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配齐”上古神兽?中国人的终极浪漫太硬核!
前阵子,媒体争相报道了华为已未雨绸缪研发自主产权操作系统的消息,这让国人纷纷感到既兴奋又期待:咱们中国企业也要有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了! 而且不同于别家的“IOS”、“安卓”,华为这个系统的名字是那样特别——“鸿...
前阵子,媒体争相报道了华为已未雨绸缪研发自主产权操作系统的消息,这让国人纷纷感到既兴奋又期待:咱们中国企业也要有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了!
而且不同于别家的“IOS”、“安卓”,华为这个系统的名字是那样特别——“鸿蒙”。
鸿蒙是什么意思?
鸿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鸿蒙时代甚至产生在混沌之前,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
后来,世人通常把“鸿蒙”比作远古时期。
《西游记》第一章的最后一句,正是“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
这句话取自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的诗集,原句是“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
不用多说,只看这句诗就能感受到华为的决心。
鸿蒙,既代表着一切的起源,代表着从零做起,也代表着破开混沌的决心;既能看出华为开天辟地的野心,也能感受到他们披荆斩棘的艰辛。
说真的,大概只有血脉相通的中国人才能懂得这个词的用心之处。
虽然一个听起来气势磅礴的名字不能解决一切,但是看到这个名字,我们相信未来可期。
其实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用中国古典文化来命名产品了。
华为手机芯片是旗下的海思半导体自主研发的,他们给这块自研芯片命名为“麒麟”。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华为用麒麟命名自己研发的芯片,估计也是取它“祥瑞”、“杰出”之意吧。
麒麟是四灵之一,那其他几灵呢?
别着急,华为好像把中国古籍中的所有神兽都注册下来了。
朱雀、腾蛇、青牛、青玄、当康、玄机、白虎、灵豸、饕餮……
为了注册这些名字,华为怕是把中国古籍都翻烂了。
放现在来看,这就是个“华为修仙系统”啊,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息。
别以为这些商标华为只是注册着玩玩而已,他们真的把这些名字用在研发产品上了。
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叫“麒麟”;
华为的基带芯片,取名叫“巴龙”;
华为的服务器芯片,取名叫“鲲鹏”;
华为的服务器平台,取名叫“泰山”;
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叫“凌霄”;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叫“昇腾”;
华为的操作系统,取名叫“鸿蒙”……
未来若干年后,手机新品发售得这么介绍了:
这款手机采用华为最新研发的海思朱雀,版本号“丙寅”,搭载了最新版本的“鸿蒙”操作系统……
怎么一股浓浓的“修真科技”味儿?还有一点点古风味道的赛博朋克感?
把中国古代的传说化为现实的奇迹,把幻想中的神兽和最先进的科技结合;
让中国古典文化在一连串的字符中焕发生机,让中国人亲眼见证古代传说中的奇迹……
这大概就是理工人的终极浪漫了吧。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理工人不懂浪漫。
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也懂浪漫 ,只不过他们的浪漫可能并不在儿女情长,他们的浪漫更像是古典主义的浪漫。
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情怀都放在了人类进步上。
虽然普通人无法理解他们所为之事,但是从他们的取名上,就能看出他们内心深处燃烧的理想。
除了华为的工程师,中国航天人也很浪漫。
我们都知道,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月球车名为“玉兔”。
这个在外国人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中,却饱含着中国人一听就能明白的浪漫主义——嫦娥奔月。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的周边区域,被命名为“广寒宫”,附近的三个陨击坑则被命名为“紫微”、“太微”和“天市”。
而引领嫦娥四号在月背顺利软着陆的那颗极为关键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
图片来源:easynight
中国的航天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数千年里中国人幻想的神话世界。
或许我们懂事后就明白——月亮上没有嫦娥,也没有玉兔,有的只是荒凉和尘埃。
但如今,我们终于可以满怀骄傲地、正大光明地说:“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我们未来的空间站名为“天宫”,而把“天宫二号”实验室送往太空的运载火箭,别称“神箭”。
在千年之后,中国航天人也算是了却了后羿的一桩憾事,嫦娥和后羿也算是有了某种意义的重聚。
再往前数,我们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悟空号有多重含义,也可取“领悟太空”之意;
还有一个含义是借大圣的火眼金睛在太空里准确监测到暗物质。
我们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因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还有一些命名,相信无需解释,只要是在中华文化环境中长大,自然就会懂,这是深植于血脉里的文化。
我们的飞船叫“神舟”;
我们的气象卫星叫“风云”;
我们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
我们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
我们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把它们送往太空的火箭,一直以来都没变过,名为“长征”。(综合自@江宁婆婆)
不止航天人,整个中国科研系统的人,可以说都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
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名为峨眉、太行、岷山、泰山、秦岭、昆仑……
听起来就霸气,总感觉不是航空发动机,这完全是行星发动机的编号。
鹰击长空、长缨缚龙、鲲鹏展翅……
几乎每一型导弹的命名背后,都有一组诗词做支撑。
我们还有个南极科考站,名叫“昆仑”,“皑皑昆仑雪”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更浪漫的是,他们还在南极最高点上放了一个中华天鼎,意指“定鼎南极”。
所以,中国科研人的浪漫,你能理解了吗?
中国厚重的古典文化,在这些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芯片、航天与武器,传统、未来与希望……
他们就像在还原老祖先的梦想一般,把这些本该是传说中的神话,还原成现实。
这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
通过取名,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浪漫。
毋庸赘言,我们就能理解短短两三字背后的深沉情感。
这是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相通。
这是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瓦解的力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暴走漫画(iba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