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猫的“传说”

作者: 来源:wbtt 2019-05-29 15:34:06

​​ 撰文:Lynne-Lee 我们都认为自己足够了解猫,它们经常被描绘成自私,慵懒的生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其实猫并不比其他动物更自私,进化论很快就会让那些不够关注自己的动物靠边站。事实上,分子遗传学家、兽医学家...

​​


撰文:Lynne-Lee


我们都认为自己足够了解猫,它们经常被描绘成自私,慵懒的生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其实猫并不比其他动物更自私,进化论很快就会让那些不够关注自己的动物靠边站。事实上,分子遗传学家、兽医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最近的发现推翻了许多我们对这种可爱动物的认识,让你大吃一惊。

牛奶是猫的理想食物?


Tom心满意足地舔着一碗牛奶,这种我们常看到的传统形象是有误导性的。猫非常喜欢奶油,因为奶油的脂肪含量很高,所以猫特别容易受到刚刚挤出来的那些鲜奶的吸引,尤其是在牛奶表面浮出一层奶皮之后。然而,现在我们从超市买回来的牛奶脂肪含量一般很低,虽然有些猫也可能会喜欢它的味道,但我们发现对于很多猫来说牛奶并不容易消化。并且为数不少的猫都有乳糖不耐症,含乳糖的牛奶对这些猫而言可以说是泻药,应该以无盐奶酪等低乳糖的乳制品代替牛奶。猫需要摄取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良动物蛋白质,脂肪、极少量的必需维生素与矿物质也不可或缺。在食物分量方面,猫通常少量多餐。它们喜捕食鼠类,有时也食鸡、鱼、兔、蛙等。猫灵敏的嗅觉器官对某些食物非常敏感,它们可借此抵挡不合适的食物。当猫皱起嘴巴,放低下巴,用舌头轻舔食物时,这就表示它正在嗅闻食物,狗与马也会做这种动作。另外,猫的舌头相较于人类对温度更加敏感,以至于日本也有“猫舌”一说,因为猫很怕烫,但并不是猫的舌头有多敏感而是人类的舌头对温度感觉太迟钝。




猫是无法接受训练的?


实际上猫和狗一样善于学习,所以训练它们当然是有可能的,尽管很少有人这样做。部分原因是因为猫的传统职能,比如捕猎和灭鼠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如果让它们自由发展,猫实际上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成功。相反,未经训练的狗,对它们自身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帮助,不如说是一种障碍。然而,这两个物种的根本差异不在于它们学习能力的强弱,而在于它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的独特之处在于,因为它们发现人类的注意力本身是有回报的。犬类几乎痴迷于关注它们的主人在做什么。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塑造:例如,当狗分心去做其他事情时,试着无视它们,以代替拍拍它们的头来提醒它。当然,训练狗也可以使用食物作为奖励,但对大多数猫(Felis catus)来说,这几乎是唯一能持续有效的奖励方式。


训练一只猫比训练一只狗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坚持。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猫只会在需要特定东西的时候才会致力于人类,而狗则一贯是这样做的。首先,猫必须被教导,集中注意力会有回报,比如美味的虾或一小块鸡胸肉。训练课程的初期需要维持较短的时间,因为猫一旦感到无聊就会走开,任何把猫拖回到训练区的尝试都会降低它们学习的可能性。训练可以成为改善其健康状况的有效方式,同时让主人的生活更加轻松。例如,去看兽医的行程对主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考验。但是,事先训练猫如何进出猫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猫笼本身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那么整个过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轻松的完成。



好奇害死猫?


好奇害死猫是英国的一句谚语,西方传说猫有九条命,而最后恰恰是死于自己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有时是多么可怕。旨在警告不必要的调查或实验带来的危险,警戒人们不要过分好奇,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在这句谚语中,猫是如此的好奇,以至于它们经常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但事实上很少有猫是这样的。猫确实在好奇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少数的猫敢于接近新的环境,但大多数猫通常要谨慎得多,取而代之的是它们会选择从安全的距离观察任何不熟悉的东西。生物学家认为,猫这样的性格特征与人类的性格相似,并且对许多动物来说这也是很常见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猫。似乎当食物等资源匮乏时,胆大的动物比胆小的动物更具优势,因为它们能够率先吃到食物。然而,在接近食物时的胆怯也就意味着这个动物不太可能最终成功地捕猎到食物。这就是两种性格类型在一个物种中持续存在的方式。


猫并不比其他动物更好奇,实际上这句谚语应该是“压力害死猫”。那么这句谚语的由来是什么呢?这个说法的原型最早出现在16世纪,是“压力/悲伤害死猫”。这句话在当时引起注意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兽医学现在正在重新发现其背后的真相。如今许多宠物猫都患有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如膀胱炎和皮炎。最近的研究表明,猫与猫之间的敌对关系是导致这些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猫与猫之间可能会产生压力情绪,因为主人可能无意中选择了两只不能友好相处的猫,或者住在相邻房子里的猫为了各自的领地之间的边界而“作战”。猫缺乏对肢体语言的复杂分析,而狗能够分析肢体语言的差异,并能够在竞争状态下生活数月,甚至数年。纪录片《猫的秘密生活》就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两只猫Kato和Phoebe住在街道两旁相对的房子里,仍然在为花园的“所有权”争夺不休。



猫有“九条命”?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猫有九条命”,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关于猫有九条命的故事和传说。这当然不是说猫能够起死回生九次,而是说猫的生存能力很强。猫的大小脑都很发达,其头盖骨和脑皆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此外,猫的平衡感和反射功能都非常出色,也有一个反应锐敏的瞬膜。猫是善于攀爬跳跃的动物,它能在高墙上若无其事地散步,轻盈地跳跃,这主要得益于猫优秀的平衡感和反应神经。猫体内各种器官的平衡功能比其它动物要更加完善,它只需轻微地改变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体的平衡,再利用后脚强健的肌肉和结实的关节就可以敏捷地跳跃,当它从高处跳下来时,身体失去平衡,猫脑内的“平衡运动神经”相当发达,神经系统会迅速地指挥骨骼肌以最快的速度运动,将失去平衡的身体调整到正常的位置,使带软垫的四肢着地。注意不要弄伤猫的尾巴,这会极大地影响它的平衡能力,也会使猫容易腹泻,减短猫的寿命。除此之外,猫的奔跑速度也很快,且动作敏捷,能够上房、爬树、翻墙。猫还会游泳,虽然技术并不好,但落水时能在紧要关头救自己一命。


猫知道它们的主人在想些什么?


科学家们对于除了人类以外,是否还有任何动物有能力意识到它们周围其他动物也有思想这一问题存在着分歧。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使用这个“心智理论”,以至于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是怎样的。例如,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下意识地谨慎选择词语来传达信息,因为我们料想得到在与他人交谈时对方可能在想什么。我们会考虑到对方会有一种与我们自身相似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两人的思想之间可能还是存在着些许差异,因为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除了与人类的近亲猿类以外,其他哺乳动物似乎只有非常有限的“心智理论”。狗会根据另一只狗是否集中注意力来改变自己的信号示意方式。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它们知道其他狗也有思想。这可能是一套复杂的交流规则,比如“如果你能看到另一只狗的双眼,那么你就可以表明你的意图;如果不能,那就用叫声引起它的注意。”目前还不清楚猫是否能够达到这种复杂程度:作为领地物种的后裔,猫与同类的互动机会非常有限,因此猫的大脑不太可能进化出这种能力。所以当你的猫目不转睛地看着你的时候,它肯定是注意到你了,但它不太可能会想你是否在思考,更不用说读懂你的心思了。



狗的嗅觉远比猫灵敏?


比起我们相对并不灵敏的鼻子,猎犬能在浓度低到10,000至100,000倍的情况下嗅出气味。鼻子较小的猫只能以低到1,000至10,000倍的浓度击败我们。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狗的嗅觉确实比猫好。但与人类不同的是,猫和狗还拥有另一种嗅觉——位于嘴巴顶部和鼻孔之间的第二个“鼻子”,猫在第二种化学感觉的分辨能力上打败了狗。


第二个“鼻子”,被称为犁鼻器(VNO),或称茄考生氏器,是一种辅助嗅觉的感觉器官,而人类的犁鼻器是高度退化的。犁鼻器还有其自身的大脑区域,在那里犁鼻器产生的信息可以与鼻子本身产生的信息分开处理。此外,虽然狗没有给出任何明显的迹象表明它们正在使用其犁鼻器,但猫却展示了:它们将其上唇向上拉,露出上面的牙齿,并且可能还会打开犁鼻器的管状构造,看起来像是在做一个相当凶悍的鬼脸,该行为称为裂唇嗅反应。


猫的犁鼻器可能比狗更具识别力,因为猫原本是独居动物,所以必须依靠气味标记来相互交流。当猫表现出性嗅反射时,它们一般是嗅了出另一只猫留下的气味标记,所以它们大概是使用犁鼻器来获取有关留下该标记的猫的更详细信息。研究尚未完全揭示猫的犁鼻器的能力范围。但我们知道,如果是猫曾经遇到过的个体,它们可以通过气味标记来识别它们,即使猫未曾遇到过,它们也能辨别出这只留下气味的猫的性别及繁殖状况。

猫是完全驯化的动物?


有谱系的猫,如波斯猫、暹罗猫、俄罗斯蓝猫和缅因猫等,符合生物学家对完全驯化动物的标准。它们的主人负责并控制着其繁殖、喂养及照料,就像纯种犬一样,也如猪和牛。我们接触到的很多猫都是家猫,它们的母亲可能是宠物猫,但当交配季节到来时(通常是1月或2月),它们就会积极地寻求尽可能多雄猫的关注。这些猫中有些可能本身就是宠物猫,现在大多数的主人会对它们的猫进行结扎手术,以大幅减轻此问题。而这些猫中很多有可能是野猫,猫依靠自己的智慧生活,对人类非常警惕。每只雌猫都会观察它在几个小时内所吸引的雄猫,这个过程甚至也可能长达几天,然后雌猫会选择一个或两个她允许交配的雄猫,但这是完全驯化动物的主人所不允许的。这种行为在驯化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改变,这证实了至少猫还不是完全驯化动物。



此外,这种求偶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家猫可以继续演化,雄猫相对的毅力和雌猫对特定雄猫的偏好,都会影响下一代小猫的特征。野猫的存进一步证明,并非所有的“家猫”都是完全驯化的。家猫生来就是为了学习如何与人类互动,但如果它们在出生后的前两个月没有人类的陪伴,一般就会对人类产生戒备。这些猫就可以采取一种野生的生活方式,四处搜寻食物。另一方面,如果野生的小猫在它们达到两个月的临界年龄之前被发现,并且小心地托付给人类,它们很快就会变得和宠物猫一样。因此,猫仍然能够在几代的时间内迁入或迁出驯化环境,这是未完全驯化的动物都可以做到的。你的猫可能也有野性的一面。

家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古埃及?


考古证据表明了最早的宠物猫是在何时何地出现的,但最近对宠物猫DNA的研究将这个故事又往前推了5,000年左右。卡洛斯•德里斯科(Carlos Driscoll)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数百只宠物猫和野猫的线粒体DNA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不是在4,000年前而是在10,000年前分化出来的。随后,家猫从它们的发祥地在整个中东和北非蔓延。家猫偶尔会与野猫杂交,与此同时,家猫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它们被驯化的能力。在埃及,家猫的出现似乎不是一个单一的、突然的驯化事件,而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从野猫进化而来的。前30世纪时,埃及农业已十分发达,当时就有养猫保护谷仓、防鼠害,而非纯种家猫就是这些猫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家猫逐渐变得更具宠物的特征,同时保持了其狩猎的能力,使它们依然能够在食物储存和远离鼠害等方面体现出价值。而家猫是在哪里起源的仍然不能确定,尚未收集到足够的样本以任何程度确定其位置。​​​​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