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秒传输25GB车载数据深圳地铁全球率先应用5G车地通信
深圳商报记者李秀瑜/文 廖万育/图▲市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致辞列车运行1小时产生的25GB车载数据,仅需利用行车间隔的短短150秒即可传输到中心数据库,此前,通过移动硬盘拷贝传输数据需要1.5小时……20日,深圳地铁1...
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文 廖万育/图
▲市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致辞
列车运行1小时产生的25GB车载数据,仅需利用行车间隔的短短150秒即可传输到中心数据库,此前,通过移动硬盘拷贝传输数据需要1.5小时……20日,深圳地铁11号线试行“5G车地通信系统”,这也是地铁5G车地通信在全球首次应用。
未来,深圳地铁将部署双端(车头、车位)设备,届时传输速率将加倍,150秒内可实现50GB的数据双向传输。
150秒传输25GB车载数据,传输速率提高36倍
▲工作人员讲解5G车地通信技术
地铁的车地通信,是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把车载数据向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等属地进行及时传输,以实现地铁运营方对乘客状况、列车设备及运行状态、隧道及弓网等情况的监测。
“为满足乘客出行的安全、便捷需求,地铁车厢搭载多个摄像头,视频录像所占容量最大。以11号线为例,一趟运行1小时的列车大约产生25GB左右的数据。”市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技术制约,目前车地无线网络带宽不足,传输速率不稳定,车载数据基本无法实现及时下传,只能储存在车上的硬盘中,列车下线后由人工上车拷贝。可靠性和实时性无法保障,直接影响地铁调度快捷、流畅地查看列车监控,也成为地铁运维效率提升的限制瓶颈。
5G无线通信技术将助力深圳地铁突破这一瓶颈。华为技术人员介绍,“本次应用的5G毫米波车地传输,可做到自动对准、自动连接、自动身份认证和自动上传,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传输速率超过1.5Gbps,传统4G无线通信与之相较如同普通火车对上高铁”。此外,城轨5G车地通信使用的是超高频毫米波免授权频段,其技术的先进性使数据传输被干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非常安全可靠。
“以往车厢的视频要靠人手动拷贝,至少需要1.5-2小时。而同样数据量,通过这套系统只需要150秒,无需人工干预,方便视频的及时调看实现车厢快捷监控,也使列车受电弓、转向架等列车设备监测数据因自动高效传输实现设备健康管理和状态的及时分析,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
只需增加小型智能5G终端,无需大规模改造
部署5G车地通信系统是否需要对地铁列车和隧道进行大规模改造?
记者了解到,深圳地铁试行的5G车地通信技术是5G技术在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首次应用。该技术部署简便,只需在列车和车站、停车场、车辆段等地增加小型智能5G终端,无需在地铁隧道内大规模作业,工程难度低,改造花费少,可维护性强。
5G移动通信技术,基于端到端的全新体系架构,采用全新新频段、多天线,波束赋型等先进技术,具有超高宽带、超低延时、大规模连接等特性。“地铁运营生产中所有涉及数据传输的工作,都可以利用它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可延伸到多个智慧地铁场景的应用。例如,发生突发事件时,5G车地通信可配合人脸识别及智能行为分析,协助锁定车厢危险人员和及时判别危险行为,加强出行安全。”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远期乘客遗留物品警示、自动寻人等功能也有望基于这一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深圳地铁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地铁,形成车站智慧服务、列车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车辆智慧运维平台、智能巡检等十大重点项目。5G应用将帮助深圳地铁建设统一的高速超宽带无线传输通道,结合云、管、端协同的全栈式云与大数据服务实现统一存储、分类应用,同时引入图像分析、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聚焦运营管理痛点,提升乘客体验。
各类新技术将全面覆盖地铁的各个领域,极大提高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程度。5G技术在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同时,为后续列车的全自动运行即“无人驾驶”奠定基础,助力深圳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