在当时只是被人们当做一种猎奇的推测而已。《周刊新潮》这篇文章的信息,来自于一名不愿透露身份和姓名的男性。由于这篇文章淹没在纷杂的各种道听途说之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一切都水落石出之后,再想找到最初的信息提供者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那么,此时的日本警方为何保持沉默呢?
原来在7月底G8峰会结束之后,东京的警察总监便遭到了首相森喜朗的质问。被问得一头雾水的他,立即命令警视厅总部的搜查一课着手调查此事。搜查一课接手这起案子后,发现麻布署几乎对此案没有进行任何的推进。考虑到事件已经发生了一个月之久,搜查一课认为如果此案确系露西被他人诱拐失踪,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犯人很可能已经充分毁灭了案发时的证据。于是他们只得在不惊扰可能就在暗中观察着的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开展秘密的调查。调查的方向有两个:其一是露西本人意愿下的「出逃」,其二为以露西为对象的「诱拐」。
针对露西的出逃可能,很快就被搜查一课否定了:露西名下的存款、信用卡等等,在7月1日之后就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交易。据室友露易丝回忆,露西本人的日常开销几乎都是通过刷卡进行的,身上虽然也会携带部分现金,但不足以用来进行长期旅行。如此看来,似乎露西在7月1日之后就丧失了人身自由,甚至香消玉殒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另外,考虑到外出时突然遭遇事故等等不测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警方收集了7月1日中午之后首都圈各处出现的死亡、重伤事故的信息,以及这段时间在周边地域发现的无名尸体特征,通过信息比对,并未出现与露西失踪相关的情报。
通过排除法,警方在否定了其他各种导致露西失联的情况之后,露西遭到诱拐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进入8月中旬,警方通过对露西曾工作过的夜店中,每一名陪酒女郎的一对一私下询问,彻底梳理了露西在日本的社会关系。所幸的是,由于刚刚来到日本不足两个月,露西所接触的人,除了室友和工作上的同事之外,只有光临店里的客人们。这其中有几名常常点名露西来陪酒的客人,成为了警方的重点排查对象。
警方通过店主的名片库,掌握露西的这些常客的姓名、职业和工作地点。在随后的几周里,搜查一课的警察们便衣跟踪了这些常客,摸清了他们的出行习惯和各处住所的位置,以及这些人是否有过绑架、故意伤害、性骚扰等等前科。这其中有一名中年男子,因为他之前的累累前科,成为了警方怀疑名单上的第一名。
2000年9月20日,警视厅搜查一课和港区麻布署联合成立的「露西・布莱克曼事件专案组」,召开了第一次媒体见面会,在会上对媒体进行此案的第一次警方信息披露。
在这次媒体会上,警方为了挽回颜面,掩盖之前麻布署的懈怠对应,一举公开了如下的重要信息:
1。 警方已经基本锁定了此案的头号重要嫌疑人。此人名叫织原城二,是一名房地产物业公司的社长。
2。 在露西工作的店中,又出现了两名外国女性下落不明的情况。
3。 警方目前已经在着手准备对重要嫌疑人的逮捕。
信息一出,大大出乎在场所有媒体的意料:以往常的警方做法来看,警方在没有充足的证据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对外宣称已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况且在这第一次媒体会上,披露嫌疑人姓名和职业的做法,更是闻所未闻。警方在这次媒体会上的表现,被诸多媒体认为「成竹在胸」,第二天就铺天盖地见诸报端。
那么,「织原城二」又是何许人也?
织原城二,1952年出生于大阪,双亲都是在战后从韩国来到日本淘金的韩国移民,出生时的名字是金圣钟。他的童年时期,家中可谓是一贫如洗。织原的父亲从一名出租车司机干起,同时兼任着为韩国黑社会团体在大阪收保护费的工作。几年之后,借着朝鲜战争为日本带来了重振经济的机会,织原的父亲开起了小钢珠赌场(柏青哥),用赚来的资金雇佣打手,开始强占在二战中遭到空袭后,成为无主之地(原地主因战事空袭等死亡,后继无人)的大片土地,就此大发横财,腰缠万贯。
家中经历了几乎一夜暴富之后,织原的父亲将他送进了私立小学,并让他学习钢琴、绘画等等。之后几年,织原顺利从私立中学毕业,进入了庆应大学附属高中,成为了未来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中的一员。
然而,家中突然的变故,改变了织原城二迄今为止一帆风顺的人生。
1969年,织原的父亲被卷入了黑帮的一场阴谋中,之后他被捆住双手双脚的尸体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外被发现。父亲突然的死,除了带给织原城二巨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在17岁这一年继承了父亲留下高达1亿美元的巨额遗产。
获得了巨额遗产之后的织原城二,首先在整形外科医院对自己的相貌进行了整容,并在之后与韩国的亲属们彻底断绝了联系。21岁时,他顺利从庆应大学的政治学系毕业,加入了日本国籍,并将自己的名字,从金圣钟正式改为 织原城二。
织原城二的发家史,几乎等同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史:从大学毕业之后,织原城二便开始了毫无节制的奢华生活,在1973年至1983年这段时间里,他几乎将父亲遗留下的遗产花掉了一多半。除了购买豪车和洋房之外,他热衷于赌博和追求女明星,甚至投资电影,只为了捧红自己喜欢的女星。然而,这些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父亲遗留下的智慧启发了织原城二,他开始大量购买东京周边的闲置土地,到了90年代初,他手中所拥有的地产估值已经接近4亿美金。然而,织原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他持续用手中的资产作为抵押,继续吃进地皮。这样毫无警惕性的投资风格,在泡沫经济破裂时为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 几乎一夜之间,织原城二不仅赔光了手中所有的财富,还背上了接近一亿美元的负债。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织原城二开始为黑社会团体「住吉会」洗钱。
也就是说,尽管织原城二表面上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实际上,他的资产早已破绽百出。
1999年,事业失败的织原城二,开始屡屡出现在警方的记录上。短短1年时间里,他因为酒后驾车发生事故,被警方两次记录在案;因为在公厕中偷拍女性,被警方拘留一次;因为在公共场合对女性实施猥亵行为,被警方拘留两次。而这次露西失踪一案,由于他近来的种种不法行为,也早早地为警方锁定嫌疑人提供了方向。
微博: 李淼李三水
B站: 李淼李三水
知乎: 李淼
公众号: 李淼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