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回忆杀!春卷读小学一年级时的上海是怎样的?

作者: 来源:wbtt 2019-05-29 02:40:13

​​今晚原本要发另外一篇文章,不过由于其中有些内容尚未准备完毕,所以不得不改期发布。但是,我又不想给博客开天窗,所以用一点点时间来给大家做个“回忆杀”。 起因其实很简单,前不久我又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淘了一点书...

​​今晚原本要发另外一篇文章,不过由于其中有些内容尚未准备完毕,所以不得不改期发布。但是,我又不想给博客开天窗,所以用一点点时间来给大家做个“回忆杀”。


起因其实很简单,前不久我又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淘了一点书回来。除了一本心仪很久的《浮世绘三杰》精装版外,还包括《科幻世界》2017、2018年的合订本以及若干份老地图。这些老地图里除了有一本1978年的初中世界地图册(主要是想回忆下苏联全境地理)外,其他都是不同年代的上海城市交通图,分别为1986年、1989年和1997年。


这三个年份对我而言格外有纪念意义,1986年正是我进入小学的第一年,从此我算是告别了自己的童年时代;1989年则是我从原来静安区武定西路老宅搬迁至浦东德州新村的年份,于是我从那一年开始成为一位“小浦东”。而且,那一年也是浦东开发前夕,我至今还记得搬入新居后第一个春节早上,自己躺在被窝里听广播中传来中央决定“开发浦东”信息的情景;至于1997,那年除了伟人陨落、香港回归外也是我自己成长历程中另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只不过那青葱岁月中发生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也就不用赘述了。



今天来给大家秀一下这份由上海市测绘处编绘、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1986年11月第一版,同年12月第二次印刷的《上海交通游览图》。我相信这份定价0.2元的地图要比我的许多读者都要年长,而我自己当年也不过刚刚进入小学,是决计看不懂地图里绝大多数所绘内容的。当其时,小小的我生活圈子不过是家与学校(就在家隔壁)两点之间,从武定西路家中去一站路外的外婆家(长宁支路)已算跑出挺远。至于被舅舅带去一次新落成的锦江乐园,那更是有远在天边的意味了。



看上图可以发现,当时上海的市区(橘色)面积比今年要小上许多,而且闵行区与市区还不曾交界。当时上海人口总数可能还不到1300万(90年人口普查时达到),但由于市区面积狭小,整个城市包括许多人家的住宅依然是显得相当拥挤的。



我翻拍了一下这份地图的正面部分。不过在文章里没有办法放出高分辨率的大图,所以建议大家可以自行通过网盘下载查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A5xQZcIZoSbXrEBMx-UoA

提取码:8147



我也在上图中寻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标点”,向大家展示下1986年的上海与今天有哪些不同。



当然了,1986年的上海还没有建设任何高架路或者地铁,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也和今天的造型大不一样:真的就是一个大水泥广场,无遮无拦的。下面这些图片都是我从网络上搜罗来的,可能找不到出处,敬请谅解。


下图就是1986-1987年前后的人民广场。可以看到远方正在建设中的高楼是将于1988年底开业的新锦江饭店。



你可能不知道,早在今年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建造之前,上海市中心还曾经有过一幢高达210米的“上海电视塔”。下图就是当时悬挂着JVC巨幅广告牌的电视塔与广电大厦的空中合影。


这座电视塔以前也是上海的地标建筑之一,甚至还被印到了粮票上。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塔的造型真是丑的可以(当然东方明珠也不好看)。我记得小时候上海电视台(八频道)的节目开场画面就是这座铁塔。这座电视塔屹立于上海市中心许多年,据说当年有很多外国贵宾都曾上塔以俯瞰大上海景色。不过该塔最终于1998年被拆除,有谣传说它的部件被运往松江建造了松江电视塔。我查了一下松江电视塔其实是1996年建造的,所以两者之间应该没有什么联系。



让我们把目光再向东移动一点,看看成为今天上海最繁华、最具时代感,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天际线”之一的浦东陆家嘴地区吧。在1986年,浦东陆家嘴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很遗憾,真的和地图上的名字一样,这地方就是个“烂泥渡”。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1987年拍摄的从浦西眺望浦东地区的照片,那真是一马平川几乎看不到几幢高楼。


呃,事实上,在1986年前后压根还不存在什么“浦东新区”概念呢!当时浦东新区沿江的部分,分别归属于杨浦区、黄浦区和南市区(后来也被撤销),其他部分则是川沙县(今川沙区)和上海县(后合并入闵行区)管辖。要一直等到1992年,这些地区才会被统一归入新成立的“浦东新区”呢,新区名字里的“新”字也是因为成立时间晚而得名。



别看我现在一年要从虹桥或者浦东机场乘坐几十次航班,但在1986年上海市民想要出趟远门基本都只能靠火车解决。我记得那时候爸妈带我去过一个叫“北站”的地方,而且它其实就是当时的“上海站”。



不过,这个“上海站”并不是今天大家见到的那座大型车站。它在这份地图上还叫做“建设中的新客站”。是的,直到今天上海人依然习惯把今天这座“上海站”称为“新客站”也就是源于此


顺便说下,上海新客站是从1984年开始动工的,1987年11月也就是这本地图册发行一年后就竣工投入使用了。我只记得那几年上海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弄得爸妈几乎每过一两年就要重新买本新地图册...



接着再给大家看一个位置:


当时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我根本不知道,就在短短三年后我就要搬家到画面中这个叫做“周家渡”以南的某个地方。很抱歉,1986年的地图上甚至还没有把我未来的浦东新家地址“德州新村”画上去,而只是到我家北面的“上钢新村”就戛然而止。



那么,这个地方的居民区为什么会叫“上钢新村”呢?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上海第三钢铁厂(简称‘上钢三厂’)就坐落于上钢新村的北面,一直到黄浦江沿岸。是的,这个居民区实际基本就是上钢三厂的员工居住区。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当年上钢三厂的视频截图,这景象真的很“老工业风”啊!如果你再仔细看一下,上面这张题图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上南新村”,这里后来会成为我父母家的所在。而在地图上你还能看到“隧道”两字——当时唯一连接浦西和浦东的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的浦东出口就位于此处!




不过,说了半天你为什么会特地给大家介绍这块地区呢?要知道当年上海流传着一句话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由于从隧道过江路线远,时间长,价格贵(隧道公交价格比一般公交还高一点,其他车辆过隧道还要收取不菲的过江费),我当时往来浦东与浦西之间还要依靠周家渡的轮渡站呢!


那是因为,这些地方(包括周家渡、上钢三厂等)在今天有了一个全国甚至全球闻名的名字:上海世博会园区!



最后,再给大家秀几张地图方面看了的部分重点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首先是上海最知名的两条商业街:南京路与淮海路的路口与商店分布!这个也有大图: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n2c7pGN0bj_aGKr4KhdJA

提取码:kiq6




上海动物园(也叫‘西郊公园’)和上海植物园的导览图。呃,请不要误会,这两个公园并不是真的挨在一起,只不过是地图编辑把它们画在一处而已。



外地游客来上海一定会光临的豫园和老城隍庙区域。其中豫园部分的布局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改变,但外部的商场面积早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



这是位于城市东北角的江湾体育场。话说那边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带摩天轮的乐园吗?由于这个地方距离我家太远,所以我其实对它真的不怎么了解。但事实上,江湾地区曾经在国民党时期因准备作为上海新行政中心而用心经营过。



这是更加遥远的嘉定。。。当时还叫做“嘉定县”而不是今天的“”嘉定区。其中的汇龙潭、秋霞圃等院子风景绝赞,我觉得是不输苏州园林太多的。如果有兴趣在上海做深度游的朋友,可以抽空去那边转转;



至于这个长兴岛上的蒙古村...很抱歉,我做了38年的上海人却至今未曾踏上过长兴岛的土地。哦,这么说也不对。由于连接上海市区与北面的崇明区(岛)的长江隧桥实际是经过长兴岛的,所以我虽然没有下过地但至少开车经过过这里...



好了,今天有关1986年版上海地图的回忆杀就到这里吧。虽然我不清楚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觉得通过观赏老地图的方式来回顾那些自己曾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的确是一件既经济又有趣的事情。所以,我还是愿意义务的给“孔夫子旧书网”做个广告:大家也可以去上面淘淘看自己居住城市的老地图,并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哟!


​​​​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