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为什么年轻偶像都在做“假音乐”,有没有值得听的?

作者: 来源:wbtt 2019-06-07 13:00:33

​​首先要感谢大家的信任。前几天想写一篇偶像音乐作品的盘点,发了微博之后,不少朋友在评论区推荐,还有朋友发了丰富的私信过来。我一直觉得粉丝这个群体有被妖魔化,有些追星的朋友甚至不敢在生活中公开自己的粉丝身份。...

​​首先要感谢大家的信任。

前几天想写一篇偶像音乐作品的盘点,发了微博之后,不少朋友在评论区推荐,还有朋友发了丰富的私信过来。

我一直觉得粉丝这个群体有被妖魔化,有些追星的朋友甚至不敢在生活中公开自己的粉丝身份。好像说出“我是xxx的粉丝”,就给自己贴上了不理智、盲目的标签,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朋友愿意向我推荐自己偶像的音乐,是一种信任,相信我不会粗暴对待他们的那份真心。对此我十分感谢。

下面进入正题,在听了上百组年轻偶像们的音乐作品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之前看到在@新音乐产业观察文章下的一条评论表达:“新人新作大多都是假音乐,就是个动静”

这和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像的大趋势是同步的,受到流行趋势和创作方式的影响,如今的流行歌在和弦、音色、旋律等方面都越来越同质化,详情可阅读@新音乐产业观察的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76916269371635

除去总体大趋势,聚焦偶像音乐这个类别,最大的原因在于,如今的偶像艺人比起20年前的流行歌手来说更加快消了,如果说那个年代歌手的作品是制作人和歌手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现在偶像艺人的音乐作品,更像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普通商品。

另外,偶像产业贩卖的重点在于总体人格,也就是影视+综艺+音乐+时尚等各方面的发展共同建立起来的整体形象,公司在音乐上投入的成本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如果艺人自己对音乐作品也不上心,自然质量跟不上,唱不到人心里,可不就是个“动静”。

但在这种大趋势下,还是有不少偶像艺人交出了一些真歌曲,一些听完一遍不会遗忘,能留在心里的歌曲

以下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不管是词、曲、编曲、概念,或是整体传递出来的感觉,总有地方非常打动人,值得付出生命中的三五分钟为之停留:

1.尤长靖《一颗星的夜》

“我对我的梦有种迷恋

大于痛苦大于这世界”

开篇两句歌词蕴含了巨大的能量。从选秀选手到摇滚乐队,梦想这件事已经被过度消费,尤其是去年兴起的练习生选秀,这些年轻人谈到梦想似乎更加飘渺。歌手想要追求音乐梦想,摇滚乐队要拯救世界,一个偶像练习生的梦想是什么,被更多的人喜欢?

站在舞台上随便唱唱跳跳挥个手,靠着一张好看的脸就获得别人的喜欢,这是许多人对偶像的理解,也是偶像艺人被攻击和看不起的原因,他们的梦过于轻松,追梦的路途过于平坦。

所以当偶像唱起追梦的歌,我们会在心里轻笑,你又知道什么叫梦想?

而尤长靖这首的不同,在于那句“大于痛苦大于全世界”。梦想之所以能够动人,在于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承受的痛苦、拒绝的诱惑。联系尤长靖偶像的身份,你会感受到,其实每个梦想都不太容易,被别人喜欢更是最难的一件,粉丝之所以成为粉丝,不是那么简单的,无论偶像本人是什么样,至少在粉丝心中他/她们努力、坚韧、善良,是粉丝心中为人处世的榜样,要配得上这样一份喜欢,不仅要努力提升业务能力,还要修炼做人的道理,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梦并不好追。

尤长靖的音色很漂亮,配上编曲里的吉他,带着你在无人的夜空里飞行,很多朋友推荐这首歌时提到这首歌鼓励了自己,支撑自己面对痛苦仍不放弃做某些事情。我想这就是偶像的意义。


2.孟美岐《犟》

之前做视频时讲过这首歌,后来看到耳帝评价这首歌,“以性格为出发点,又与声音气质相配,这样才不会沦为市面上的某一种精良制作与无趣人声貌合神离的「偶像音乐」”,感触还是挺深的。

说有些音乐只是个动静,其实就是说这些歌没有表达清晰的情感,才会听了跟没听一样。

不管是情歌、表达态度的歌、讲故事的歌,或者只是一首表达某种心情的歌,词曲编曲必须符合演唱者的声音性格和气质,每一样东西,文字、旋律、配器音色的选择,都起到一部分表达的作用,承担一部分表达的责任,这样歌才会是统一的,不然听众就会从歌曲想要表达的东西中跳出来,只注意到不和谐的地方。

据粉丝提供的资料,《犟》是孟美岐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从选歌时她就开始死磕,抓着领导问“这首歌跟我有什么关系?”,后面才有了《犟》。

看到这里觉得挺有意思的。不会创作的歌手向来被认为是没有感情的演唱工具,任人摆弄的布娃娃。即使走过无数高峰低谷,把人生体验和诉求都吸收到音乐里的蔡依林,在去年发新专辑时,都被某些媒体称作港台唱片工业和媒介工业精心打磨下的产物(这一点我非常不认同,正在做视频,以后细讲)。

好歌手其中一个特质是,有她自己的想法。孟美岐作为一个年轻的偶像艺人,本可以唱一些安排好的歌,却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要求,要求每一首自己唱出的歌,都和自己有关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是令人惊喜。

《犟》和《一颗星的夜》一样是讲追梦的歌,歌里也提到那些为梦想要对付的阻挡和寂寞,在梦想面前每个人都平起平坐,无论男女。


3.陈立农《我是你的》

一首标准的华语流行情歌。其实这首歌单看词、曲或编曲,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在华语流行情歌庞大的曲库中算不得顶尖,但在这段时间听过的所有情歌里,我最喜欢的是这首。

偶像唱情歌还蛮常见的,这些情歌通常会让粉丝有代入感,偶像艺人也会在不同场合强调这些情歌是唱给粉丝的,但这些歌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都像是流水打造的标准化男友,温柔体贴忠心专一,让人想起林俊杰十几年前《编号89757》里的机器人,区别是林俊杰的那个机器人本来不应该拥有情感却动了情,而爱豆们本来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变成了量产的机器。

而在陈立农这首《我是你的》里,你能听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孩。

没有千帆过尽,哪能虚情假意,年少的我们还未经历过情感里的种种,面对感情,我们会好奇,会心动,会害怕,会触碰又收回手,也会痛苦,会迷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将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歌才有资格称为「情歌」

少年气口吻的歌词,双吉他为主的简约编曲,略有记忆点的旋律被陈立农唱出来,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形象跃然于歌里。我看过对这首歌最好的一句解读,是这首歌的MV导演比尔贾的那句“少年隐隐 痛痛的 只是想知道为什么”。

《我是你的》里的少年,正是第一次在感情世界遭遇到挫折的我们自己,回忆是否真实,过去如何发生,如今的雨和泪又是为什么滴落,种种问题,不仅是对对方的疑问,也是对自己的,对世界的,没有声嘶力竭地要一个答案,只是隐隐痛痛的,想知道为什么。

很多人看不上情歌,觉得只是些小情小爱。林夕曾说,在他写的比较好的歌词里面,爱情就是人生。透过爱一个人你可以更了解自己、寻找对待世界的方法,学会将自己有生命力的部分与别人分享,不是一件简单无脑的事。所以我看情歌的名声就是被有些假情歌给搞坏的!气死了!


4.TFBOYS《萤火》/《不完美小孩》/《剩下的盛夏》

王俊凯《焕蓝·未来》

王源《一样》

易烊千玺《舒适圈》

很多朋友对TFBOYS的印象停留在左右手慢动作,但近几年不管是团体还是单人作品,TFBOYS在音乐作品上还是挺上心的,选择合作的音乐人都是高水准,歌曲的主题和内容也很符合三个人的年纪和形象。

众所周知,偶像艺人的支持者年纪相对偏小,粉丝喜欢偶像的歌,喜欢人大于喜欢音乐,所以我总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偶像艺人的作品——我愿不愿意让我自己的小孩听Ta的歌?我愿不愿意我的小孩相信Ta唱的那些东西?

如果小孩说喜欢听TFBOYS的歌,那我觉得还可以。TFBOYS的歌大多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表达的也是他们那个年纪独有的纯真和勇敢,当然也有疑问和困扰,都是青少年的心声,这样的音乐陪伴小孩成长是合适的。

这其中我要强烈推荐《不完美小孩》,作词来自我非常喜欢的填词人蓝小邪。我不知道这首歌的写作背景,是写给粉丝还是怎样,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听时深受触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小孩,歌里唱的那种无条件积极关注,大概是每个人都期盼能拥有的。所以这里我还要推荐年纪较长的朋友去听这首歌,关于怎样爱一个人,或许我们知道得太少。

如今偶像艺人的绝大多数歌曲都关于梦想和爱情,但其实青少年的世界还有许多其他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TFBOYS的单人作品领先很多偶像踏出了脚步

比如王源的《一样》,讲的是一个年轻人不知道怎样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何定义自己。

易烊千玺的《舒适圈》,讲的是千千万万长大成人的我们,离开了家出去打拼,和家人之间的羁绊和遗憾。

王俊凯的《焕蓝·未来》,歌名看起来很像汽车广告文案,其实是他自己生日的主题曲,歌词里的“不必崇拜只想平等的爱,不必可爱也很值得被爱”,让我想到SHE在2003年唱的“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飞轮海在2006年唱的“被你崇拜没有什么不可,没有谁比我有资格”。2012年,SHE的歌词变成了“不用为我疯狂,你也一样”,而今天,我们也拥有了唱着不必崇拜,只要平等的王俊凯。


5. 毛不易《平凡的一天》

出于《明日之子》的节目性质,毛不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偶像艺人,但同是选秀出身,也有朋友推荐到,就放在一起讲了。

毛不易大火的那一年,也是赵雷参加《歌手》一首《成都》爆火的那一年,有很多声音出来攻击说华语音乐又倒退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华语听众没救了,就好这一口老气的旋律。

其实一首歌打动人,说简单是简单,说难也难。我不能否认毛不易参赛的歌在音乐性上没有太大的创新,但那些歌之所以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不是因为套路的旋律,而是因为创作者对歌曲付出了心力。

华语音乐确实很看重歌词,毛不易对生活的体察、对自己的诚实,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填词人。而更让人感到幸福的是,在成名之后,毛不易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文字的敏感,写出了不少好歌曲,比如个人专辑里的《平凡的一天》,一听起来时间就变慢了,你把目光从遥远的地方收回来看到身边,开始注意生活里的种种细节,这就是好歌曲带给我们的东西。

我会说这让人感到幸福,是因为有一种说法说,“幸福就是你关心的某些人事物在不断更新”。毛不易不仅保持着高水准的填词,在《我是唱作人》里的表现,又让我们看到他在音乐上的学习和进步,作为一个关心华语音乐的人,看到这样的艺人不断进步,确实是一种幸福。


6.蔡维泽/傻子与白痴《fireloop》

出于《明日之子》的节目性质,蔡维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偶像艺人,可以说是这些偶像中最特别的一个——他是带着打开乐队知名度的任务来参加节目的,在参加完节目后,也没有像其他偶像一样上综艺、拍影视剧,而是和自己的乐队专注在新专辑上。

我有一位朋友很反感华语歌手唱英文,“我要想听英文歌我为什么不听外国歌呢?”,包括前段时间大火的盘尼西林,在他那儿也是评价不高,但听完《fire loop》之后他终于接受了选择什么语言去唱歌只是歌曲表达的一部分,如果创作者认为用英文比用中文更好,并且在传达上也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合理的。

《fire loop》谈到循环,谈到三角形的边,不管转得如何惊心动魄,三次加起来始终是180度,这也许是他们通过节目更加靠近娱乐圈之后产生的感受。傻白说每个人都在循环中活着,也随着循环死去,没有人能逃脱,但他们用自己精彩的音乐告诉我们,对一个三角形来说,加起来180度是无可避免,然而直角有直角的美,钝角有钝角的美,是等边着完美,还是把各种数值放到小数点后好几十位,感受生活每一丝微妙的体验,那才是最重要的。

蔡维泽曾说,“我是比较少数两个圈子都待过,既是艺人同时又是小众乐团的人。我看到的是这两个圈层的人互相讨厌,两个圈层的人都非常封闭,但他们又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之前做的台团盘点视频,不少朋友提到因为傻白接触了很多台团,如果蔡维泽知道这一点,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题外话,《明日之子》这个节目的气质很暧昧,不能说是偶像,也不是歌手或创作人,它是一种幕后和舞台,表演和创作,人格和外形混合起来的独特气质,我一直对这个节目颇有好感,据消息女生季就要开始了,非常期待。


7.钱正昊《普罗米修斯》

钱正昊的音乐素养很好,这一点从他参加《歌手》的选曲和作品气质就能看出来,如果说《歌手》上的作品只代表了审美,最近参加《我是唱作人》交出的原创作品则可以证明他的创作能力。

钱正昊代表着年青一代对音乐的好奇和探索,《我是唱作人》里白举纲谈起蒸汽波,常石磊表示自己不知道(虚心学习的态度很可爱),而作为年轻人的钱正昊毫无障碍地给出了这个词的定义。

钱正昊在唱作人舞台上的每一次表演都是新鲜的,尤其第一场的《普罗米修斯》,从旋律、编曲,到音色的选择和每一个停顿,略带迷幻的TRAP风格,你可以听到钱正昊对于音乐的想法。再重复一遍上面评价孟美岐的话,好歌手其中一个特质是,有他自己的想法,钱正昊刚满十八岁,只要能保持学习,未来大有可为。

只是有一点,词能不能先让别人写!


8.NINE PERCENT《离不开》

2017年,鹿晗公布恋情微博瘫痪,大众第一次隐隐感觉到偶像和其他明星好像是不太一样的。2018年,《偶像练习生》将偶像更立体地带到大众视线中,出道后的NINE PERCENT备受关注,但推出的音乐作品在我看来还可以更好。

专辑里大部分还是一些假情歌,或者表达态度的口号歌。态度是一个很飘渺的单词,究竟是什么态度?为什么有这种态度?有了这种态度之后要做什么事情?要表达什么情感?都不知道。很容易让歌曲沦为喊口号,《创新者》里唱的“我不是手机程序,无法套用公式,快自订游戏模式,不再被谁格式”,却正是被格式化的标准表现。

除了一首葛大为填词的《离不开》,很难把它归类,是一首独特的歌。

“我们已经离不开,无论世界好或坏”,你可以说写的是男孩们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是他们与粉丝之间的感情,又或许从他们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已经离不开了。不知道是公司有意为之,还是葛大为作为一个优秀的观察者,在填词时无法掩藏的共情,总之当听到这首歌时,这九个男孩的形象一下便立体起来,茨威格那句被过度使用的金句,“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从脑海里被挑选出来,成为此刻他们的注解。而心疼一个人,就是爱上一个人的开始。

凤飞飞有讲述站在舞台上感受的《掌声响起来》,刘德华有讲述几十年演艺生涯的《17岁》,五月天为每个乐队写了那首《成名在望》,NINE PERCENT作为偶像元年出道最受关注的男团,这首《离不开》由他们来演唱再合适不过。


先推荐到这。

没有说没提到的都是假音乐的意思,时间精力有限,听的不够多,还请大家继续推荐。

最后,想给大家推荐一个组合,如果有偶像行业的从业者看到这里,在音乐方面这个案例非常值得参考。

港乐拥有过一个非常辉煌的年代,千禧年刚过,香港地区的年轻乐迷就拥有了一个女子组合叫Twins,其实同期也有个很受欢迎的男子组合。

2001年,徐天佑和黄又南组成Shine,签约EMI,当时只有十八岁。2002年2月20号Shine正式出道,发行了两张唱片《电影男孩》和《心头好》,并在这一年拿下叱咤乐坛生力军组合银奖和叱咤乐坛组合金奖。

虽然Shine在2007年宣布解散,但时隔五年的2012,两人重回舞台在黄伟文作品展上演唱《燕尾蝶》和《祖与占》时,仍引起全场观众的支持和合唱,可见他们的作品实实在在印刻在乐迷心中。

“丛林不割下如何建造繁华”的《燕尾蝶》,是少年人从公园走向企业,从自然走到社会时审视周边环境做出的思考。

“男孩像你也像我百万个不止”的《祖与占》,和“如何拒绝像人当你是人总要心跳”的《俗》,讲的是年轻人的自我认同,要通过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找到自己在世界里的位置,一种不太容易的挣扎。

《曼谷玛利亚》,讲的是少年在生命中遇上两个名为“玛利亚”的女孩,一个备受自己宠爱,一个站在红灯区上街卖花,人间千个玛利亚,同样都有血肉,为何一个可以饮茶修甲购物,另一个只能半生望着抬头不见星的天空,少年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多爱吗,人人自鸣热情是分对象的吗,可不可分些给她,拉她一把?

《曼谷玛利亚》是一首即使放在百花齐放的港乐圈都算特别的歌,严肃的社会议题由两个年轻人唱出来好像有些违和,但人正是在年轻的时候,才可能用纯真的眼关怀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一切,这样的人文关怀由年轻人唱出来,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Shine的作品主题丰富,涵盖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经过了市场的验证,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很多粉丝对待偶像的态度都是无条件支持,这也许意味着粉丝变成了所谓的“韭菜”,只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任公司宰割。但偶像接受这样一份爱,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颗心完全地信任你、支持你,相信你唱的,你说的,我认为那是一份巨大的责任,一份不能辜负的期待。

我也相信粉丝不是傻子,无条件的支持意味着粉丝把偶像当成关系亲密的家人,愿意陪伴他尝试和成长,而不是任由偶像荒废自己的生命、消费粉丝的爱。

所以真心地希望偶像们,丢掉那些空洞的口号歌、滥竽充数的假情歌。你们已经站在这么好的位置,要做就要做有血有肉的作品,把自己有生命力的部分与大家分享,不管是勇气还是温柔,痛苦还是迷茫,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市场的反馈也一定不会差。

用真心换真心,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