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海龟保护,你不得不知道的“兼捕”
目前,全球海龟资源呈直线下降趋势。造成海龟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得不谈到的是兼捕对海龟造成的伤害。 首先,什么是兼捕(bycatch)? 兼捕是指捕捞过程中,捕获除目标鱼类之外的其他海洋生物的活动。 渔业兼捕是...
目前,全球海龟资源呈直线下降趋势。造成海龟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得不谈到的是兼捕对海龟造成的伤害。
首先,什么是兼捕(bycatch)?
兼捕是指捕捞过程中,捕获除目标鱼类之外的其他海洋生物的活动。
渔业兼捕是造成海龟数量下降的重要致危因素。刺网缠绕、捕虾拖网误捕、延绳钓误捕等现象每年造成大量海龟死亡,如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域的单拖渔船每年就能误捕到(5295±1231)只海龟。根据BryanP.Wallace等人的统计,从1990年至2008年,仅报道出的海龟兼捕情况就有近85000起,但由于他们的数据库中报告的副渔获率主要是基于船上的观察程序,这些程序通常只占船队总渔获量的一小部分(<1%~5%)。另外,副渔获物数据没有充分反映小规模的捕鱼活动,而这些活动已被证明具有较大的累积副渔获物影响。所以他们推测,真实的海龟兼捕数量至少要在8500000起以上。
渔业捕捞过程中有哪些误捕现象?
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的海龟误捕主要分为三类:
1. 捕虾拖网活动误捕海龟: 人类在进行拖网捕虾作业时常常误捕到在该区域内栖息觅食的海龟,海龟被误捕入网囊内无法逃出,从而绝大多数被溺死。
2. 刺网渔业活动误捕海龟: 海龟误入刺网捕捞区域内,很容易缠绕、楔入或刺入到网具上,难以逃脱,从而窒息或受到致命伤害。
3. 延绳钓渔业活动误捕海龟: 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剑鱼、金枪鱼等经济鱼种,其干线长度可达100km,每次投放的钓钩达到2000~3000枚,这些干线或带饵料的钓钩常常缠绕溺死海龟或钩住海龟使其致死。
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缓解这几类现象?
针对这三类误捕现象,目前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应对:
为了限制捕虾拖网对海龟的危害,科学家于1985年研制出了“海龟逃生装置”(turt excluder devices, TEDs),即在渔网内装置栅栏,海虾入网,而把海龟挡在外面或通过旁边的口逃逸,(如图1):
图1 海龟逃生装置(TEDs)示意图(NMFS绘制)
目前该装置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捕捞国都规定各国内的拖网捕虾船只必须安装使用该装置以保护海龟。
刺网渔业方面,1991年联合国第46届大会通过了46/215号决议,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保证到1992年12月31日在各大洋和海的公海全面禁止大型流刺网作业。但在近岸渔业活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型渔业捕捞活动中,定置刺网捕捞依然广泛存在.目前较常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窄网”(narrow nets)、绿光灯装置(green lightsticks)、鲨鱼影(shark shape)、提高拉杆长度(tie-down length)或干脆不使用拉杆装置,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海龟误捕现象的发生。
而在延绳钓渔业方面,当前比较常用的措施,如禁止在海龟高出现率区域投钩、采用较大的圆形钓钩(如图2)、减少或改用饵料、渔船上强制配备海龟脱钩器等,均能有效地减少海龟误捕率以及海龟上钩后释放的死亡率。
图2 常见的延绳钓吊钩类型(a)“J”型钓钩(b)日本金枪鱼钓钩(c)圆形钓钩
另有研究表明,在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使用圆形钓钩,能够有效减少44%~88%的误捕率,若是在圆形钓钩的基础上以鲐鱼作为饵料,相应海龟的误捕率则比传统钩钓下降了65%~90%,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邵化斌,唐议.海洋捕捞误捕海龟问题及其管理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05):745-752.
[2] 庄之栋,戴小杰,许柳雄.热带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海龟兼捕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1(2):66-72.
[3]B白领TEN A B,MARTINS H, ISIDRO E,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o evaluateeffects of hook type on sea turtle bycatch in the swordfish longline fishery inthe Azores[R].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2.
编辑:黄玉鸿