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高顺升手记(5)

作者: 来源:wbtt 2019-06-09 07:50:46

​​“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高顺升手记(5)2019年6月4日星期二1从普洱到勐腊,全程两百多公里。蜿蜒的山脉在透亮的阳光下起伏荡漾,亚热带的特征毫无顾忌地呈现在四野,树木花草都洋溢一种热情奔放的气质。这里是野生...

​​“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

高顺升手记5

2019年6月4日星期二

1

从普洱到勐腊,全程两百多公里。

蜿蜒的山脉在透亮的阳光下起伏荡漾,亚热带的特征毫无顾忌地呈现在四野,树木花草都洋溢一种热情奔放的气质。

这里是野生植物的天堂,高速公路在热带深山密林中曲折前行,神奇壮丽的风光慢慢铺陈在道路两侧,像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现代诗,拓印着祖国大美河山不为人知的沧桑。

我们脚下的路,就是马蹄踏出来的茶马古道。前方的目的地,勐腊——也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叶曾是这片土地上无字的书页,书写着昨日已经凋敝了的依恋,蕴藏着远方的深情背影,还有散布在天涯海角剪不断的思愁。

勐腊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

「勐腊」是傣语音译,勐是城邦、地方的意思,在傣语中「腊」是茶的意思。所以勐腊即:茶之地或者茶之国。

傣语属于东亚(汉藏)语系,文字均源于「婆罗米文」,也叫做「梵书」,是一种传承自印度的古老文字——连藏文都是受其影响。

当中国还处在殷商时期,印度-雅利安人就凭着高大的战马、轻便的战车,征服了南亚次大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种姓制度的雏形。

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过程,就是婆罗门教发展的过程。在主流的婆罗门文化中,有着「死记硬背」的风气;通过背诵的知识,比起书写的知识,要更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梵书起源于反种姓的宗教耆那教,作为一种书体形式,在印度文化圈、东南亚等地衍生出了很多语言文字。

傣文的巅峰是在公元十五世纪,傣族书法与叙事长诗曾盛行一时,比如傣族「五大诗王」中最长的《乌沙巴罗》,共有49章,长12万余行,被誉为傣族五大诗王的「王中王」,其主要内容,类似怪物史瑞克+哪吒再加一些古希腊神话式的不着调儿的战争史诗……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流民族,而我们「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的第一站,就是磨憨口岸对面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2

到勐腊的时候突然接到钢哥的通知,有当地爱心企业家招待我们队伍,会与我们进行交流座谈。

迎接我们的杨少宏女士,是哈尼族的分支,爱伲人。

在西双版纳世居的十二个少数民族中,傣族是主体民族,其次是爱伲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有近二十万。

杨姐今年五十多岁了,但根本感觉不出来,看上去也就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她是八十年代的老党员,经历过上世纪国企改制,转为私企。

中国企业发展风云激荡的三十年,让杨姐的「口岸综合商品市场」成长为了当地硕果仅存的国有企业改制至今还在经营的民营企业。

她跟我们感叹道,这些年地方经济没有像过去那样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领导主抓「精准扶贫」,再加上人才流失严重。那些有能力有学历的年轻人,都跑到大城市去了。

杨姐准备了丰盛的傣族菜款待我们;据说在当地近些年正宗的傣味已经很少能够吃到了,尤其是当地人童年记忆中的味道更是少见。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唯独在吃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自从万里行走遍全中国之后,对于大江南北的美食有了粗浅的认知,而云南菜是我近年来一直推崇的味道。

西双版纳一带的风味,我早已经尝过多次,比起其他地方对一种味道的单恋,傣族人的味觉更加丰富多元,酸甜苦辣咸,兼容并蓄,就像他们的民族一样热情奔放。

正宗的傣族味道,也需要勇气尝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苦撒撇」,据说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受这一道傣族传统食物。

在2017年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做过最有勇气的两件事:一件是尝了傣族的苦撒撇,还有就是在长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

3

勐腊据说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接待我们的杨姐讲,普洱茶的古茶山——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其中有六座就在勐腊县境内,在过去的皇室贡茶,就是产自于此地。

「真正的普洱茶好茶叶,都是产自勐腊。只是没有像普洱那样宣传。」杨姐说。

我曾经对于茶叶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每日沉溺于酒精带来的虚妄之中无法自拔,后来通过某种特殊方法,才摆脱了包括酒精在内一切成瘾食物的依赖,于是开始尝试学着喝茶。

在过去我对坊间流行的「茶文化」不是很能理解,我认为国人吃饱饭也没多长时间,而好像是一夜之间开始流行起来的茶道、国学,有种「穷人乍富,控制不住」的气质。

后来我自己开始尝试喝茶,马上就体会到了茶文化的绝妙意境——喝茶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而且还不便宜。

这次「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起航之前,我就从钢哥那儿「抢」来好多名贵白茶,几乎装满了半个行李箱。

我成年之后很多优秀的品质都是深受钢哥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对于茶文化的了解;比起他尝遍中国各大名茶,我目前对于茶叶的理解与洞见,仅限于生津止渴。当然,目前主要还是解渴。

这说明在茶文化一道,我真的是毫无天赋,实在是枉为文化人。

4

在杨姐公司的会议室,我们车队和她企业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流座谈会,因为这次交流比较仓促——几乎是刚进入勐腊就接到通知,有当地爱心企业家得知「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车队的到来,想与我们交流一下。

我照本宣科勉强还可以,要是明火执仗地面对面交流,思绪很容易像脱缰的野马,离题千里而不自知。

后来事实证明,离开了发言稿,我追求的「举重若轻」,成为了举轻若重的「车祸现场」。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表现,与恒鑫、小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恒鑫作为善行团年轻一代志愿者代表,他的表现简直堪称惊艳——

「我在『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车队是一名志愿者,我们这次的目的并不是捐助,而是与沿线国家的公益组织进行交流。

我们善行团在国内依托互联网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间网络捐助团体,这次走出国门是为了跟那些公益组织、NGO组织沟通交流,以便于以后推动『全民慈善、快乐行善』理念在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普及、落地。

我们善行团提倡的是全民慈善,也就是人人可为的善行。公益慈善在中国的发展其实也没多少年,跟国外那些传承百年的慈善基金比起来,我们还是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

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善事不能要求回报,否则性质会变得十分恶劣,这就导致了一个善良无法持续的问题;而国外那些家族式的慈善基金会,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也就是影响力投资。

我们善行团在影响力投资这件事情上,早就已经做出了很深远的探索,那就是『以商养善』的创新模式,就是以商业的方法为公益慈善输血,让爱心能够持续。这在本质上与那些大的慈善机构提倡的『影响力投资』是异曲同工的。

这次我们走出国门,还是要多与国际同仁进行交流,善行团的『全民慈善』,不仅仅是全中国人的慈善,更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慈善!」

恒鑫是九五后中少数能够专心一致做一件事情的人,除了音乐之外,他这两年的进步之大,委实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对善行团理念的理解和解读,年轻一辈的善行团志愿者中无人能出其右。

特别敬佩那种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由始至终无一日懈怠的人。

恒鑫就是如此,从万里行第三季到现在善行团世界公益行,期间他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甚至差点儿危及生命,但这位坚强的小战士仍然百折不回,义无反顾。

他没有选择在舒适、安全的港湾内停留,而是依然肩负着父辈殷切的期望,继续在路上探索、发现,像少年一样追逐梦想。

这就是善行团的少年英雄,有深沉的意志,宏大的使命,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炽热而光明!

5

「茶马古道」这个概念自八十年代提出,这是一条我国西南地区汉藏通商的要道。在英语中,更是被称作「Asian Corridor In Heaven 」,亚洲的天堂走廊。

茶马古道主要是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宋明,在清代达到鼎盛。

广义上的茶马古道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川藏茶马古道,是蜀地商人自成都出发,渡过大渡河至康定境内……这条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段,由康定进入拉萨,最后通往东南亚。

另外一条是,滇藏茶马古道,兴起于唐代,发源于西双版纳勐腊县,——这里是世界茶的原产地。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者这个庞大的群体,被割韭菜的那帮人瞄上,比如传说中需要一位大师日炒一千四百多斤茶叶的「某罐茶」。

很少有茶客会去了解,其实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战略物资,是封建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

自从石敬瑭和契丹人耶律德光结为父子,割让有云十六州开始,宋朝便失去了北方的屏障,这意味着失去了战马的来源——这也是「弱宋」的主要原因。

失去了西北马场,面对西夏、契丹还有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迫使宋朝统治者只能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茶马互市」满足对于战马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西南边境的安稳。

这是茶马古道在古代存在的重要意义,这条「天堂走廊」扎根在亚洲最艰险的横断山脉,维系着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想象共同体,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文化与生活的基础。

「茶马古道」也是一条从中国西南出境的国际商业要道,我们「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将从勐腊的磨憨口岸出境,带着善行团的荣光与「全民慈善」的使命,踏上先辈们曾经奋斗过的「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谱写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

6

勐腊境内有连接老挝的唯一国家级陆路口岸——磨憨,与老挝的磨丁口岸对接,是中老两国之间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口岸;同时也是中国最南端的陆地小镇。

中国—东盟的交通大动脉,起于中国昆明与南宁、止于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网正在加紧建设,中线玉溪——景洪——万象正是经由磨憨口岸出境。

磨憨在过去只是一个山坳,口岸开通后聚集了很多人常居于此。据当地人讲,磨憨的辉煌止步于2008年左右,「生意不好做了,现在国家搞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可以重现磨憨过去的风光吧。」

而据杨姐的描述,这些年地方政府主要工作重心放在「扶贫攻坚」的上,必须赶在2020年,也就是明年全民实现小康社会。

境外自驾游爱好者,大都会选在磨憨口岸开车出境,所以我们「一带一路」善行团世界公益行第一站选在老挝。

虽然参加过三次全国万里行,但还是第一次跨境宣传我们的全民慈善理念,与境外公益组织交流互动。

这使我想起了第一季全国万里行的时候,我们除了有一个在当时完全不确定的理念——慈善纯公益,和开创微捐模式的「壹起捐」,全国的钢丝志愿者不到五千人,但大家在钢哥的带领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在当时山头林立的中国公益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大爱之路。

这次代表中国公益慈善界,助力「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除了展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这些年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要学习国际上其他公益组织、NGO组织的先进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里从来都不缺少包容、学习的特质,虽然将全民慈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这条路或许会很漫长遥远,但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够感受得到,新鲜的体验与收获的喜悦。

中国民间公益人要参与到全球公益慈善的工作当中,不但需要抛开性别、阶层、民族、文化等因素,还要勇于担当,克服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和国家分歧等困难。

善行团全面去钢子化后,正式进军国际公益丛林。「全民慈善、快乐行善」正是以全球化的视角,带来一个可持续发展、创新、成功的模式,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全民慈善的成功经验,能够助力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共同问题。

只有如此,才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从磨憨道磨丁,并不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地方那样,用铁丝网拉起了国境线。这充分可以说明两国之间的邦交友谊,也让我更加迫切地想去了解这个丛林中的古老国家。

国境线真是个奇怪的东西,靠得越近就越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信念:你脚下的土地叫做国土,你站立的地方就叫中国。

从全国万里行到世界公益行,一切犹如在梦里,但却真的发生了。我们曾经忍受质疑嘲笑,在路上无数次跌倒,依然在阳光下用最笨的方式行善劝善。

只因血管里滚烫的鲜血仍然在涌动,善良的信念在促使我们昂扬前行,善行团的家人、亲爱的祖国在背后为我们摇旗呐喊:

全民慈善壹起捐,一元温暖全世界!

用我的心,亲吻我的灵魂,一起加油!!

​​​​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