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上传失败,你的图片过小,需要上传1000x300像素以上的图片c耳帝痛仰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上改编王菲的《我愿意》,关于这个表演的评价台上台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它“松散、无聊、平铺直叙、缺乏转折”,另一派认为它“舒服...
上传失败,你的图片过小,需要上传1000x300像素以上的图片
c耳帝痛仰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上改编王菲的《我愿意》,关于这个表演的评价台上台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它“松散、无聊、平铺直叙、缺乏转折”,另一派认为它“舒服好听、细节特别、铁汉柔情”,你如何看待痛仰的这个改编与表演?L乐队的夏天的微博视频
06月15日 21:44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痛仰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上改编王菲的《我愿意》,关于这个表演的评价台上台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它“松散、无聊、平铺直叙、缺乏转折”,另一派认为它“舒服好听、细节特别、铁汉柔情”,你如何看待痛仰的这个改编与表演?L乐队的夏天的微博视频
c微博综艺#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痛仰乐队在#乐队的夏天#节目中改编翻唱@veggieg的《我愿意》,却引发乐迷团和乐评人的争议,更因此面临淘汰危险困境。 你们觉得痛仰的改编怎样?
06月15日 23:29 来自 iPhone 7 Plus
cDK在北京#痛仰改编王菲被怼##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既然需要有话题,节目时长又有限,难以呈现完整观点,那我(作为当事人)在这里再展开聊一聊。我只代表我自己啊,其他乐评人的话我不负责解释(我也解释不了)
先说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情绪层次与变化的套路,大家理解成小学写作文 展开全文c
#痛仰改编王菲被怼##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既然需要有话题,节目时长又有限,难以呈现完整观点,那我(作为当事人)在这里再展开聊一聊。我只代表我自己啊,其他乐评人的话我不负责解释(我也解释不了)
先说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情绪层次与变化的套路,大家理解成小学写作文的「起因 - 经过 - 高潮 - 结局」,对事情描写要张驰有度,要有情绪对比,这样才好看,否则就是流水帐。歌也是一样,要在主歌部分铺垫情绪,副歌部分(尤其是 hook)抒发情感。不仅是歌词和旋律,配器(以及舞台表现)也要作出相应的体现。
套路之所以成为套路,是因为这种方式好用,表达效果好,这么写了大家一听就明白,容易产生共鸣。
那么不按照起承转合这种方式来创作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有突破才能有创新嘛。各种意识流写作、后现代戏剧、先锋音乐不都是在突破既有的表达体系。「好」与「不好」暂且不讨论,至少这种创作角度和艺术语汇通常是更抽象、更艺术的,更「高级」。
但高级同时也以为着更高的阅读门槛,以及更高的表达误读率(听众更不容易搞懂创作者像表达什么)。具体到流行音乐(广义上),尤其是面向大众的音乐综艺/比赛上,过于高级的作品容易让听众产生陌生感。同时这些综艺(尤其是乐夏)又是要求观众当场投票的,那么假如观众在乐队表演这首歌的时候没有 get 到情绪点,那 TA 可能就不会给乐队投票。就算事后回味过来了,也没机会投了。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乐队不会比赛」。比赛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实力要强以外,比赛技巧也是必要的(就像考托福雅思,除了自身英语能力,应试技巧也很重要)。这些乐队没怎么经过大型综艺的洗礼(乐队的夏天算是第一个正经的火了的乐队节目),当然会有一些参赛经验上的不足啦(这非但不是缺点反而会显得很真实,比这些年专攻音乐综艺的改编老油条们可爱多了)。
————
再具体聊一下痛仰的表现。
面孔和痛仰这两首歌我在现场听起来的直观感觉就是,面孔比较炸(情绪对比比较强烈),而痛仰比较平(情绪对比没那么明显)。要知道现场音效非常好(也不看音响总监是谁),面孔那个大失真一起,陈辉那大高音一亮,听起来就会有听觉上的冲击感。痛仰那首歌至少从听觉上就没有这种直接的冲击力。
但这种反差在电脑/手机前面被大大地拉平了,因为为了适应普通用户的回放设备,节目的音频要经过大幅度的压缩,简单说来就是听感上的对比远没有现场强烈了。同时原本在现场不太容易感受到的细节,经过后期音频处理,会呈现得更明显更有层次。所以面孔和痛仰在现场听觉冲击力这一点上的巨大差距,做成节目之后体现不太出来。要知道响度直接影响着听众对音乐质量的判断:(在不失真的情况下)音量越大的歌听众更容易觉得好听。这个结论我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请搜索「响度战争」。
我在电脑前看成片,确实觉得痛仰的听感也比在现场好了不少(不仅是这场也包括之前的《再见杰克》)。我相信参加了那场节目录制的歌迷也会有不少人和我有同感。
顺便说一句,痛仰与面孔这场 PK 的得分,在专业乐迷和大众乐迷这里票数比例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见图),换言之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乐迷,和台下的大众乐迷对于两首歌的表现,看法是很接近的。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结果的朋友,不妨搜搜现场乐迷的评论。
—————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两支乐队的选曲。改编在编曲上的空间是很大的,但词曲及和声上的改动空间比较小,改动也要比较慎重。很多流行歌不好改成摇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行歌的旋律写得太婉转复杂(所以刺猬在改张杰的歌时把旋律调平了点),同时和声进行太复杂(一个乐段要用到七八个和弦)。
但王菲有很多乐队化的歌,比如导师们翻唱了的《闷》,以及《你》《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包括不那么主流的《誓言》《末日》等,结构都是非常乐队化的(一个乐段只有3个甚至2个和弦),这种结构非常适合乐队去改编,并将自己的特色风格融入其中。而《我愿意》这种低音下行的大流行套子,是旋律和声隼接非常严密且听众非常熟悉的,想改掉流行味太难。
大概就是这样。我就不奢求网友体会我行文中的善意了,咱先做好阅读理解,别先被迫害妄想得自我高潮了然后脑补在我头上然后开喷就可以了 收起全文d
27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4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痛仰改编王菲被怼##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既然需要有话题,节目时长又有限,难以呈现完整观点,那我(作为当事人)在这里再展开聊一聊。我只代表我自己啊,其他乐评人的话我不负责解释(我也解释不了)
先说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情绪层次与变化的套路,大家理解成小学写作文的「起因 - 经过 - 高潮 - 结局」,对事情描写要张驰有度,要有情绪对比,这样才好看,否则就是流水帐。歌也是一样,要在主歌部分铺垫情绪,副歌部分(尤其是 hook)抒发情感。不仅是歌词和旋律,配器(以及舞台表现)也要作出相应的体现。
套路之所以成为套路,是因为这种方式好用,表达效果好,这么写了大家一听就明白,容易产生共鸣。
那么不按照起承转合这种方式来创作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有突破才能有创新嘛。各种意识流写作、后现代戏剧、先锋音乐不都是在突破既有的表达体系。「好」与「不好」暂且不讨论,至少这种创作角度和艺术语汇通常是更抽象、更艺术的,更「高级」。
但高级同时也以为着更高的阅读门槛,以及更高的表达误读率(听众更不容易搞懂创作者像表达什么)。具体到流行音乐(广义上),尤其是面向大众的音乐综艺/比赛上,过于高级的作品容易让听众产生陌生感。同时这些综艺(尤其是乐夏)又是要求观众当场投票的,那么假如观众在乐队表演这首歌的时候没有 get 到情绪点,那 TA 可能就不会给乐队投票。就算事后回味过来了,也没机会投了。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乐队不会比赛」。比赛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实力要强以外,比赛技巧也是必要的(就像考托福雅思,除了自身英语能力,应试技巧也很重要)。这些乐队没怎么经过大型综艺的洗礼(乐队的夏天算是第一个正经的火了的乐队节目),当然会有一些参赛经验上的不足啦(这非但不是缺点反而会显得很真实,比这些年专攻音乐综艺的改编老油条们可爱多了)。
————
再具体聊一下痛仰的表现。
面孔和痛仰这两首歌我在现场听起来的直观感觉就是,面孔比较炸(情绪对比比较强烈),而痛仰比较平(情绪对比没那么明显)。要知道现场音效非常好(也不看音响总监是谁),面孔那个大失真一起,陈辉那大高音一亮,听起来就会有听觉上的冲击感。痛仰那首歌至少从听觉上就没有这种直接的冲击力。
但这种反差在电脑/手机前面被大大地拉平了,因为为了适应普通用户的回放设备,节目的音频要经过大幅度的压缩,简单说来就是听感上的对比远没有现场强烈了。同时原本在现场不太容易感受到的细节,经过后期音频处理,会呈现得更明显更有层次。所以面孔和痛仰在现场听觉冲击力这一点上的巨大差距,做成节目之后体现不太出来。要知道响度直接影响着听众对音乐质量的判断:(在不失真的情况下)音量越大的歌听众更容易觉得好听。这个结论我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请搜索「响度战争」。
我在电脑前看成片,确实觉得痛仰的听感也比在现场好了不少(不仅是这场也包括之前的《再见杰克》)。我相信参加了那场节目录制的歌迷也会有不少人和我有同感。
顺便说一句,痛仰与面孔这场 PK 的得分,在专业乐迷和大众乐迷这里票数比例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见图),换言之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乐迷,和台下的大众乐迷对于两首歌的表现,看法是很接近的。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结果的朋友,不妨搜搜现场乐迷的评论。
—————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两支乐队的选曲。改编在编曲上的空间是很大的,但词曲及和声上的改动空间比较小,改动也要比较慎重。很多流行歌不好改成摇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行歌的旋律写得太婉转复杂(所以刺猬在改张杰的歌时把旋律调平了点),同时和声进行太复杂(一个乐段要用到七八个和弦)。
但王菲有很多乐队化的歌,比如导师们翻唱了的《闷》,以及《你》《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包括不那么主流的《誓言》《末日》等,结构都是非常乐队化的(一个乐段只有3个甚至2个和弦),这种结构非常适合乐队去改编,并将自己的特色风格融入其中。而《我愿意》这种低音下行的大流行套子,是旋律和声隼接非常严密且听众非常熟悉的,想改掉流行味太难。
大概就是这样。我就不奢求网友体会我行文中的善意了,咱先做好阅读理解,别先被迫害妄想得自我高潮了然后脑补在我头上然后开喷就可以了 收起全文d
#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讲真,高不高级另说,这首《我愿意》,我听了感觉不大愿意,半音的小心思我也理解为“不愿意”,好听是好听的。就是相比面孔那几乎完美的“表演效果”,在竞技性上肯定是弱了。一首歌为什么要有起承转合,就是能带着人情绪跌宕起伏,所以我还是站面孔#乐队的夏天#
4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200 来自 彩虹屁制造机
#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讲真,高不高级另说,这首《我愿意》,我听了感觉不大愿意,半音的小心思我也理解为“不愿意”,好听是好听的。就是相比面孔那几乎完美的“表演效果”,在竞技性上肯定是弱了。一首歌为什么要有起承转合,就是能带着人情绪跌宕起伏,所以我还是站面孔#乐队的夏天#
c你好我是陌路啊#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有些乐评人说痛仰不会比赛,其实乐队本来就不应该会。乐队之所以能成为精神领袖,就在于人们在乐队身上看到了另一面的自己。一支为了博得选票改变自己的乐队像不像那个被上司骂被父母催婚低头不敢说话的你,而乐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愿低头。如果只是为了赢,痛仰和面 展开全文c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有些乐评人说痛仰不会比赛,其实乐队本来就不应该会。乐队之所以能成为精神领袖,就在于人们在乐队身上看到了另一面的自己。一支为了博得选票改变自己的乐队像不像那个被上司骂被父母催婚低头不敢说话的你,而乐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愿低头。如果只是为了赢,痛仰和面孔就不应该互选,应该分别挑个心中最弱的不是吗? 收起全文d
3分钟前 来自 前后2000万 OPPO R11
cAlexBeck#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这个编曲和吉他是真的牛逼,高虎的声音很有味道。不懂所谓的专业乐评是有多专业说出无聊松散这种话,跟吴青峰和台下其他乐队完全两种评价…… 这一期最爱痛仰海龟刺猬唱的三首歌
4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c犟驴#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还真有人跑到“专业乐评”人微博底下和人家理论的啊
我觉得讨论可以,但是一定不要搞人身攻击,因为音乐喜好本身就比较主观,要允许别人不喜欢!!!
13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20 X
#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还真有人跑到“专业乐评”人微博底下和人家理论的啊
我觉得讨论可以,但是一定不要搞人身攻击,因为音乐喜好本身就比较主观,要允许别人不喜欢!!!
#痛仰乐队改编的我愿意#
松散?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