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我所知道的穆斯林

作者: 来源:wbtt 2019-05-31 05:47:22

​​​ ​ 【转】我所知道的穆斯林!​ 12.2411:04​ 原创:​白夜保卫马克思​ 写在前面的话:我不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也存在不同看法。同时,我对伊斯兰教教义知之甚少。但是,我与穆斯林有着比较直接和深入的接触...

​​

【转】我所知道的穆斯林!
12.24 11:04
原创:白夜保卫马克思
写在前面的话:我不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也存在不同看法。同时,我对伊斯兰教教义知之甚少。但是,我与穆斯林有着比较直接和深入的接触。因此,我自信自己笔下的穆斯林是更加真实的穆斯林,而不是被贴了很多标签的穆斯林。看到那么多极端性的攻击言论,我有些难过,也有些担心:我们距离理性和共识的社会,似乎越来越远。因此,想努力发出点不一样的声音。供批评和交流。
最近,网络上黑穆斯林的声波高昂。因为工作需要,我不得不一页一页地翻着评论。硬着头皮浏览完所有评论后,颇感荒诞。虽然看完了所有评论,也看完了所有外面的新闻,我还是不知道大家在讨论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起因是什么?谁应负主要责任?没有任何说法。然而,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斥责涉事者为暴徒,呼吁抵制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群体。在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的原委之前,我们有资格去评头论足吗?噢,想起来了,跟没有常识和理性的人,没有道理可讲。这就像自行车上的锁,你只能防君子,却永远防不了小人。
晚上,和朋友聊了聊这件事儿。朋友悲叹:现在我快成了惊弓之鸟,感觉我们群体成了过街老鼠……”久久无声。朋友说,黑穆现象越来越严重,背后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团队在运作。不大清楚背后是否如朋友所说,但网络上杀气腾腾、完全一边倒的言论令我恐惧。
注意到这个现象已经很久了。徐州幼儿园爆炸案时,就有人说是穆斯林所为,其理由令人大跌眼镜:附近有以色列援建的建筑。鲁迅说,他一向佩服中国人的想象力: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今时中国人的想象力,大概又进步了很多吧?再后来,是美团外卖设置清真食品订购通道和递送箱一事,也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不解,却无力争辩。然而,看到这么多理性的自负,我又感到言说的必要。虽然我不是穆斯林,对穆斯林的一些理念也不认同。
第一次知道穆斯林这个概念,是在快要上中学时。那时我寄宿在学校。父亲告诉我,你到学校之后,会遇到一些回民,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吃腊肉。至于理由,则是那样他们会特别生气。父亲的话,大概可以代表多数国人对穆斯林的看法:我不理解你的做法,也不接受,在内心身处或许也不尊重,但可以假装尊重。四个字:畏而远之。这种观念,影响了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我和我的穆斯林同学们相安无事,维持着表面的和气。
改变,从大学开始。民院虽然是一所不入流的学校,但它的学术氛围一如其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也是在这里,我真正接触和认识了一些穆斯林,并与其中几个建立了深厚友谊。那些蝉鸣初歇的夜晚,我们总是会坐在一块畅聊。话题驳杂,有时是宗教,有时是文艺。那也是我第一次走近和触摸约伯,第一次感到坚忍的力量和美好。当时,我爱买书。而碰上京东图书打折时,一些同学总爱和我一起凑单。个别同学可能是忘了,直到大学毕业,也没将欠我的书账还上。凑单的同学中,也有穆斯林,但他们从不拖欠,一丝一毫,算得清清楚楚。穆斯林群体普遍比较守信,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当然,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并不总是这么和谐。一个同学,叫他A吧,在宗教信仰上很虔诚,同时又乐于分享。在他看来,伊斯兰教非常值得皈依,因此他总不忘时时点拨我。这种热情,进而发展到课堂上,以至于老师侧目,同学嘘声。他大概也感到自身信仰的遇冷,选择了沉默。但并未因此而排斥别人,视为舆论场上所谓的异教徒,而是当做朋友、同学,仍然是那么真诚和热忱。同时,在学校里的三农协会,塞上未来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机构中,也总是能看到穆斯林同学的身影。热忱,这是我的第二个印象。
穆斯林群体被排斥,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相对特殊的生活习惯。穆斯林忌食猪肉,这几乎是世界常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穆斯林有拒绝猪肉的权利,非穆斯林有没有食用猪肉的自由?事实上,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当着穆斯林的面食用猪肉,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无礼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涉及到两个人以上时,权利和自由都是有边界的。
当然,招致这么多攻击,最根本的,可能还是因为他们的信仰。有人说,看到一整条街上都是小白帽,你不恐惧吗?这种心理似乎有些普遍,它除了个体面对群体时的孤立无助感之外,可能还有历史因素。在此可以引用一个清末的例子。在陕甘统治的官吏,对当地回民征收重税,而汉民则相对较轻。酷吏政治,不久即引发回乱。个别地区的回民起义军首领,则反其道而行之,对汉民课以重税,回民则少交税或不交税。这种因官吏施政不当而导致的民族冲突,成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往往容易发展成为成见,且生命力较个体记忆长久得多,经久弥新。这就给大家造成了一种回民很可怕,很有攻击性的假象。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我虽然不了解穆斯林的一些信仰,却也没有因此而排斥。A去清真寺礼拜,我有时随行。在整个大殿都跪地礼拜的过程中,只有我一人静立。但没有人因此而指责我或驱逐我。礼拜结束,大家仍然亲和友善地谈天交流。
我也有幸参加过伊斯兰教五大宗修课程之一的封斋。封斋,日出至日落均不饮不食。每日静思、读书,日落后始进米食,令人感到简单和节制的美好。封斋后,即是穆斯林最为隆重的节日——开斋节。那段时间,我跟着朋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谓大饱口福。席间除我之外均为穆斯林,但没人因此而以异样眼光看我。也没人向我传教,告诉我一定要信仰伊斯兰教,不然就会如何如何之类。值得一提的是,穆斯林聚会如午后春风,徐徐絮絮,热情而节制,可以较为深入地交流。而汉族聚会则不然。酒自然必不可少,吆五喝六,以声威或所谓情谊压人喝酒,喧闹不已。较为包容,待人温和友善,这是我的第三个印象。
因此,我不大明白,在我眼中诚实守信,热忱,包容,温和友善的穆斯林,怎么就成了一些人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暴徒?不妨抛开这件事,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会站队,并划出一条可以感知的族群界限,并对对方发起攻击?似乎只有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这就是当我们的利益被侵犯的时候。那么,穆斯林侵犯了谁的利益,又是怎么侵犯的呢?在这里,可以兰州拉面作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拉面店都是家族企业,加之清真食品对卫生的要求严格,所以兰州拉面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城市。因较为团结,以及过硬的质量标准,穆斯林群体经手的产业占领了一部分市场。这当然会让那些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喜欢窝里斗的群体不满。所以,他们要千方百计地抵制清真食品。理由之冠冕堂皇,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非凡的创造力——清真泛化。其实,这和当时欧洲人歧视和抵制犹太人是一样的心理。所以,在遇到涉穆斯林的事件时,他们先要做的不是弄清事实,而是快速站队,并迅速将水搅浑,混淆视听。所以,之前被他们批判的黑公安,瞬间就成了伟大的人民警察,昔日的正腐,则变成了不可挑衅的国家权威
在某机构治下的公民,总是将除自己之外的人都当成敌人,遇事只看对自己的好处,而不分是非黑白。正如尼采所说:与恶龙缠斗久者,自身也为恶龙​​​
​​​​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